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即便是贤德妃贾元春的母亲,王夫人也是不敢明着反抗贾母的地位的。可王夫人快五十岁的人了,她难道就没有自主安排自己生活的需求吗?肯定有啊,就是二十上下的人都有这种需求。这样封建家长制就和个人利益有了难以调和的矛盾。王夫人作为名义上的管理家庭事务的媳妇,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有什么事被“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如此束手束脚的管家人当得好不憋屈!婆媳关系表面和谐在《红楼梦》中贾家是一个讲规矩的大家族,婆媳之间是一派婆慈媳孝的和谐场面。第53回中贾家过年,贾母作为大长辈率领合族男女一齐进祠堂祭祀宁荣二祖。呈献给祖宗的菜饭、汤点、酒茶都是由晚辈女眷传给贾母,由贾母亲自供放,显示了贾母在族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贾母自己年事已高,已经不再管理荣国府的日常,把管家权放给王夫人,但她却依然借着每天王夫人请安的机会,对荣国府管理情况进行质询。还利用这些年来自己培养的丫鬟婆子到处打听情况,从而将荣国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1)

贾母

婆媳关系是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莫能免俗,就连孝道至上的封建社会,婆媳暗斗都不停歇

矛盾时时时存在,处处存在的,这是矛盾的客观性和永恒性决定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是存在的。当然这个矛盾的含义是哲学角度的,并非矛盾存在一定意味着矛盾对立冲突,当矛盾关系得到妥善处理时,矛盾着的双方又会呈现出统一性。

尽管我们都希望家庭关系和谐,所有的成员团结一致,没有任何矛盾凸显出来。但是每个成员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诉求和需要,假如这些诉求和需要长久地无法在现有家庭中得到尊重和满足,矛盾就会激化。在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矛盾激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不用说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媳之间了。

因此只要婆媳角色继续存在,那么婆媳矛盾也将永久地存在下去,不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一种形态,现在是存在的,在以往的封建社会自然也是存在的。虽然封建社会强制制造了一个等级秩序,赋予了婆婆压制性的权力,但却无法完全消灭这个矛盾,反而将矛盾逼向地下,双方展开了看不见硝烟的斗争。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2)

婆媳关系表面和谐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之间的争斗集中表现在对儿女的抚养之上

在《红楼梦》中贾家是一个讲规矩的大家族,婆媳之间是一派婆慈媳孝的和谐场面。第53回中贾家过年,贾母作为大长辈率领合族男女一齐进祠堂祭祀宁荣二祖。呈献给祖宗的菜饭、汤点、酒茶都是由晚辈女眷传给贾母,由贾母亲自供放,显示了贾母在族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贾母自己年事已高,已经不再管理荣国府的日常,把管家权放给王夫人,但她却依然借着每天王夫人请安的机会,对荣国府管理情况进行质询。还利用这些年来自己培养的丫鬟婆子到处打听情况,从而将荣国府的实际管理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王夫人作为名义上的管理家庭事务的媳妇,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有什么事被“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如此束手束脚的管家人当得好不憋屈!

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即便是贤德妃贾元春的母亲,王夫人也是不敢明着反抗贾母的地位的。可王夫人快五十岁的人了,她难道就没有自主安排自己生活的需求吗?肯定有啊,就是二十上下的人都有这种需求。这样封建家长制就和个人利益有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3)

宅斗怎么可能家庭和谐?

婆婆的年纪大,媳妇的年龄小,婆婆迟早有一天要落在儿媳妇手里。为了延续自己对家族的控制,婆婆就会把目光落在家庭的未来--孙子孙女的身上。通过与孙子孙女拉近关系,让他们支持自己,疏远母亲,来巩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平衡因为自己因年老力衰而在家庭中日渐淡薄的存在感。

贾母也是如此。之前我们分析过,贾母虽然是贾代善的正妻,可是她很有可能一个孩子也没有生,贾赦、贾政以及贾敏四姐妹都是先头她房里的老姨奶奶所生,如此贾母跟贾家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血缘关系。虽然碍于礼法,每个人都恭恭敬敬地称她为老祖宗,但是没有血亲的实事,让年老的贾母非常没有安全感,生怕自己在老年之时,被这些庶出子孙架空,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人。因为贾母的心在这上面,对于这种事她才格外警惕。在第46回上,贾赦和邢夫人要纳鸳鸯为小妾,贾母立刻看透了他们的意图,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亲妈妈怎么会马上往这上面想呢?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打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贾母在很早以前就与儿媳妇展开了抚养权之争。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只要孩子养在自己身边,跟自己亲,老太太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个家庭中保持优势地位。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4)

把你儿子给我养

贾母凭什么要养王夫人的孩子呢?她为什么不养贾琏、贾环?

王夫人有二男一女三个亲生孩子,老大贾珠、老二贾元春、老三贾宝玉。贾母想平白无故地从儿媳妇手中把孩子夺过来养着,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头胎所生的贾珠,贾母是没有理由要过来抚养的,就一直养在王夫人处,贾母在抚养孩子问题上处于弱势。

等到王夫人生下贾元春的时候,贾母就要动手了。如果王夫人越生越多,她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会越来越稳固的,这是贾母所不能忍受的。于是她借口王夫人要带两个孩子,顾不过来,就把贾元春要过来养着了。虽然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贾母现在依然是处于劣势,但是贾母现在的年纪毕竟也不是很大,有的是机会可等。还有贾家是旗人出身,家里的女孩可以参加选秀,万一自己所抚养的女孩被选为皇帝后宫,那么自己的地位就稳了。

在选秀时,女孩子是不论嫡庶的,只要是旗下女子都有平等的机会。就比如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就是遏必隆的庶女,其母是侧福晋舒舒觉罗氏。贾母夺嫡长子不成,就退而求其次,搜罗了宁荣二府所有的女孩子,揽在自己房中,以抗衡王夫人的力量。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5)

贾元春

后来贾母所抚养的贾元春被选为后宫女史,后晋封为贤德妃,而王夫人所抚养的贾珠却病死了,贾母的机会就来了。“你看,还是我会教导孩子,一下子教育出个贵妃来。儿媳妇,你看看你的教育理念根本都不行,以后你就不要养小孩了。到时候把贾家搞得断了香火,可是对不起祖宗的。”等到宝玉出生之后,她就直接以这个为理由,把宝玉要过去抚养了。

虽然贾母依然让王夫人管家,但被夺走了儿子的王夫人还有什么心思?于是借口身子不好,就把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来替代自己行使这种名义管家权。贾珠的意外去世,打了王夫人一个措手不及,让她在和贾母的较力中处于了下风。

可是这样,王夫人想要有生活主导权的需求就被消灭了吗?怎么可能!她只是蛰伏忍耐,等待时机罢了。

贾母用孩子来获取控制权的手段玩得相当溜。她口头上说对庶女贾敏是最疼爱的,但是贾敏出嫁之后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归家省亲。甚至贾敏去世的时候。贾家也没有派女眷前去吊唁,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家的人竟然连一个也不认识。偏偏林如海升了盐政,贾母来信说要接林黛玉在身边抚养,就是因为此时林黛玉和林如海是有利用价值的。倘若贾敏去世后,林如海再续娶其他人家的女子,贾家和林家的关系就断掉了。毕竟,谁还会和前老丈人家再有什么来往呢?这个时候,把孩子接过来,就可以牵制林如海,继续保持和担任肥差的林如海的关系了。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6)

林如海

我们想想,贾家其实还有别的孩子的,可是书中从来没有提,贾母抚养过贾琏和贾环,对于第三代的长孙贾兰甚至连问也不问。就是因为贾琏和贾环一样,都是庶出儿子,对增加贾母在这个家里的力量没有什么帮助。

有人认为贾琏是嫡子,其实不然。现今贾赦承袭的爵位,是因为贾家没有嫡子,只能由庶长子贾赦继承爵位。但是贾赦的爵位由谁来继承呢?若贾琏是贾赦的嫡长子,自然会由贾琏来继承。可是贾赦为何对贾环说,将来由他来继承爵位呢?是因为宝玉之后可能是有走科举的道路。爵位让给贾琏和贾环,贾琏母亲的地位不如赵姨娘,连小妾的名分也没有,可能只是一个通房的丫头。那么爵位就会落在贾环头上。若贾琏是嫡出,何等尊贵,怎么会住在夹道之中?又怎么会娶王熙凤这样一个庶子之女?

贾母是超品的国公夫人,贾环倘若要继承贾赦的爵位,那也要等贾赦死了之后,贾母是用不上了,因此对于庶子贾环,贾母也是不想搭理的。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7)

王夫人的招数

王夫人的反击

在众多孩子之中,宝玉是最重要的了。他是王夫人的独子、贾元春的爱弟,只要把宝玉牢牢抓在手里,就能保证她的晚年权威。

宝玉小时候可以养在自己屋里,可是宝玉毕竟也要长大的,那时候要如何控制呢?

贾母就通过把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心腹丫头委派在宝玉身边,时刻监控宝玉的动向,避免王夫人对他产生影响。

袭人、晴雯、麝月、茜雪、媚人、秋纹这些大丫环都是贾母一手调教的,安插在宝玉身边。稍有不合贾母意思的,就会被贾母替换掉,要严格保证贾母对这支丫鬟团队的控制权。

贾母还把团队首领袭人的工钱一直留在自己房里发放,这绝逼是一种控制手段,要让袭人知道,你是吃的谁家的饭,你要听谁的话!

自己的儿子被婆婆控制成这样,王夫人得有多糟心!

元春省亲之后,下了一道旨意,叫所有的孩子都住到大观园去。孩子们都远离了贾母居住,这就给了王夫人反击的机会。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8)

王熙凤和王夫人

第36回中,王夫人突然问起老太太屋里有几个月钱一两的大丫头,老太太房里用几个一两银子的大丫头是你儿媳管的事?再说,老太太屋里应该用几个一两的大丫头你不知道?只不过想借王熙凤的口,说出袭人的事罢了。

王熙凤说到:"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

王夫人道:"这就是了。你宝兄弟也并没有一两的丫头。袭人还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

为了把袭人的工资收入从贾母处剥离出来,断绝她和贾母的关系,王夫人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招数:"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 补袭人 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 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 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 也有袭人的 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 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先从袭人的身份下手。她打着让袭人升为准姨娘的旗号,把袭人的工钱升了一个格,这样袭人的身份就不是大丫鬟了,那么她也实在没有理由在贾母处领丫鬟的工资。

即便是准姨娘,袭人的钱依然可以从公中出,贾母也不会每个月闲得去查账。贾母之所以在自己这里开袭人的工资,就是为了加强对袭人的控制。那王夫人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于是王夫人要王熙凤把袭人的工资用自己的月钱来开。这样王夫人就成了袭人的老板,拿谁的钱就要为谁做事,袭人的所作所为就要为王夫人负责了。

尽管其他人还是老太太安排的人,通过工资发放形式的改变,王夫人已经成功地把袭人策反了。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9)

秋纹

紧接着,在下面的第37回中,秋纹送桂花时,婆媳二人之间在人事上的争斗也有表现。

宝玉对母亲和祖母的争斗是不察觉的。有什么事,他会想到两个人。这一回里,宝玉看见院里桂花开的好,就想尽孝心。于是拿一对联珠瓶插了两瓶花给贾母和王夫人送过去。因之前有袭人主事,贾母对秋纹“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 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秋纹以为自己占了宝玉孝心的光,实际上她并不知道,老太太在得知袭人被策反了之后,有些紧张,要抓紧时间笼络其他的丫头,于是才拿了几百钱给秋纹,不但如此还说了些贴心话,“说我可怜见的 生的单柔”,把秋纹喜的跟什么似得。

而她到了王夫人处,王夫人肯定要问她去老太太那里的情况,王夫人一听老太太给了秋纹几百钱,立刻加码,直接送了她两件衣服,秋纹一下子被打动了,后来就成了王夫人的人。还有一个麝月,虽然书中没有点她是贾母的,还是王夫人的人,但是说过她俨然又是一个袭人,她做事都是以袭人唯马首是瞻的,袭人倒向王夫人,麝月自然也跟着过去了。四大丫鬟里,有三个都被王夫人策反了,王夫人终于恢复了对自己宝贝儿子的控制权。

之后怡红院发生的时,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总是隐隐约约感觉到王夫人的影子。

还有一个晴雯,是贾母的忠实拥护者----有可能是贾母给他哥哥安排了工作的缘故,一直没有被王夫人策反。晴雯一直跟贾母是有联络的。就像袭人转换身份的事,王夫人肯定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这样的薪资安排,私底下悄悄搞就行了。只要王夫人、王熙凤、袭人三人不说,其他人很难得知,而且这三个人又都是慎密的人,不也不会说。可是晴雯为何知道的一清二楚呢?王熙凤若是用别的丫头顶替袭人,贾母一定会知道的啊,晴雯到贾母处梨形通报的时候,就会知道。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10)

麝月和袭人

这样的人物,王夫人也不会继续留着她的。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人,王夫人大可以不听她瞎哔哔,可是王夫人对于王善保家告晴雯的状非常感兴趣,她就是要利用晴雯和其他人的矛盾,清除掉贾母留在自己儿子身边的这个卧底。这些刁状只是群众基础,对贾母解释撵晴雯的理由还不够,但是王夫人很快找到了撵晴雯的合理理由,让贾母也不能反驳的理由-----晴雯得了“女儿痨”这样的传染病。就这样晴雯被成功地清除了。

在第77回中,王夫人亲自来怡红院,她对怡红院里面的人私底下说了些什么都一清二楚,还说:“打量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这不是有内应是什么呢?

最后王夫人直接对宝玉宣誓占有权:“难道我统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话是对丫鬟们说的,也是对贾母留在怡红院的眼线说的。

婆媳之间的相处(婆媳之间的斗争)(11)

贾母很精明,但是未必聪明

婆媳矛盾的妥善解决,离不开矛盾着的双方平等对待、相互信任和理解

其实贾母和王夫人之间完全没有必要走到这一步的。事情的开始是因为贾母自己没有生育,整个家庭中没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她生出不安全感来,为了避免自己老后受制于人,她开始了一系列的臊操作。

可是一家人的关系要这样去处理吗?这样处理贾母真的能得到儿媳妇的真正尊重吗?从王夫人最后说的那句话:“难道我统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来看,她对贾母的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满的。虽然贾母一时取得了孙子辈的喜爱,但是终究是隔了一辈人,宝玉要和自己母亲亲的。

婆媳矛盾要想得到妥善解决,用斗心眼的方式是不可行的。使用斗心眼,从一开始就将双方对立起来了,不管谁一时获得优势,都难以善后。正确的方式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