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许阿姨和张阿姨站在川流不息的通道旁,衣服前襟上别着一张纸,上面是自己孩子的介绍,写着年龄、身高、长相、工作情况、择偶要求、联系方式等等。这几乎是现场父母的标配。外地父母:缺少“资源”来碰碰运气1月19日,杭州迎来新年第一个雨止的星期六。上午7时30分开始,每一辆停靠在“万松岭”站的公交车上都会下来一批中老年男女,他们几乎都走向车站旁边的万松书院,熟练地从入口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张粉红色纸条,快步入场。这张粉红色的纸条是相亲会的入场券。每周六上午,万松书院的相亲角都会准时开放,这个与“梁祝”传说有关的公园,10多年前就是杭州城里知名的相亲场所。这一天,相亲角照旧很热闹,现场起码有五六百人。只是,这里的主角并不是未婚的青年男女,而是替子女找对象的父母,一群焦虑的父母。本报记者现场发放了50份问卷调查,从这份小调查报告中,我们更能了解这群父母的真实想法。

2019-01-25 19:3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张伟群 祝萍 汤婕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1)

快过年了,网上又出现各种“逼婚”话题,为子女婚事操心的父母再次被推进争议的漩涡。而没有掌握网络话语权的父母,又有谁听过他们的真实想法?我们在相亲角做了调查,认真倾听了50位父母的心声,他们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古板,他们大多在意的并不是孩子结不结婚,而是孩子幸不幸福。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对待婚恋这件事上,代际间依然普遍存在冲突,但两代人和解的声音越来越多。随着跟得上新思想、新潮流的新一代父母的“长成”,很多家长已经学会接纳孩子;而年轻人也越来越理解父母,他们说,只要与父母做好沟通,就可以化对抗为对话,化被动为主动。在追爱路上,出现了子女配合、长辈“助攻”的和谐代际关系。

相亲角父母心声(1):替子女相亲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

1月19日,杭州迎来新年第一个雨止的星期六。上午7时30分开始,每一辆停靠在“万松岭”站的公交车上都会下来一批中老年男女,他们几乎都走向车站旁边的万松书院,熟练地从入口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张粉红色纸条,快步入场。

这张粉红色的纸条是相亲会的入场券。每周六上午,万松书院的相亲角都会准时开放,这个与“梁祝”传说有关的公园,10多年前就是杭州城里知名的相亲场所。这一天,相亲角照旧很热闹,现场起码有五六百人。

只是,这里的主角并不是未婚的青年男女,而是替子女找对象的父母,一群焦虑的父母。本报记者现场发放了50份问卷调查,从这份小调查报告中,我们更能了解这群父母的真实想法。

外地父母:缺少“资源”来碰碰运气

许阿姨和张阿姨站在川流不息的通道旁,衣服前襟上别着一张纸,上面是自己孩子的介绍,写着年龄、身高、长相、工作情况、择偶要求、联系方式等等。这几乎是现场父母的标配。

记者上前请她们填一份相亲调查表,她们并不拒绝。“今天来的路上,我看到西湖边有一对小夫妻在散步,推个婴儿车,车里有个宝宝。我希望女儿能过上这样普通的日子就够了,怎么就那么难呢?”许阿姨说。

许阿姨和张阿姨都是福建泉州人,许阿姨的女儿生于1982年,张阿姨的女儿生于1986年,是相亲角里较为普遍的女孩年龄。女儿快30岁的时候,许阿姨就从老家来到杭州常住,一方面照顾女儿,一方面帮她找对象。

“我们在杭州也不认识什么人,没‘资源’。”张阿姨说,她的经历和许阿姨几乎一样。一年多前,她们知道了万松书院,从此每周六都来这里“打卡”。

这时,有人过来询问许阿姨,自称是替儿子来相亲的,本地人,家里有房,年龄差距也不大。攀谈似乎很顺利,但那人一边说着一边顾自走了。许阿姨也不生气,只是说:“她不诚心的。”

数据:在现场接受调查的50名父母中,老家不在杭州的父母有28名,他们的子女都在杭州工作、生活,他们来相亲角的原因大多与许阿姨和张阿姨一样,是缺乏本地“资源”,为子女找到适龄异性朋友的渠道比较少。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2)

相亲调查数据图表

样本数量:50份。

调查对象:万松书院相亲角父母,其中外地父母28人,占比56%,杭州本地父母22人,占比44%。

本地父母:介绍了身边的都没成功

杭州的父母会好一点吗?“为了给女儿找对象,我们把亲戚朋友都得罪光了。”67岁的杭州爸爸老金叹着气说,他女儿生于1987年,这五六年,老两口发动了身边所有的亲友给女儿找对象,女儿去见面的有10多个,但一个都没成功。

“本地父母和外地父母也没什么不同,都是因为实在是没办法了,把这里当成了最后的希望。”老金说,他甚至去婚姻中介问过,但总觉得不靠谱。女儿的姑妈每周都从外国打电话来,问她有没有找到男朋友,外婆也是见到她就说这个话题。也许是被问烦了,前几天女儿说已经买好了机票,春节要和同学出去玩。

80岁的申大伯跛着腿,拿着一叠纸到处张贴,上面是他儿子的信息。每周六一大早,他都会骑着机动轮椅车从杭州三墩赶过来。他第一次来万松书院相亲角大概是在10年前,当时是帮女儿找对象,还真找到了,现在外孙也已经8岁了。6年前,还在这里给自己找了个老伴。

去年,申大伯的儿子离婚了,他又踏上了为儿子相亲的旅程。“这次啊,我真是心里没底。”申大伯说,一方面儿子离过婚,在相亲角不太受欢迎,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真的有点力不从心。

数据:22名杭州父母的孩子中,有19人年龄超过30岁,这些父母几乎都有发动亲友为子女介绍对象的经历,安排子女相亲最少的也有3次,最多的在20次以上。

女生父母:年龄大了再优秀都难找

丽水人吴阿姨的举止、穿着都十分得体,皮肤和身材保持得不错,根本看不出来已经60岁了。她把记者带到一棵树下,指着树干上一张纸说:“这是我贴的。”记者一看,上面写着:“女,身高166厘米,本科,年收入40万元……”吴阿姨拿出手机点开了女儿的照片,是一个外形非常出众的女孩。记者不禁称赞起她女儿。

“再优秀有什么用,在年龄面前,这些都等于零。她34岁了。”吴阿姨说,除了年龄,她把女儿的情况都写低了一个档次,其实女儿身高170厘米,硕士,年收入至少50万元。“不敢照实写,怕没人来问。”

有两个结伴而来的女士看上去只有50岁上下,也主动要了调查表。她们的女儿都还不到25岁,但她们已经在这里“出没”多次了。其中一位女士说,她女儿上大学时读的是师范专业,全校几乎都是女生;工作之后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同事也都是女人。所以她很替女儿着急。

记者说,这么年轻不用着急。“难道等她30岁才来吗?”这位母亲反问道,“这里很多人都来了五六年了。”

数据:在接受调查的50位父母中,有36人是为女儿来相亲的。这与相亲角的总体情况基本相符,参加相亲的男女比例大约在3:7,相亲角甚至专门开辟了一块“女区”。

男生父母:孩子不谈恋爱就是不走心

男孩的父母不焦虑吗?显然不是。

66岁的邓阿姨是沈阳人,她儿子生于1980年,从事IT行业。邓阿姨说:“前两年,儿子在杭州没房子,很多女孩的家长一听,扭头就走。现在房子买好了吧,身高又成了一道坎。”果然,一位爸爸走过,问起了身高,邓阿姨对他说:“如果您想找演员那样的,我儿子是不符合要求的。”

“孩子为什么不谈恋爱?不走心呗。”邓阿姨看着调查表上“您认为您孩子不谈恋爱的原因”这个问题说,“他工作是忙的,但忙不是找不到对象的借口。”

邓阿姨回忆说,她跟儿子的爸爸谈恋爱那会儿,他爸爸有一阵子每天夜班,她大半夜的去工厂传达室等着,他爸爸趁中间休息的10分钟跑出来见一面,说不上5分钟的话就得跑回去上班。“他要是真对哪个女孩上心,再忙也会挤出时间来打电话、见面。”邓阿姨说。

来自建德的爸爸方先生有自己的分析,他认为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与人交流中不太愿意“低头”,这是他们处对象困难的一个原因。另外,年轻人一有空就捧着手机,跟人聊天也是在微信上,“见面的机会太少,怎么进一步发展?”

数据:在回答“孩子不谈恋爱的原因”这一问题时,50位父母中只有9位选择了“工作忙”这个选项,有23位选择了“眼光高”,12位选择了“喜欢单身”。好几位父母说,他们其实看中了几个,但孩子一个都不喜欢,不懂孩子想要找怎么样的。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3)

1月19日的万松书院相亲角。张伟群 摄

相亲角父母:心声(2):“逼婚”不是目的 只希望孩子幸福

“您会接受孩子不结婚吗”“房子、年龄等条件是婚姻的先决条件吗”……针对我们抛出的这些问题,50位爸妈认真作了回答,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们发现,相亲角的父母有很多无奈和牺牲,他们不是“相亲鄙视链”的制造者,也不是“逼婚”的封建家长,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幸福。

我们没有制造“相亲鄙视链”

“这个我听说了,真是冤枉我们这些当父母的了。”说起根据地域、收入、学历、长相等条件排出来的“相亲鄙视链”,杭州爸爸老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为什么总是看这些条件?因为我们没别的可看啊。”

老金说,孩子不愿意来相亲角,做父母的替他们来,这本来就隔了一层。现场几乎看不到相亲者本人,只能是根据文字信息“纸上谈兵”,父母们只能根据这些条件来进行选择。

老金第一次来相亲角,就在纸上相中了3个男孩。全家坐在一起研究,第一个是警察,但母亲生病,被淘汰;第二个是大学老师,比女儿大5岁,被淘汰;第三个打电话联系,工作特别忙,又淘汰。

“如果年轻人能够面对面先了解,互相看到闪光点,一些看上去不好的条件可能会变得不重要。”老金说,67年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人与人只有互相了解才能产生火花。他和老伴、他身边的很多夫妻,都是靠自己双手创造生活,反倒加固了双方的感情。

数据:50位父母在回答“婚姻的先决条件”这个问题时,有42位勾选了“双方有感情基础”,他们认为,房子、年龄、长相等外在条件都只是对婚姻起到辅助作用。

放弃自己时间只为增加成功率

因为大龄的女儿没结婚,这些年,建德爸爸方先生一直有深深的挫败感。2年多前,方先生第一次看到相亲角的场面,想到优秀的女儿也要写在纸上被人挑挑拣拣,他特别不能接受,也觉得自己被“扒光”了。

方先生退休前是行业内的专家,在工作上,没有什么技术难题是他解决不了的,一辈子拿奖拿到手软。“再多的奖状有什么用,自己女儿的人生大事都解决不了,就是个失败的人。”

老金觉得,女儿还没嫁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这个做爸爸的不够重视,没有及早行动起来。在杭州,方先生没什么社会关系,他曾劝女儿回老家相亲,但女儿不听他的。他觉得一切都失灵了。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4)

1月19日的万松书院相亲角。张伟群 摄

因为常在相亲角碰面,一些父母已经成了老熟人,方先生和老杜就是。不管下不下雨,老杜每次来都带一把伞,找好位置就把伞撑开,因为他要在伞上放3个年轻人的信息,其中一个是他的孩子,其他是亲友的孩子。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带着5张纸。

来这里3年,老杜只听说过两个人相亲成功了。“我也知道在这里不太可能给孩子找到对象,但不来吧,待在家更想不出办法。”老杜说。

数据:在调查中,有26位父母几乎每周都来相亲角。还有多位父母表示,为了给子女相亲,他们放弃了很多自己的时间,近年来几乎没有出去旅游过。

不想给孩子压力 只想创造机会

“如果找不到,就一个人过,那是另一种生活方式。”“有合适的就结婚,没合适的也可以一辈子不结婚。”“她想一个人过也可以,一辈子能过去就行。”……当被问到“是否接收孩子不结婚”时,很多父母出乎意料地通情达理。

丽水妈妈吴阿姨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做父母的不能再给他们制造新的压力。每个人都需要空间,即使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每个来这里的父母,本意不是为了‘逼婚’,都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增加一些实现幸福的机会。”她说,“这些应该告诉孩子,多沟通,孩子会理解我们的。”

数据:在回答“您认为婚姻这种形式重要还是自我幸福感重要”这个问题时,50位爸妈全都勾选了“自我幸福感”。

年轻人喊话父母:请成为我们追爱的助攻

许多年轻人有一个观点:结不结婚,跟谁结婚,是我自己的独立选择。于是,面对父母的催婚压力,他们感到焦虑、烦躁,想要逃避。但是,一味地抵触,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变得更糟。

心理学教授黄菡认为,至少在一个阶段中,中国青年男女的婚恋,恐怕还是绕不开跟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子女与父母如何正面沟通,取得相互理解,和谐共处,是通往幸福路上的重要一关。有些年轻人,已经找到了与“逼婚”父母的相处之道。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5)

杭州一场相亲会上的小纸条。牛镜 摄

主见派:我的幸福我做主

“我爸妈已经彻底放弃我了,呵呵。”85后姑娘雯雯谈到“催婚”这件事,多少有些尴尬。雯雯长得很漂亮,皮肤又白,笑起来好看,是大部分男孩子都会喜欢的类型。但是个性独立的她,一直忙于事业,对感情要求也高,所以一直单着。“我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我可以养活我自己,如果不是真爱,我宁愿单身。”雯雯说。

“我跟爸妈说了,不要管我,我自己会找的。”雯雯说,她很早就跟父母立下约定,婚姻大事自己做主,让他们不要操心。父母一开始也想帮她张罗,但是几次下来都不成功,也就随她去了。“多掺和,反而矛盾多。”雯雯说,她还特意买了只小狗给父母,“分散一下精力,情感有个寄托。”

“其实女儿结不结婚,跟谁结婚,我们都不介意。只要她是认真的就好。”雯雯的父母虽然传统,也很开明,他们认为,逼也没有用,反而让孩子受伤,“年代不一样了,一个人的日子,也可以过得精彩。”

理解派:父母出发点是好的

小伙子小郭今年31岁,虽说在工作上接触的人也不少,但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女孩子。眼看着春节将至,他心知肚明:“回老家过年这几天,肯定逃不掉被安排相亲。”

“只要不给我安排太多,一个两个的,也就去见见了。”小郭对父母长辈安排相亲这件事,想得很开。一方面,他很理解父母的用心,“以前他们从来不管我的,现在不是年纪大起来了么,他们也有点着急。”另一方面,他也认为相亲的成功率不会高,“但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我好。”

“我妈小姐妹的孩子很多都结婚了,有的娃都生好了,我妈时不时地说,某某家的小孩子多可爱哦,我现在退休在家反正没事,带带小孩也挺好的。”小郭笑着说,妈妈这样也算比较委婉了。

小郭心里最理想的爱情状态,就是自己认识,慢慢相处,积累感情,水到渠成。父母长辈出面张罗的相亲,小郭也不完全排斥:“就当是多了一个认识朋友的渠道,父母把过关的,基本情况总还不错的。”

这段时间,小郭积极健身,单位同事都说他瘦了很多,帅了很多。大家都看得出来,小郭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自己的缘分。

支持派:爸妈是最大的助攻

“姜还是老的辣,我相信我妈的眼光。”生于1996年的女孩朱馨怡遇到心仪的男孩,都会跟自己的妈妈交流。在她心里,70后的妈妈就跟闺蜜一样,跟得上新思想、新潮流,而且她比自己更懂爱。

朱馨怡觉得,父母催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是父母对子女一种爱的表现。“父母帮你找的相亲对象,一般情况下会比自己去网上或者其他方式认识的要靠谱,多参考参考他们的意见总是好的。”朱馨怡说,身边就有一些女孩子,因为不听父母意见,谈恋爱的时候一意孤行,结果吃了亏。

“我自己是颜控,又容易冲动,有妈妈商量,比较安全,毕竟父母看人的眼光比我们更准。”像朱馨怡一样,在许多90后眼里,父母是自己婚恋路上的贴心参谋。有网友说,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请等一等爸妈,问问他们的意见,可别小瞧了他们,说不定他们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助攻。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6)

“带着父母去相亲”成潮流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相亲、择偶、婚姻,是涉及到两个家庭的事情。

在近期几档火爆的相亲节目中,年轻人带着父母一同相亲,成了最新“爆款”。今天的中国年轻父母在相亲问题上的开放、包容程度,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相亲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打破了年轻人和父母对彼此的刻板印象。

《新相亲时代》的主持人孟非在目睹了几代人的婚姻与爱情观点的激烈碰撞后,表示自己对父母参与相亲的态度有所改变:“我曾经认为年轻人应该独立选择自己的婚姻。但在舞台上,我看到父母更愿意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改变了我对过去的看法。”

另一档相亲节目《中国新相亲》中,90后子女与70后父母在相亲现场上真实代际沟通的呈现,也让观众看到了年轻人成熟、理智、懂得倾听与沟通的另一面。创业拼搏的他们其实也渴望家庭,在情感问题上更加懂得倾听父母意见。

节目中,两代人为解决情感问题,站到了同一个“战壕”里,朝着同一个幸福的方向努力,观念产生碰撞与交流,有妥协,也有融合,令代际关系寻求到一种平衡,发掘其中共通的“幸福密码”。

所谓“带着父母更放心”,不论是《新相亲时代》还是《中国新相亲》,在父母的助攻下,两档节目的牵手成功率都非常高。这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轻人与父母的代际沟通更顺畅,让相亲充满正能量。

新一代父母喊话子女:你只欠自己一个幸福的模样

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距离春节还有10天,未婚青年们又在苦恼,该如何承接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铁打的“关心”,流水的适婚青年,年轻一代在承受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同时,往往还需消化“个人问题”带来的焦虑。“父母就爱逼婚”“亲戚就爱胡乱介绍”等等,常常挂在年轻人的嘴边。

但这一刻板印象该改一改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观念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转变态度。尤其是65后、70后父母,他们本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他们认为,世俗的眼光、背后的流言,远没有孩子自己觉得幸福重要。

做一辈子开心的女儿也挺好

近日,一则网络热帖引起网友轰动。姑娘小芸与相恋2年的男友意外分手,原本打算2019年结婚的计划落空,本已很难过的她在家族微信群里向父母道歉,认为这个“意外”会让父母丢脸。

“每次回家过年,一大堆亲戚围着问我何时结婚,我总觉得别人在给你们看脸色。”小芸向父母坦言,“你们承受很多外来的压力,我只是想争气一点,不丢你们的脸。”

小芸的母亲葛女士却不慌不忙地安慰女儿:“你独自一人在外地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没必要再为这些琐事烦恼。”

“面对外人的‘问候’和‘关心’,我和你爸真的都没带怕的。”葛女士霸气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说,用孩子婚姻来炫耀和讽刺别人的人,都是缺乏对生活的尊重,只要家庭有足够的资本,根本无需担心这些问题。“女儿,你并不欠谁一段爱情,也不欠谁一个孩子,你只欠自己一个幸福的模样。”

期间,小芸的父亲一直在和妻子打配合,他也豪气地喊话女儿:“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如果不结婚觉得更快乐,那就做一辈子开心的女儿吧。”

无独有偶,丽水姑娘小石也是大龄未婚,时不时被亲戚朋友问起个人问题。有次新搬来的对门邻居问她怎么天天回娘家,不去婆家,小石的母亲还在做着饭就冲过来替女儿解围:“这里是她的家,怎么就不能回了。要找合适的对象,可不得仔细挑?”小石说,父母是她最温暖的港湾,他们不会因为面子挂不住,就把女儿匆忙嫁掉。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7)

2018年11月11日,在杭州市职工文化中心举行的一场相亲会上,一位母亲在拍摄信息墙上的内容。连国庆 摄

新一代家长愿意接纳孩子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父母的忙着替孩子相亲和各种张罗操心 又总吃力不讨好,孩子说不得碰不得,一不小心就关系紧张,还被扣上“逼婚逼嫁”的帽子。杭州葵巷社区婚恋心理咨询师李瑛建议,父母的心态要放松,更要尝试接纳孩子。

有个宁波的姑娘,30岁出头,自身条件很好,就是不找对象,在七姑八姨的眼里,这简直不可思议。也有一个杭州的小伙子,年届四十还是孑然一身,父母急得跳脚,但他依然觉得做“钻石王老五”挺好的。

李瑛表示,孩子不愿结婚的理由有很多:有的人不愿将就,有的人在交往异性时不够自信,也有的人有情感创伤和不安全感,还有人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甚至还有人存在婚姻恐惧等。无论是什么“症结”,父母都不妨先倾听孩子的心声,切忌一味逼婚,否则容易酿成悲剧。

李瑛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个姑娘25岁就被家里“花式”催婚,一气之下随便和家里安排的对象结了婚。没过2年,孩子才呱呱落地,她就铁了心要离婚。原来,她的丈夫沉迷网络游戏,不关心家庭,缺乏责任担当。虽然离婚容易,却留给小孩破碎的家庭。像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孩子的个人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年纪原因就蒙蔽双眼。”李瑛说,她发现越来越多的父母正在改变,在婚恋观念上,90后年轻人的父母比80后的父母更加开放,包容性更强,“作为过来人,他们更明白经营婚姻的不易。一辈子太长,遇见错的人远比孤独更可怕,而失败的婚姻远比不婚对孩子伤害更大。”

他(她)来或不来 我都过得很好

前段时间,“自杀式”单身一词火了。区别于真正享受单身的“贵族”们,“自杀式”单身形容的是一直单身又不主动扩展社交范围,却每天幻想拥有爱情的行为。这类单身人群,大多有以下几个特点。

总觉得还能遇见更好的。随着社交软件的普及化,年轻人变得不着急了,他们对待每一个异性都很挑剔。这类人大多不敢轻易恋爱,因为一旦恋爱就意味着要放弃“森林”,宁可单着慢慢筛选,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

不知道该怎么恋爱,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一边幻想着自己有电视剧里浪漫邂逅的运气,一边在现实世界中基本接触不到新的异性,却在内心罗列出条条框框,把自己禁锢在单身的牢笼里。又或是经历过失败的恋情,觉得很“受伤”,对所有陌生异性心怀戒备,觉得再也无法全身心投入新感情。

享受死宅单身,不愿磨合性格。外卖能续命,游戏供娱乐,有坏情绪就睡觉。孤独的时候靠“吸猫”遛狗来打发,不出门时油头垢面无人管。虽然看到心动的人,但想到要失去单身自由,花费大量时间磨合,最后可能还没有结果,就从内心喊出了拒绝。

“未婚青年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他(她)来了,给我锦上添花;他(她)不来,我依旧过得很好。”李瑛认为,“自杀式”单身青年,还是应积极调整主观能动性,多和拥有正能量的人交朋友,单身或不婚应该是一种人生选择,而不是迫不得已。

资深红娘给妙招:老少齐步走 “脱单”不用愁

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总工会“爱的填空”相亲工作站,采访过程中,站长楼建忠的手机响个不停。“快过年了,来登记的相亲人数呈爆发式增长,每年我们最忙的时候就是年前。”楼建忠说。

“交友圈太小”“工作太忙”……太多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当下年轻人“落单”现象盛行,在此大背景下,相亲之火日益旺盛。据统计,2018年杭州市红娘业界登记相亲人数约22000人,男女比例为1:8,其中成功牵手约2500对男女,成功比率22.7%。

然而,在婚姻这条路上,父母与子女的步伐并非整齐划一。由于出生年代、成长环境、择偶观等种种差异,相互摩擦产生的火花也往往灼伤了两代人的感情。一边是父母的“中国式焦虑”,一边是子女的“相亲反感症”,代际间的恋爱冲突该如何缓解?作为资深红娘,楼建忠给出了妙招。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相亲(在意的不是孩子结不结婚)(8)

在1月初举行的一次活动上,有人给楼建忠(右三)与工作室的红娘志愿团队送了锦旗。

春节突击相亲人群爆发式增长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总工会“爱的填空”相亲工作站成立于2014年,截至2018年底,2200名单身男女通过工作站配对成功,400余对幸福牵手,组建幸福家庭,仅2018年就有82对登记结婚。

工作站成立以来,年轻人相亲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站长、资深红娘和国家二级婚恋咨询师,楼建忠也越来越忙了。1月21日下午的采访,由于楼建忠的手机响个不停,采访断断续续进行了2个多小时。楼建忠说,父母替孩子来登记报名的特别多。

当天早上,楼建忠就接待了6位相亲者,一天最紧凑也只能安排10多个人,经常连口水也顾不上喝。“我这周已经全部约满了,找我都需要提前预约。”楼建忠估算过,近段时间已经接待了上百人次。

这段时间,很多人上门的诉求是“快”,巴不得今天报名,明天相亲,后天牵手,带回家给父母交代。“这样的人,我总是要先给他们‘洗脑’。”楼建忠说,缘分的事情急不来。不过他也很理解“春节突击相亲”群体的焦虑,尽可能地为他们“特事特办”,原本从报名、登记、核实信息到排队匹配要好多天,现在压缩成3天,“至少有了接触人选,让他们过年回家有个交代。”

两代人的“不搭”是价值观的错位

如今,“白发相亲”并不少见,生长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人,为生长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人择偶。年轻人看重“有趣的灵魂”,上一代人则喜欢“按部就班”,两代人在对待婚恋上往往显得“不搭”,而这个“不搭”正凸显了价值观的错位。

80后小宋是位典型的“工科男”,各方条件都不错,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却迟迟没有动静。小宋的母亲曾女士到处给儿子物色对象,甚至好几次替儿子去和姑娘见面。几次下来,小宋心生反感,再也不愿去相亲。曾女士又气又急,几个回合的“斗智斗勇”,反而让母子关系降至冰点。

“儿子在家就当我是空气,完全不和我交流,把自己的身份证、学历证书都随身携带。”曾女士在楼建忠面前边说边流泪,觉得良苦用心不被理解。小宋也向楼建忠敞开心扉:“她总按自己的标准给我介绍,过分干预,不关心我喜欢什么类型、择偶观是怎样的。”

在楼建忠看来,母子之间没有有效沟通,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久而久之,导致“冷暴力”不断升级。随后,楼建忠先从曾女士这边下手,帮她修正观念,劝她一定要学会放手,告诉她“关心则乱”,关心要把握一个度。另一边,他给小宋推荐了合适的姑娘,两人相处得轻松愉快。2018年,小宋和那位姑娘领证结婚,母子关系比以前更好了。

楼建忠说,在他这里,像小宋母子这样的案例十分常见。一般到他接手时,“老的”和“小的”之间已是针尖对麦芒。

父母子女打配合 给脱单加速

在楼建忠看来,两种父母更容易帮助子女找到对象。一种是“队友型父母”,这样的父母和孩子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在儿女相亲过程中善于沟通。第二种是“顾问型父母”,他们能够尊重子女的想法和原则,在子女不向自己求助的时候,就不会过多插手,他们允许子女有试错的机会,理解孩子在探索中的迷茫和不易,尽量只给方向型的引导。

楼建忠还认为,子女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长辈作为过来人,他们的意见还是值得参考的。同样,父母也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束缚,要以孩子的喜欢为标准,只提建议,最终让孩子做出选择。作为父母,可以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和情感世界,去学会调解自我情绪和有效沟通。“一家人好商好量,打好配合,子女何愁‘脱单’不成功呢?”楼建忠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