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1930年10月27日, 300多位赛德克族男子,在马赫坡头领莫那·鲁道的带领下,利用能高郡役所在雾社地区举行联合运动会的时机,对雾社地区各警察驻在所、警察分室、日人机构进行突袭,杀死日本人134人,杀伤26名,烧毁13所警察驻在所,缴获枪支180支,子弹2.3万发。 在人类社会中,对于弱小民族或者无文字民族,历史亲历者记忆的价值无法估量。对于历史真实的还原,不应仅仅局限于事件本身,分析事件的起因以及导致的必然结果似乎更有价值。“雾社事件”中,在日本的离间和赏金诱惑下,出现令人痛心的原住民间同室相残,这加速了起义的覆亡,更值得思考和警醒。 雾社位于今天的台湾南投县仁爱乡,属于中央山脉地段,境内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历史上原住民赛德克族依靠狩猎和山地农业为生。 雾社事件是指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雾社地区六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起义。雾社群当时共有11社,总人口约2200人,参与举事的是其中6社

1895年,日本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迫使大清将台湾岛及其所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由此日本开启了长达50年的对台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宝岛才回到祖国怀抱。

殖民时期,日本的威权统治和横征暴敛,将台湾同胞置于痛苦深渊,激起台湾人民不断反抗。其中对日本打击最大、牺牲最为惨烈的抗暴运动当属“雾社事件”:起义的300多位勇士全部战死沙场,200多名女眷集体自缢死亡,参加起义的六个部落几乎被灭族。

九十年前那场战争的嘶喊和杀伐,如今已湮没在历史的荒烟蔓草之中。今年是雾社事件90周年,英雄的壮举不应该被遗忘。

恰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政变记》中所说:“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人表述。”

在人类社会中,对于弱小民族或者无文字民族,历史亲历者记忆的价值无法估量。对于历史真实的还原,不应仅仅局限于事件本身,分析事件的起因以及导致的必然结果似乎更有价值。“雾社事件”中,在日本的离间和赏金诱惑下,出现令人痛心的原住民间同室相残,这加速了起义的覆亡,更值得思考和警醒。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1)

01、战事惨烈,参与举事的六社几乎被灭族

雾社位于今天的台湾南投县仁爱乡,属于中央山脉地段,境内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历史上原住民赛德克族依靠狩猎和山地农业为生。

雾社事件是指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雾社地区六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起义。雾社群当时共有11社,总人口约2200人,参与举事的是其中6社,大约1200人左右,真正参与战斗的约为300余名勇士。

1930年10月27日, 300多位赛德克族男子,在马赫坡头领莫那·鲁道的带领下,利用能高郡役所在雾社地区举行联合运动会的时机,对雾社地区各警察驻在所、警察分室、日人机构进行突袭,杀死日本人134人,杀伤26名,烧毁13所警察驻在所,缴获枪支180支,子弹2.3万发。

事发后,日本紧急调集数千名正规军和警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起义者展开疯狂报复,甚至罔顾国际公约,使用毒瓦斯助战。

战事最煎熬时,为了节省粮食,随同战士进山的赛德克族妇女集体上吊自杀,成百具尸身悬吊在阴冷潮湿的森林中,场面极其凄惨,令人潸然泪下。到12月中旬,轰轰烈烈的起义终被残酷绞杀,300多位战士全部阵亡。

据统计,起义六社战死、病死、自缢死亡者总共644人。其中男性332人,女性312人。战后赛德克族六社仅存298人,几乎被灭族。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2)

赛德克族妇女

雾社事件刚刚被镇压,日本政府立即将幸存者从海拔1200公尺的祖居地迁移至海拔420公尺的北港溪和眉原溪会流处,并将该地改名为“川中岛”,对幸存者实行军事化管理和皇民化洗脑,严格控制幸存者的思想和行为。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3)

日军讨伐队

02、从文化冲突来看,雾社抗暴不可避免

日本是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帝国施行西方治理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引入台湾。对台实行“导化主义”,意即“剿抚结合、恩威并行”的山地政策,企图从文化、宗教上通化蕃人。

日本政府固执地认为自身代表着先进的文明,居住在台湾的原住民是“野蛮”人,需要用日本的文明予以教化。于是,在台湾各地设立警察驻所、邮局、学校以及神社,用威权掠夺原住民森林、矿产资源,强迫原住民接受日本奴化教育,这些行为在原住民的内心切割出深深的伤口。

赛德克族信奉“族群文化”,他们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以游猎、游耕为生,部落成员命运相依,凝聚力极强。他们缺乏土地所有权意识,而更重视土地使用权。日本政府认为土地不是任何个人的私有财产,它是国家进行殖民统治的公共资源,日本有权使用林木资源。日本人的行为大大地挤压了赛德克族的生存空间。

由此,各自坚持的“文明”大冲撞已无可避免。恰如赛德克人反抗时发出的怒吼:“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么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4)

莫那·鲁道(中)

其次,赛德克族和日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尖锐对立,成为抗暴事件发生的另一副催化剂。

为了更好实行统治,日本政府采取“理蕃政策”,鼓励日本人和赛德克族头领的女儿通婚,企图加速同化进程。但据史料记载,和原住民结婚的日本人多半会始乱终弃,因为他们从内心已将原住民视为“下等人”。这触碰了视家庭如生命的赛德克人的禁忌,赛德克族与日本人通婚中收获的不是幸福,而是卑贱和耻辱。仇恨的种子渐渐发芽。

赛德克人信仰的是祖灵宗教,他们相信死后灵魂会通过彩虹桥,与等待在桥那边的祖先幸福相聚,灵魂从此进入没有苦难,没有杀戮,只有欢乐的“猎场”。赛德克人将死亡的彼岸幻化成一块肥美的猎场,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原住民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与期待。

对死亡的幻化和强烈的部落意识,促使赛德克族养成了勇敢、彪悍的民族性格。一旦受到外部侵犯,他们无所畏惧,反抗就成为与生俱来的本能。

赛德克人信仰坚定,为了捍卫集体意识,他们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从女人们在雨林中为征战的男人节省粮食集体自缢,到男人们明知抗暴是一场悲壮的赴死战争,仍然一往无前,其民族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5)

裹挟在大背景下,那些小人物的个体悲欢离合尤其令人心酸。

赛德克族奋起抗暴时,日本对台湾的占领已历35年。期间,一些赛德克人在日本人设立的学校里接受了高等教育,对日本的文化有了一定的认同。

《雾社事件》(1998年)和《风中绯樱——雾社事件真相及花冈初子的故事》(2000年)均对起义进行过深刻探讨。

赛德克族青年花冈一郎就是接受日本高等教育者之一,毕业后花冈供职于日本设立在雾社地区的警察驻所,他与妻子生活稳定且充满希望。然而,祸从天降,突如其来的起义彻底毁灭了幸福的小家。

赛德克人起义是否顺利,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花冈一郎的配合——利用花冈在警察住所值班的时机打开武器库房。

其时,花冈面临及其痛苦的选择: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族群血亲;一边是培养自己的日本教化。他不知道该站在那一边,选择一方便意味着对另一方的背叛。 最终,花冈一郎将钥匙交给族人打开武器库,起义战士实施无差别射杀日本人。

他和妻子被裹挟在起义人群中撤进深山,在日本文化和赛德克族群文化双重挤压下,花冈一郎内心十分痛苦,他找不到释放的缺口。终于,在冰冷阴翳的雨林中,心如死灰的花冈一郎和妻子身着和服相拥而泣,夫妻相互对拜之后,花岗亲手杀死妻子,然后用象征赛德克精神的弯刀刺进了自己的心脏,在悲壮中寻找身份认同和灵魂归属。他摆脱了个体煎熬,却加深了群体的伤痛。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6)

日军炫耀军功

03、从起义目标的局限性来看,雾社事件失败是必然结果

起事初期,赛德克人以突袭的方式击杀了一百多名日本人,并且在日本组织军队讨伐时,利用地形、地势和高山密林对日军实施了有力打击,取得阶段性胜利。

但是,赛德克起义原初的愿望是将侵入“祖灵之地”的日本人赶出领地,并没有提出切合广大原住民利益的目标诉求,因此无法调动更多的人民参与斗争,“血祭祖灵”的赛德克起义注定是孤军奋战。在日军调整战略,利用飞机、大炮甚至毒气疯狂反扑的情势下,战场形势急转直下,起义军陷入苦战,直至全军覆灭。

雾社事件注定以悲剧结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举事六社以有限实力对抗的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日本有现代军事工业支撑,有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物资补充。

反观赛德克起义军,劣势十分明显:第一,武器落后。除了缴获日本警所枪支弹药具有相当杀伤力而外,赛德克平常狩猎的弯刀和猎枪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起义时虽然缴获了两门山炮,但因为没有人会使用而抛弃;第二,物资补充为零。以至于女人们用自杀的方式为战士节省粮食,足见物资多么匮乏;第三,没有纵深可以迂回。当日军实施讨伐时,勇士们无路可退,被逼上山崖,遭到日军炮火和飞机炸弹、毒气的饱和轰炸,战士伤亡惨重,终至弹尽粮绝,陷入绝境。

其次,日本人采取“以蕃制蕃”策略,利用部落之间的仇恨,悬赏捕杀“出草”战士,实际上是阴狠的借刀杀人。

在日本人的赏金和“巧诈利用”驱使下,雾社地区的都达人和德固路人充当镇压赛德克六社的急先锋。如果说先前赛德克战士在与日军的交战中还占有地利、人和优势,那么在这两个部落加入镇压队伍后,赛德克战士的优势顷刻间荡然无存。

毫无悬念,在日军和本土仇家的联合绞杀下,抗暴战士全部殉难,起义很快被荡平。都达和德固路两个部落因此背上了“味方蕃”(亲日蕃)的骂名。

白刃战最惨烈的一场死了多少人(起事男人全部战死)(7)

结语:

雾社事件发生后,虽然祖国大陆同仇敌忾,媒体对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残暴统治的义举进行了舆论声援,但终归鞭长莫及。几个月后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震惊世界的“9·18事变”,将中华民族拖进战争的深渊。

人类总是在不断总结教训中迈步向前的。雾社事件带给学者们一个深刻的问题:每当外族介入原住民之间的纷争时,原住民总会轻而易举地被挑唆,进而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这到底是为什么?

尊重差异,是当前国际上解决民族问题和族际冲突的先进观念和积极主张。所谓充分尊重差异就是尊重不同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达到“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荣。

也许,只有等到族群的认知达到某种高度时,族际间仇恨的种子才会失去发芽的土壤,才不至于出现人间悲剧。

参考文献:

①方素梅:《雾社事件及其余生遗族的历史记忆》

——兼评<又见真相:赛德克族与雾社事件>

②吉良芳惠:《日本近现代史的雾社事件研究状况》

——以元台湾总督伊泽多喜男的资料集刊行为契机

③林文德:《雾社事件影响赛德克三群间族群关系研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