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改嫁还有继承权吗(妻子改嫁丈夫好友)
妻子改嫁还有继承权吗(妻子改嫁丈夫好友)而后他用扇柄在厚石上刻字,复又让人摞起来,并嘱咐王员外:说完,不等众人反应,立马点出场上的四位精装青年,要他们帮自己搬几块厚石。他自称是黄连寺出家,法号苦瓜和尚。众人闻言哄笑,都打趣他黄连加苦瓜,这真真是苦到极致了[笑哭]。大家全然不信他能委实拿出这么多银子来,主事的王员外也劝他莫要开玩笑,拿大家逗趣。和尚一听,可不乐意了,手里的小扇子威风一挥,告诉执笔文书:就写黄连苦瓜,捐银一千。
某个不知名的渡口旁,村民们汇聚于此,殷切地确认“万民桥”的捐款是否足数,够不够建造一座渡桥,让大家可以无忧过河。
如果捐资足数可以建造,那么大家不必再为行船是否会在中途打翻而担忧了。
奈何,纵使万民共捐,修桥款项却仍旧不足,差了那么一千两银钱。
不过,正当众人面露难色、茫然无措之际,一个鹑衣百结、手摇破扇的和尚走了过来,并高声宣示,他捐纹银一千两。
他自称是黄连寺出家,法号苦瓜和尚。众人闻言哄笑,都打趣他黄连加苦瓜,这真真是苦到极致了[笑哭]。
大家全然不信他能委实拿出这么多银子来,主事的王员外也劝他莫要开玩笑,拿大家逗趣。
和尚一听,可不乐意了,手里的小扇子威风一挥,告诉执笔文书:就写黄连苦瓜,捐银一千。
说完,不等众人反应,立马点出场上的四位精装青年,要他们帮自己搬几块厚石。
而后他用扇柄在厚石上刻字,复又让人摞起来,并嘱咐王员外:
这几块石头他都在上面刻字了,最上面一块的字随便看不要钱,之后的几块则不行,依次需要一百两、三百两、六百两,才可一一细看。
而如此得来的银钱,刚好一千,足够他们修造渡桥了。
王员外看了虽然不解石块有何玄机,但也明白和尚是一片好心,遂点头应承了。
和尚这厢忙完,转头来到路边酒肆,坐下与一土衣壮士聊天。
这说来也巧,壮士大名吴洋,而小名也叫苦瓜,与苦瓜和尚可谓是苦到一块儿去了。
吴洋前半生波折不断,先是方才新婚三日便应征入伍,后又被敌军扣留,押到漠北做了四年苦工。
幸在途中寻机逃出,回到军营还得了些许赏赐,如今和议已成,他解甲归田,返乡来寻找娇妻。
结果不成想,近乡反而情怯,因而来此处喝两杯壮壮胆。
和尚听罢微笑赠言,世事无常,凡事莫强求。
吴洋当时没听懂,还以为和尚在自言自语,等回到家一看,房舍残腐破旧,满地朽木,显然已经荒废良久。
从前相熟的大娘告诉他,有年发大水房子被淹,他的妻子得刘姓男子搭救,自此再未回来。
吴洋心有戚戚,打算无论如何,先去见上妻子一面。
缘分使然,他碰巧在渡口处撞见有位青衣小姐在看石头,她已花光了包袱内的四百两现银,瞧清了两块厚石上的文字。
这些文字句句写她,都与她的身世相关。
小姐不禁又想要看最后一块,怎奈身上只剩赤金八两,折合纹银四百两,还差二百两才能移石。
王员外感她孝心,忙唤村民们搬石,少二百两也给搬,人家姑娘千里寻亲,他们能帮就帮了,至于那修桥所缺的二百两,再想想办法就是了。
哪曾想,一旁的和尚听了却连连摇头,钱不够,不能搬。这人情,和尚他要是相送早就送了,又何须他们来操心。
正说时,吴洋走了出来,求和尚稍加通融,让人家姑娘搬了厚石。
和尚念在吴洋同他有同席之谊,松了口,只要吴洋能答出他提的一个谜语,他就免了青衣姑娘的二百两银子,允许她搬看石头。
和尚随后问,这世上何物最硬?吴洋答,铁最硬。
和尚闻话,笑他错了,铁拿火一烧不就化了吗,应当是胡须最硬。
吴洋不明,追问和尚为何。和尚意有所指,它既能把这城墙厚的脸皮钻透,还不是最硬的啊?
你若是真想积德行善帮别人,为何不用自己的银两去帮,反而硬要以脸皮支面呢。
吴洋这才听出和尚是在讥讽他假意行善,包袱里明明放有银钱二百两,却不愿拿出。
既想要好名声,又不愿舍钱财,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呦。
是以吴洋当场解下包袱,捐足了二百两纹银,最后一块遮石顺利拿开。
姑娘欢快上前观看,只见上书“欲见亲娘到法王”一行大字。
她看罢急忙询问周围的村民,可有人知“法王”是何地,又要从哪里过去。
村民们皆回她不知,这石头上的字皆和尚所写,只有他才最清楚。
原来,这青衣女子名叫赵慧娘,本名黄连,幼时因父亲遭遇战乱而死,母亲护她不得,遂将她托付给在余姚开茶庄的赵氏夫妻,让他们代为照顾。
养父母家境富裕,待她极好,可她却忍不住思念之心,还是惦念自己的亲娘,是以暂别父母,出来寻找娘亲,了结长久以来的心愿。
吴洋看慧娘急得团团转,脑中突然想起对岸不就有个法王寺吗。
不过,时过境迁,那里现在改名换舍,新建了一个尼姑庵,他可陪慧娘去那里看看。
谁成想,待到了庵里一瞧,不但慧娘的生母在,和尚竟然也在。
慧娘的母亲如今唤作静修,母女俩久别重逢,激动得泪落连连。
静修师太还纠正了慧娘和吴洋二人,说和尚不是苦瓜,而是杭州灵隐寺的道济师傅。
二人随即恍然,忙向济公道谢。
济公眼见人家母女团聚,急唤吴洋离开,说是和尚饿了要去镇上充饥,叫吴洋陪他。
临别前,济公特意拿出了两颗据他自己所说是太上老君炼了千年的仙丹。
给吴洋的那颗,活人吃了马上死;给慧娘的那颗,四人吃了马上活。
话语完毕,济公带着吴洋来到一家包子店,要他买两个包子尝尝。
无奈,吴洋囊中羞涩,只能买得起一个。
济公见此便和他来回推拒,后来只得让他去找女店家化个缘,再要几个包子来,他和尚自己一个人吃心里难安啊。
两人推拒的动作颇大,惊动了一旁的女店家,她心善,主动拿了一碗包子上前。
却不料,凑近一看,吴洋竟是旧相识。
竟是她新婚三天就应招入伍,后来又听闻被金兵所抓音信全无的丈夫。
吴洋喜见发妻,开心的眸透雀跃,与妻子热切相拥。
转头一看,入伍前的好兄弟罗恩义也在店内,他喜不自胜,复又同他叙述旧情,兄弟俩眼泪汪汪。
一个欢喜重逢,一个却担忧如何面见大哥。
吴洋入伍前嘱咐他照顾大嫂,而他以为吴洋命丧金兵大营,再加上本身也对大嫂有意,便娶了大嫂为妻。
谁能想到,吴洋居然会平安归来,弄得眼下这盘残棋不知如何收场。
吴洋见此,恼怒异常,越想越生气,“君子行,朋友之妻不可欺”,更何况罗恩义与他情同手足,自小一起长大,他当初才放心将妻子托付于他,哪里会料到有夺妻之变。
吴洋怒火中烧,当晚便夜潜罗恩义夫妻房舍,本想一刀结果了他二人,可临到终了却又不忍心,放弃了行动。
翌日清晨,吴洋仔细想想,终究是心有不甘,他向济公确认之前给的仙丹是否真能让人一命呜呼,同时又起死回生。
在得到济公肯定的回答后,他就去了包子铺。
借口说过几日便要离开,想跟妻子作别,把人叫到了街边的酒肆。
他原是想碾碎丹药混在酒水里毒死发妻,但又下不了手,只能把丹药混在自己的酒水里,一饮而尽。
妻子方才坐下的时候,同他解释过了,他两人并非吴洋一走就成了亲,而是在他死讯传来,乡人看罗恩义老往她这里跑,闲话不断之后。
妻子自知愧对吴洋,可事情已成定局,她也无力改变。丹药随酒入腹,吴洋两眼一闭,当场绝了生息。
慧娘闻讯赶来,急询济公详情,并用手里的起死回生丹救活了吴洋。
吴洋仗义施下白银二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慧娘是绝不会吝惜这丹药的,即便济公再三言说此丹药乃太上老君所炼,可包治百病。
而吴洋这方,阎王殿里走过一遭,他也思清想清了,前缘无分,他无需强求,不必死死牵挂,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而慧娘对他有再生之恩,他打算就此随她去往余姚,在那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移石情缘》的故事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可以看出济公是在渡人,而非只是救人。在这个故事中,济公也不止一次地点拨吴洋。
他先是在吴洋施下钱财想要留名后说,善不图报才是真善。后又在他想叫自己帮忙时说,因果自造,需自己处理领悟,一步步走出执念。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济公其实早在捐款时,就在捐簿上留下了慧娘(黄连)和吴洋(苦瓜)的名字,只不过留的是他们的本名和小名。
但无论形式如何,他终究是留了的,切丝毫没有拿取他人恩德之意,所以吴洋说要用二百两买碑上留名之时,他才会说善不图报才是真善。
故事虽然是开放式结尾,可从最后吴洋要随慧娘去余姚,以及他已经做好要投入新生活的状态来看,他和慧娘定会成就一桩美好姻缘,步入拥有彼此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