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家庭情感小故事全集(长篇情感故事连载)

家庭情感小故事全集(长篇情感故事连载)还有一个比较甜蜜的小秘密:邻桌一位容貌姣好的小姑娘常常在我铅笔断了和没有纸张时,将削好的铅笔和纸张递给我,那个小姑娘并不是本地孩子,应该是“下放干部”家的孩子。因为,本地孩子没有这么白皮细肉,没有那种城里女孩子的气质。只是,这经常做“好人好事”的女孩子不久就“消失”了,在我的人生中就像一颗耀眼的 “闪电”留下的只是甜美而永恒的记忆,难以从记忆中磨灭,这种小小孩子男女之间的事总是像一枚橄榄,愈加回味味儿愈浓烈。或许,她的行为只是同学间的一种互助而已经早已在她记忆中淡忘,但我却时时想起,内心仍旧温暖感动,至今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不知这位邻桌女孩是否健在、安好?!不管如何,还是让我为她送上诚挚的祝福吧!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欣赏以后的日志

家庭情感小故事全集(长篇情感故事连载)(1)

我是1968年春天上的学,那年我才六岁。在当地算是比较早跨进学校门槛的孩子了。直至1977年夏天高中毕业,和我一个班级毕业的高中同学中只有三名是十五岁毕业同年龄段的同学。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妈妈一大早就给油炸了二个荷包蛋,爸爸将我揽在怀里:好好读书,不要闲玩、不要和同学们打架。我牢记着父母的谆谆教诲上了路。学校在离我们很近的上岭背村。村子就在山脚下,依山而建,村里都是胡姓人家。村子离我家也就五分钟路程,穿过一条弯曲的小路,过一座小桥就到了学校。学校的门口有高低不平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晒谷场,晒台场前面有几个大小不一的鱼池。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书包,只记得我是一手拿了本语文书、一手拿了本算术书、一支铅笔就兴冲冲的往学校赶的。说是学校其实我们并没有正经的校舍,而是借用在一所位于村子正中央的宗族祠堂内,好像连课桌都没有。只是一排排连着的板凳。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兴高采烈,因为有书读。上课铃声后大家自觉的一排排坐在祠堂里听老师讲课,老师姓甚名谁、长什么模样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我们上学的第一级课应该是语文课:“毛主席万岁!”

由于教室是借用祠堂所以门槛很高,足有五六十公分。男孩子进进出出还好一些,真是难为了那些小女孩子了。虽说那时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很穷,孩子们天真快乐的天性还是有的,上课下课进进出出我们都蹦蹦跳跳、高高兴兴。一日,在兴高采烈的跨越门槛时,我没有迈过门槛而是被门槛绊倒了来个了“狗啃泥”,当场就嗑掉了中间的半拉门牙。至今,中间这半拉门牙也没有补上,几年前,这枚不争气的牙齿神经露出来了还钻心的痛,我没有给它补齐而是“一赌气”把牙神经烧了,也就不疼了。也罢,留了它,也算是对“青春年少”的回忆(回味)吧。

有人会问我:小的时候,你们没有做些偷鸡摸狗的龌龊事儿吗?!老实说,那时,我们真的还小,啥都不懂。只是在上学时一帮孩子们无忧无虑、追逐打闹;对了,还有就是喜欢两手叉腰做出一副官样来,让大人觉着你有官像,戴顶“高帽子”——荷、嗬。

还有一个比较甜蜜的小秘密:邻桌一位容貌姣好的小姑娘常常在我铅笔断了和没有纸张时,将削好的铅笔和纸张递给我,那个小姑娘并不是本地孩子,应该是“下放干部”家的孩子。因为,本地孩子没有这么白皮细肉,没有那种城里女孩子的气质。只是,这经常做“好人好事”的女孩子不久就“消失”了,在我的人生中就像一颗耀眼的 “闪电”留下的只是甜美而永恒的记忆,难以从记忆中磨灭,这种小小孩子男女之间的事总是像一枚橄榄,愈加回味味儿愈浓烈。或许,她的行为只是同学间的一种互助而已经早已在她记忆中淡忘,但我却时时想起,内心仍旧温暖感动,至今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不知这位邻桌女孩是否健在、安好?!不管如何,还是让我为她送上诚挚的祝福吧!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欣赏以后的日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