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适合女生吗(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适合女生吗(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女人一生得到两个男人至死不渝的爱,不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而是她配得上这样的偏爱。而费尔明娜在半个多世纪的婚姻里被自己的丈夫一直偏爱着,当然她也爱自己的丈夫,他们在结婚三十年后早已融为一体。他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爱情,即使痛入骨髓也不会放弃。他用尽手段让自己成为河运公司的董事长,只为配得上自己的爱人,极力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只为了有足够的寿命能够等到自己的爱情。在五十三年后,他已经76岁,终于再次得到费尔明娜的爱情。
作家余华说:“《百年孤独》是天才之作,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生活之作,但一样了不起......可能也只有马尔克斯这样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爱情。对这样的作家我们除了崇敬以外没有别的可说的,而且你永远那么崇敬他。”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完成的第一部文学巨著。
爱情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哥伦比亚,男主人公阿里萨与女主费尔明娜清纯的初恋转瞬即逝后,男主始终放不下那炽热的爱情。
分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费尔明娜,每一次的思念都是痛不欲生。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痛苦,他找了很多情人,但是在他的心里,唯有费尔明娜是他的精神之爱,无人可以取代。
他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爱情,即使痛入骨髓也不会放弃。
他用尽手段让自己成为河运公司的董事长,只为配得上自己的爱人,极力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只为了有足够的寿命能够等到自己的爱情。
在五十三年后,他已经76岁,终于再次得到费尔明娜的爱情。
而费尔明娜在半个多世纪的婚姻里被自己的丈夫一直偏爱着,当然她也爱自己的丈夫,他们在结婚三十年后早已融为一体。
一个女人一生得到两个男人至死不渝的爱,不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而是她配得上这样的偏爱。
费尔明娜并不是完美的爱人,但是她懂得做自己,做一朵带刺的,独一无二的玫瑰。
一个做自己的女人,由内而外散发的灵魂魅力有能量,有吸引力。
爱情要拿得起,放得下
17岁的阿里萨在邮局当差,送信给费尔明娜的父亲,瞥见了她,一见钟情。
每日坚守在公园看书,只为远远地看一眼意中人。
那时她13岁,对他并没有产生爱情。
阿里萨的坚守,以及青春期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两人终于开始写情书互传心意。
她了解到阿里萨是私生子,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
对此,她没有任何偏见。
两人仅单独见过一次面,爱情已经在她的心中播下种子,通过二年的情书开始发芽。
直到有一天费尔明娜的父亲发现了这些书信,怒火中烧的他赶走监管不力的妹妹。
作为商人的他一直以来的希望是给女儿找一个家庭背景显赫的婆家,因为在他眼里女儿学习成绩优秀,美丽大方,前途光明。
而阿里萨穷困潦倒,女儿竟为了这么个人上课偷偷写情书,被校长发现并开除。
他告诉女儿青春期的爱情是盲目的,不可靠的,劝说她迷途知返。
爱情没有对错,爱了就是爱了,尤其是青春期的爱情,任谁也阻挡不了。
费尔明娜拿得起就扛得住,不吃不喝对抗父亲的专横,也始终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她就是这么坚定。
父亲只好带她离开,踏上一场长达2年的艰苦旅程,有时行走在悬崖峭壁,有时路遇战争,希望用时间浇灭她心中的爱情火苗。
阿里萨却通过她的父亲传递的电报掌握了她的行程,每到一地他都会发电报给她,爱情之火反而越烧越旺,她靠着爱情走完了2年的痛苦旅行。
然而就在费尔明娜回来后见到阿里萨的第一面时,她失望了。
他外表忧郁,眼神冰冷,因看到她而畏畏缩缩,完全不是她心中的那个白马王子。
17岁的她已经变得自信,成熟,此刻才意识到阿里萨只是她幻想出来的爱人,与眼前的这个人大相径庭。
她果断提出分手,让阿里萨忘记她。
爱情走了,就洒脱地放开。
她写了一封信告诉阿里萨他们之间只是一场幻觉。
而在阿里萨心中,她越来越完美,这是事实。
他有一颗无畏的爱之心,坚决不放弃,写了无数封绝望的信。
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不爱了,就看开。
她退回他所有的信件与礼物,将他从记忆中抹去。
父亲早已看到她的成长,独立有主见,旅行回来后就把管家的权利交给她。
爱情是需要势均力敌的,一个优秀一个平庸,注定无法走到一起,及时止损是最明智的选择,无关偏见与歧视。
一个懂得做自己的人,能够更加理智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纠结于已经付出的情感。
网上看到一句话:“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成就一个立体的人。”
成长是懂得做自己,爱来时,不顾一切地去爱,爱走时,淡然放开。
“拿得起是能力,放下是洒脱”。
有明确的生活态度
费尔明娜亲手结束自己的初恋后,遇见第二个偏爱他的男人,乌尔比诺医生。
他是所有女人向往的结婚对象,也是费尔明娜父亲理想中的女婿。
他风度翩翩,家世显赫,学识丰富,在医学上有所建树。
面对霍乱疟疾,他身先士卒,提出有效方法去治理霍乱,调动自己的能力去改造城市的环境。好看的皮囊之下还有一颗高贵的心。
一次看诊,他和女主结识,开始求爱。
费尔明娜开始不接受,她以为他是父亲的同谋,他讨厌别人替自己做主。
她对任何事都有明确的态度,有自己的坚持。
医生请她学校的校长来说和,用恢复她的学籍换她同意与医生交往,并说了有关医生很多的美德。
他以为又是父亲请来的说客,极其厌烦地把人怼走了,后来得知并不是父亲所为,完全是医生自主的追求。
经过几次接触,她发现医生确实是自己理想的结婚对象,不是因为他家世显赫,而是意识到自己二十一岁的年纪,在当时已算大龄女青年。
她做了理智的决定,先婚后爱。
要结婚也是自己主动要求,生活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做的决定,至死不渝。
门第差别的婚姻,带来的不幸往往从婆媳关系开始。
豪门婆婆批评、刁难平民媳妇是逃离不了的剧本。
媳妇要按豪门的家庭规矩按部就班做着一切毫无意义的事情。
费尔明娜从来没有攀附的心理,所以让她在婆婆和小姑子面前低眉,绝对是对她的羞辱。
医生家里每天都要吃茄子,而从小痛恨茄子的她认为吃的是毒。
她不想为了取悦婆婆,继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样只会让自己继续痛苦,继续做那个婆婆眼中的自己,那样她的心就会死去。
她跟丈夫诉说自己的不幸,强迫丈夫不要再和稀泥,不要再对母亲唯唯诺诺,而是拿出态度来处理问题。
经过彻夜长谈,医生决定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家前往巴黎,过自己独立的生活。
他们的爱情差点就这么戛然而止,是费尔明娜那坚定的态度使得丈夫做出改变,才让他们的爱继续演绎。
如果她一味地忍耐,不表达自己的态度,那么她只有被人拉着后退,生活全由他人掌控。
时间久了也就成了那些众多阔太太中的一个,再也不是独一无的 带刺的玫瑰。
丈夫的出身及地位,限制他注定活在别人的眼中,接受世俗的评判,他也是孤独的。
所以他被妻子那种坚定做自己的力量吸引,爱她的桀骜不驯,爱她得知世故而不世故。
一个能对自己有所坚持的人,能够靠自己创造自己理想的生存环境。
在婆婆去世后,他们从巴黎回来重新建造了自己的家,费尔明娜作为女主人敢于破立创新,按自己的方式管家,在家可以是贤内助,在外社交柔韧有余。
他们五十年的婚姻生活经历过激情与平凡,也碰到过危机,但是费尔明娜总是用自己独立的思想思考,对自己有所要求,也能在必要时理解丈夫。
医生则包容她小小的固执,为她做自己能做的所有事。
医生临死对她只说了一句:“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活得真实,活在当下
费尔明娜面对死去的丈夫,心痛到爆裂。
五十多年的相濡以沫,两人早已活成了一个人,谁也离不开谁。
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有丈夫的身影。
孤独像洪水一般袭来,即将淹没了她。
就在此时,阿里萨出现了。他依然爱着费尔明娜,他知道医生的为人,也知道医生像他一样爱她。
所以他知道唯有等他死去,才能重新得到费尔明娜的芳心。
他向他说明自己一直忠诚地爱着她,费尔明娜以为他是在自己丈夫死去后对自己的报复与挑衅,让他滚开。
阿里萨此时已达到事业的巅峰,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底气继续自己的追爱之路。
他给费尔明娜写了很长的一封信,没有提及爱情,只是站在一个老人的角度帮助她排解心中的痛苦。
连续写了长达一年的信后,终于赢得她的信任。她也逐渐走出失去丈夫的痛苦。
阿里萨终于再次走进她的家,而她也用现在的眼光审视面前的老头。
他们每周固定时间见面聊天,而且相谈甚欢,心底醇厚的儿子感谢阿里萨帮助母亲走出痛苦。
女儿却认为他们的相处已经超越了普通朋友,坚信异性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她指责阿里萨图谋不轨,认为七十多岁的老人之间如果再谈爱情是耻辱,要把他从家里赶出去。
费尔明娜听完女儿的话,似乎明白自己现在的心。她把无礼的女儿赶出家门。
她想到青春年少的他们曾经被自己的父亲这么伤害过,现在不允许任何人再来伤害他们。
无论谁来说情都不会收回成命,这是她一贯的风格,决定的事情从不后悔。
杨绛说:“忘不了的是回忆,继续下去的是生活。”
她想继续好好地活下去,为自己而活。
阿里萨邀请她去旅行,离开伤心的地方。
她明白他萨的心意,与死去的丈夫告别后,她开启了新生活。
她心中也再一次升腾爱情的蒸汽,这一次她决定活在当下,享受爱情带给自己的生命力。
不论什么年龄,都有享受爱情的权利。
活得真实一点,让世俗偏见去见鬼,真诚地回应当下的自己,才能活得轻松。
她回应了阿里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
做自己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挪威的森林》中写道:“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不论全世界所有人怎么看,你都不该因此打乱自己的节奏。”
懂得做自己的人,坚强且自信,无忧亦无惧。
懂得做自己的人,不委屈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懂得做自己的人,不辜负自己的心,坦诚以待,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