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在离婚都是女人提出的(提离婚的大部分都是女性)

现在离婚都是女人提出的(提离婚的大部分都是女性)理所当然,注重男女双方的感情而结婚的男人也不少,但在社会的种种压力面前,他们有时会因遭遇挫折而屈服。原巨人棒球队的投手河原纯一即是一例。他原本与一位风尘女子结了婚,但是球队俱乐部反对这桩婚事,媒体也一窝蜂地炒作这件事,并且大张挞伐。结婚本是个人私事,而球队俱乐部公然反对,说荒唐也真够荒唐的了,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因素在男人的婚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结果,河原不得不屈服于巨大的社会压力,同妻子离了婚。可见对男人来说,结婚必须考虑到社会关系因素。总之,结婚时并不把爱情作为绝对要素来考虑的男人不在少数。说得严重些,甚至没有爱情,只要对方的家庭出身符合自己飞黄腾达的要求,男人对于同其共同生活也不会感到无法容忍。换句话说,男人会乐观地安慰自己:即使没有炽烈的爱情,但夫妇共同生活在一起,日久生情,感情会自然而然培养起来的。而有些男人则更乐于接受这种恬淡的夫妻感情,对他们而言,激情四溢的夫妻感情

只要天不塌下来,男人就不会主动提出离婚。从提出离婚申请的人数统计中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约有百分之八十的离婚申请是妻子一方提出的。

从量化角度来看,假设将时常希冀与对方见面,而在一起时会有拥抱等冲动的状态也就是恋爱状态设为正值的话,当感情降温、爱意不复存在时,男人的情爱值可能归于零,但不会跌至零以下的负值;而大多数女性的情爱值则会因故跌至零以下的负值。其结果便是,女性会对男人产生“生理上的厌恶感”,甚至走上离婚之路。

这种反差令男人们感到费解。即使妻子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再和你一起生活下去,我会在生理上受不了的!”男人也茫然不知其意,手足无措。

然而,男女对于离婚的认识差异,仅仅从上述生理差异的角度来解释是不够的。男女婚姻观的差异,最终更加大了他们对离婚这一问题看法上的差异。

现在离婚都是女人提出的(提离婚的大部分都是女性)(1)

为什么男人们不想离婚呢?

其中的一个理由是:如今依旧是男权社会,故此男人脑子里根深蒂固地保留着这样的观念——结婚不仅仅是男女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两个家庭互相结成的一种社会契约关系。因此,多数男人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对于双方的家庭是否匹配、对方同自己的父母能否合得来、对方能否得到旁人的尊重等外在因素的重视程度超过对爱情自身的重视,而且周围的人也会以这样的要求来评判男人的择偶行为。男方条件越优秀,这种倾向便越强烈,跻身政界或商界并有个一官半职,或者身为公务员的男人,很少不是依据女方的家庭出身和背景来挑选未来的妻子,爱情倒成了排第二位、第三位的要素了。尤其是官僚阶层,上司为自己介绍对象是万万不能回绝的,这已是官场的常识,以至于不少人说:“如果回绝,就意味着这辈子都不会有出人头地之日了。”

对男人而言,值得炫耀的妻子当然是如花似玉的美妻,但家庭出身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听到旁人议论说:“那家媳妇的父亲是某某公司的总裁……”没有一个男人会心生反感。事实上在上层社会中,妻子的家庭出身常常会影响到男人的前途,那些怀有野心、一心想发迹的男人大都会考虑好这一点然后选择结婚对象。于是时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明明已有交往对象,但是当上司提出“想不想跟我的女儿结婚”时,男人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由此可见,对男人来说,结婚之事必须遵从社会体统、重视面子以及形式的完备。正因为如此,婚后即使爱情淡漠了,男人也不会仅仅为了这一点而毁坏家庭。这样说起来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

总之,结婚时并不把爱情作为绝对要素来考虑的男人不在少数。说得严重些,甚至没有爱情,只要对方的家庭出身符合自己飞黄腾达的要求,男人对于同其共同生活也不会感到无法容忍。换句话说,男人会乐观地安慰自己:即使没有炽烈的爱情,但夫妇共同生活在一起,日久生情,感情会自然而然培养起来的。而有些男人则更乐于接受这种恬淡的夫妻感情,对他们而言,激情四溢的夫妻感情反而令其觉得厌烦。男人之间在对女性评头论足的时候,常常将女性分为“妻子型”“情人型”等若干类型,这便是一个佐证。时至今日,不少男人仍抱有一种立体化的思维:即选择一个出身好、贤惠淑良、家庭型的女性作妻子,另外再找一个富有性感魅力的女性作情人。

理所当然,注重男女双方的感情而结婚的男人也不少,但在社会的种种压力面前,他们有时会因遭遇挫折而屈服。原巨人棒球队的投手河原纯一即是一例。他原本与一位风尘女子结了婚,但是球队俱乐部反对这桩婚事,媒体也一窝蜂地炒作这件事,并且大张挞伐。结婚本是个人私事,而球队俱乐部公然反对,说荒唐也真够荒唐的了,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因素在男人的婚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结果,河原不得不屈服于巨大的社会压力,同妻子离了婚。可见对男人来说,结婚必须考虑到社会关系因素。

与此相反,同拥有良好家世的大家闺秀结婚的政商界官僚们,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绝不会同妻子离婚。他们通过婚姻,获得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诸多好处,而离婚将使他们失去这一切,因此即便另有所爱,他们也不会轻易离婚。

若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话来重新表述,那么可以说,男人在结婚时对爱情不抱太高的期望,只要有个完整的家,顺顺当当地将孩子抚养长大,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他们并不期待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爱或者浪漫。当然,如果有则再好不过,即使没有也无大碍。因此,男人们永远无法理解女性以“看不出和你共同生活有什么意义”那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而提出离婚的做法。

较之“夫妻关系的实质”,男人更加注重“家庭”这种形式。除此以外,离婚会给男人带来种种负面影响,这也是男人对待离婚态度消极的一个原因。

现在离婚都是女人提出的(提离婚的大部分都是女性)(2)

这里的负面影响大致可分为四类。首先是离婚会令男人丧失社会信誉。尽管离婚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与过去相比,离婚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中,离婚仍然被视为男人的一大污点,会影响其在一流企业以及官僚阶层中的个人前途。中国古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在今天的日本,诸如“连家庭都摆不平,怎么可能管理好一个企业”“连一个女人都控制不了的男人,不可能干好工作”这样的奇谈怪论依旧大有市场,尽管家庭与工作本是互不相干的事情,但是日本社会依然将这种压力强加在男人身上。

而且,近年来社会普遍对女性离婚给予同情,褒扬女性毅然选择离婚的勇气,从而使得女性离婚不再像从前那样饱受非议。但与此同时,离婚的男人却总是被人视为无情无义或不中用,不仅丧失了社会信誉,还遭人唾弃、受人诽谤践踏,这或许可以说是对男人的歧视吧。

这种观念之所以依旧阴魂不散,说到底还是男尊女卑思想的残渣余孽在作怪。先有了“男人居于主导地位、男人应该支配女人”这样一种前提存在,“连一个女人都控制不了……”之类的奇谈怪论才显得理所当然。自古绵延至今的男权社会思想,如今反而成了套紧男人们脖子的枷锁。

第二个负面影响是,以往全靠妻子打理家务的男人,随着妻子离去,霎时间就体会到日常生活的种种不便。平日即使夫妻间很少沟通交流,但至少每天有饭吃、有干净的衣服穿。现在妻子走了,煮饭烧菜怎么办?衣服怎么洗和熨?屋子脏了谁来打扫?假如妻子丢下孩子扬长而去,那男人就彻底举手投降了……听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但这却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男人不愿轻易离婚。

第三是经济负担。现行法律是绝对保护妻子一方的,如果离婚,丈夫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承担相当大的经济负担。普通的工薪族即使不必付给妻子高额的赡养费,但大多须承担子女的养育费,如果有房子,一般也是判给妻子,丈夫离婚后的生活势必相当艰难。特别是赡养费,不知算不算有违男女平等原则,总之,实际生活中,男方的负担相当沉重。即使是因妻子出轨而离婚,丈夫也不得不支付高额的赡养费。如果因丈夫有外遇而离婚,妻子则只需给孩子极少的赡养费。

第四个负面影响是,多数情况下,夫妻离婚则孩子归妻子抚养,即使通过诉讼争取,最终抚养权判给妻子的仍占了绝大多数,因此疼爱孩子、眷恋孩子的丈夫总是竭力避免离婚。同日本相比,在离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即使夫妻离婚后孩子归妻子抚养,但一般每逢周末或是寒暑假,妻子都要让孩子和父亲一起玩耍。日本的情况则是,作为离婚的一项条件,父亲大多会要求享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即使判决书中予以明确规定,实际上母亲总是想方设法不让孩子同父亲见面。因此对于做父亲的来说,离婚就意味着与孩子离别,使人有一种被强行拆散的痛苦感觉。

总之,男人们一旦得知妻子铁定了心要离婚,绝大多数人立即就会陷入混乱:对单位同事如何解释?对自己的父母怎样交代?孩子怎么办?自己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还有自己的脸面……用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状态就是“眼前一片漆黑”。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虚幻感:自己一直以来拼命工作建立起来的家庭到底算什么呢?

妻子提出离婚,这对男人来说,就等于宣告自己是个不称职的男人,打击可谓不小,而且越是年龄大打击就越大。作为男人,无论心里多么痛苦,也不能哭泣,不能号叫,不能向亲朋好友倾诉。而女性从开始考虑离婚之时起,就可以同密友商谈、讨论,而男人即使对好朋友也大多隐瞒婚变实情。由此可见,离婚的男人须承受多么大的社会压力。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很轻松,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但是男人将痛苦和空虚全都深深地埋藏在心中,结果有不少人因此而患上了抑郁症,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统计数字表明,被妻子抛弃的男人其寿命短于男人的平均寿命。可见,离婚还使他们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活力。

如此看来,同以离婚为契机生气勃勃地开拓全新人生的女性相比,男人真是一群纤弱而可怜的动物。

以上我们主要从男人的角度探讨了离婚的各种理由。不过,对于离婚,实在没必要一味将其视为负面的、消极的事情。

二十几岁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性,还不真正了解自己,对于人情世故也未参透,这个时期选择的对象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不一定值得作为终生的伴侣。

人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成长起来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各种物事的认识也会不断变化更新,因此,夫妇间出现隔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今天的日本,人们对离婚依然抱有偏见,尤其是对男人来说,离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胜枚举,所以许多夫妻竭力忍受、勉强度日,甚至对未来彻底失去信心。

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人们对于离婚现象应当持更加宽容、积极的态度,至少应当承认存在各种不同的人生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对别人离婚采取不介入的宽容态度,这也是发达社会应具的条件。而在这方面,日本似乎还相当落后。

总而言之,离婚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而是一条通向更加美好的人生的路径。如果全社会都能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不再视离婚为负面事件,那么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必将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人生的道路也必将更加宽广,生活将更加充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