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姗老公个人简介(杨惠姗谈琉璃工房:用琉璃表述情感)
杨惠姗老公个人简介(杨惠姗谈琉璃工房:用琉璃表述情感)琉璃要经1400度的高温烧灼 “烈焰 将杂念都净化得透明” 但同时 “彩虹易散琉璃脆” 创作过程宛若禅定。1998年张毅突发心肌梗塞 走过死亡的边缘 他创作了《自在》。2013年 张毅又一次重病 手术成功后 他创作了《焰火禅心》——粗粝如岩石的表面 迸发出一朵朵的中国菊、鸢尾、牡丹……艾米尔·加莱、藤田乔平……他们向大师学习致敬 也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1996年 杨惠姗第一次到敦煌 她说她真想也有一个佛窟 一辈子作一个造佛像的佛师。2000年 她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以敦煌第三窟的壁画为样雕塑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 预备用18年时间用琉璃烧制而成。“她可以连续雕塑三天的时间 不眠不休 直到两眼刺痛” 张毅称赞杨惠姗 温柔外表下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一路走来 不变的是激荡于心的情感。在介绍琉璃工房的作品前 张毅和杨惠姗展示了一张汉代耳杯的图片。1990年 当他们倾家荡产研制玻璃脱蜡铸造法时 偶然
张毅与杨惠姗。记者 孙立极摄
“为什么会选择琉璃?”从1987年起 琉璃工房创办人张毅、杨惠姗被无数次问起这个问题。
也难怪 一个金马奖最佳导演、一个最佳女主角 突然放下正在巅峰的电影事业 走入完全未知的琉璃世界。这显然不是握有几分胜算的命运赌注——初创时 他们赔进全部积蓄 没有收手;押上爸爸和哥哥的房子 没有收手;最窘迫的时候 负债7500万元新台币。
“最初为了一个单纯的期许 创作中国的玻璃艺术品。”因为得知这些艺术品来自各国 惟独没有中国。27年后 在台北近日的一场文创产业论坛上 张毅说 一个民族不管物质有多发达 没有文化 就没有尊严。而琉璃工房的信念是“永远不断地创作有益人心的作品” 表述我们的文化、思想、情感。
一路走来 不变的是激荡于心的情感。在介绍琉璃工房的作品前 张毅和杨惠姗展示了一张汉代耳杯的图片。1990年 当他们倾家荡产研制玻璃脱蜡铸造法时 偶然发现 一直以为源自埃及的技法 原来在中国汉代就已运用娴熟——河北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里 两只琉璃耳杯就是以脱蜡法铸造的高铅玻璃。
“羞愧又震惊” 张毅这么形容自己的心情。此后 他们多次展示耳杯的图片。这对耳杯 成为琉璃工房文化情感的归属象征。
面对中国琉璃曾经的辉煌与现实的落后 张毅自问 “作为一个血液里有易经、论语、道德经、庄子的后代 我们预备走到哪里去?”一件件作品宛如一个个脚印。既然命名“将进酒” 就不能是随便哪个酒杯 而是商代青铜、宋朝汝瓷 而是李白的酒中有诗、苏轼的把盏问天。这一组铜觚造型的琉璃作品 2001年成为第七十三届奥斯卡奖入围嘉宾的礼品。
艾米尔·加莱、藤田乔平……他们向大师学习致敬 也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1996年 杨惠姗第一次到敦煌 她说她真想也有一个佛窟 一辈子作一个造佛像的佛师。2000年 她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以敦煌第三窟的壁画为样雕塑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 预备用18年时间用琉璃烧制而成。“她可以连续雕塑三天的时间 不眠不休 直到两眼刺痛” 张毅称赞杨惠姗 温柔外表下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琉璃要经1400度的高温烧灼 “烈焰 将杂念都净化得透明” 但同时 “彩虹易散琉璃脆” 创作过程宛若禅定。1998年张毅突发心肌梗塞 走过死亡的边缘 他创作了《自在》。2013年 张毅又一次重病 手术成功后 他创作了《焰火禅心》——粗粝如岩石的表面 迸发出一朵朵的中国菊、鸢尾、牡丹……
失败与波折就是人生的烈焰。张毅说 “杨惠姗在电影圈11年 什么名利都见过了。我们想知道有没有更永恒的。”
“我们不能矫情说 一点不在意赚钱 但我们更关心今天社会发生了什么 我们能给予什么 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价值 传递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张毅说。(记者 孙立极 李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