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结婚生子不是人生的意义(结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

结婚生子不是人生的意义(结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积极用世的理想书中第十二回,借吴之和之口讽刺女子缠足陋习:“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这段话精确描述了女子缠足的痛苦,以三寸金莲为美,建立在女性的痛苦之上,这种审美是世人扭曲的审美,林语堂对此给予高度曾评价说:“这种可怕而怪癖的嗜好至少受到三位学者的驳斥,那三位学者是《镜花缘》作者李汝珍,诗人袁枚和经学家俞正燮。这三位学者都是具有独立精神和伟大的精神的”反对男子三妻四妾在封建社会男子三妻四妾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女子却以忠贞从一而终为一生最大荣光,书中第五十一回,强盗头子的压寨夫人替封建社会万千妇女发出强烈的诘问:“假如我要讨个男妾,日日把你冷淡,你可欢喜?”读了无数圣贤书的男子将心比心,可能接受自己的妻子纳男妾?不能忍受别的男子与自己共妻,那么女子就能宽容大度地接受别的女子与自己

理想女性反抗封建社会对传统女性的固有认知,古代女子几乎都要遵守“三从四德”。即在家从夫,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生当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掌握在自己手中。《镜花缘》开篇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女子严格遵守的四行之中,“才”之一面只字未提,理想女性第一反对的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当林之洋唐敖众人游历黑齿国时,发现那里的民风竟是不管贫穷富有,都以读书才学为尊,男女平等,女子有才名,才会有人求亲,若是不读书,就算生在大户人家,也无人向她求亲。


结婚生子不是人生的意义(结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1)

评判女子是否优秀的不再是三从四德,而是读书才学,但天朝来的男子尚不习惯这样的民风,在书中第十七回,十八回,天朝大贤多九公在黑齿国遇见两个女子问字,言语之间倨傲非常,觉得对方是幼年女流,读过几年书而已,自负才高八斗,最后被两个女子粗谈切韵暗中嘲笑一番,自己还不自知,强装博览群书,为难的面红耳赤也不肯向两个小女子认输,若不是最后林之洋恰巧解围,多九公他们还被这两位女子不依不饶的嘲讽一阵子,两位女子博学多识还自谦读书寥寥,又令多少男子自愧不如。

反对女子缠足

书中第十二回,借吴之和之口讽刺女子缠足陋习:“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这段话精确描述了女子缠足的痛苦,以三寸金莲为美,建立在女性的痛苦之上,这种审美是世人扭曲的审美,林语堂对此给予高度曾评价说:“这种可怕而怪癖的嗜好至少受到三位学者的驳斥,那三位学者是《镜花缘》作者李汝珍,诗人袁枚和经学家俞正燮。这三位学者都是具有独立精神和伟大的精神的”

结婚生子不是人生的意义(结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2)

反对男子三妻四妾

在封建社会男子三妻四妾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女子却以忠贞从一而终为一生最大荣光,书中第五十一回,强盗头子的压寨夫人替封建社会万千妇女发出强烈的诘问:“假如我要讨个男妾,日日把你冷淡,你可欢喜?”读了无数圣贤书的男子将心比心,可能接受自己的妻子纳男妾?不能忍受别的男子与自己共妻,那么女子就能宽容大度地接受别的女子与自己共侍一夫吗?这则短故事十分具有讽刺意味,道出了封建社会中男女之间最不平等的现象。


结婚生子不是人生的意义(结婚生子不是女子一生的使命)(3)

积极用世的理想

在封建社会,女性教育,允许女子读书一般也只读《女诫》,所谓大家闺秀可以学习琴棋书画,只是为了“他日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出训女)。但是《镜花缘》中女子读书习武却不是“他日为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她们的活动范围不再是家庭,毕生理想不是嫁一个男儿郎,而是为了上朝参政,一生能够治国用世,如男子一般上阵杀敌或大展拳脚,如男子一般被任命从而报效国家,书中第十八回说阴若花将要回女儿国继承太子之位 黎红薇、芦紫萱、枝兰音三人道 : “或居天朝,或回本国,无非庸庸碌碌,虚度一生……将来若花姐姐做了国君 我们同心协力 竭尽忠诚……辅佐她做一国贤君 自己也落个 “女名臣 ”的美号 日后史册流芳 岂非千秋佳话 ! ”毫无疑问,她们的理想不再是相夫教子,耕田织布,而是上阵杀敌,掌握政权,巾帼不让须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