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相国夫人借口莺莺曾许徐尚书之子郑恒,而因此赖婚。这下好了:乱军贼兵去了,爱情眼看梦想成真。可相国夫人变卦了:我家莺莺乃千金小姐,怎能随便许给你一个无名书生。这怎么是好?虽然有相国夫人,但崔母此时也无计可施,老太太传了一道指令,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许配给他。对莺莺已经心有所许的张生,运用了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立即写了一封书信,由寺中惠民和尚送到义兄白马将军杜确处,请他解了重围。

《西厢记》的故事可能谈不上耳熟能详,但却也是家喻户晓。无论是连环画书,还是戏剧影视,美莺莺帅张生,加上个机灵热情的丫鬟红娘,一出老少皆喜的爱情戏,一红就红了千百年。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1)

《西厢记》中的故爱情故事,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相国小姐崔莺莺,父亲死后,和母亲扶柩还乡,因道路不通暂住河中府普救寺内。

莺莺小姐遇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让她想到便脸红心跳。那天她在寺中游玩,偶遇上京赶考的书生张珙,两人虽无从亲近,但从此心上便多了一个人。

烦心的事更大,犹如石头压在心头。那乱军头领孙飞虎带兵围困普救寺,要抢莺莺做压寨夫人。

这怎么是好?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2)

虽然有相国夫人,但崔母此时也无计可施,老太太传了一道指令,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许配给他。

对莺莺已经心有所许的张生,运用了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立即写了一封书信,由寺中惠民和尚送到义兄白马将军杜确处,请他解了重围。

这下好了:乱军贼兵去了,爱情眼看梦想成真。可相国夫人变卦了:我家莺莺乃千金小姐,怎能随便许给你一个无名书生。

相国夫人借口莺莺曾许徐尚书之子郑恒,而因此赖婚。

你俩啊不是彼此喜欢吗?那就兄妹相称吧。

莺莺自然不肯,张生也因此得病。多亏有个聪明伶俐的丫鬟红娘,不但爱抱不平,还为人十分热情。红娘明里暗里为莺莺和张生穿针引线,帮助二人私自到西厢相会。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3)

如此来往几次,终被崔母发现,虽然拷问了红娘,可这真相毕竟是丑事,万万不可外扬。

崔母只好应允婚事,但心又有不甘,便强令张生上京赴考,不得官不准来见。

这张生忍痛离别莺莺,还真考中了状元。

但这时郑恒又横插一杠,生事造谣,硬说张生在京城做了卫尚书的女婿。

崔老太太一听大怒,要将莺莺须配郑恒。

正在莺莺愁苦悲伤之时,张生回到寺中,弄清事实真相,终于和莺莺成就美满婚姻。

《西厢记》中这段爱情故事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郎才女貌相配,历经坎坷磨难,最终皆大欢喜。

任何优秀的剧目,除了来源于生活,更需创作者“千锤百炼”才可得以升华。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一部大型诗剧,也是我国古代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如此高的文学成就,肯定与作者分不开。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可算是我国戏剧史上文采派的开创者。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4)

王实甫是何许人也?

王实甫是大都人(今北京),和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是老乡,也几乎是同一时代。

王实甫的生卒年和生平事迹,都已无从确考。从他的一些作品里看,他可能是一个仕途失意的文人。

明代的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挽词中说:“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这说明王实甫和关汉卿一样,也是一位经常出入歌台舞榭,非常熟悉勾栏生活的书会才人,并以《西厢记》一剧名震当时。

王实甫一生写了十四个剧本,现在能见到的完整剧本只有《西厢记》《破窑记》《栗塘村》三组。《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西厢记》王实甫的剧作善于运用古典诗词酝酿气氛,语言华丽,风格优雅,具有诗的意境,在我国戏剧史上,他是文采派的开拓者。

《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被丰富和修改的。

《西厢记》从表面上看,只是单纯的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实际上两人的爱情故事历经几代三次修改,从主题到人物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a、西厢记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禛的传奇《莺莺传》。

传中的对莺莺的描写极有情致,但她性格软弱,服从命运。而张生也是个用情不专的负心人。作品以莺莺不明不白被抛弃为结局。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5)

b,金代中叶便产生了《西厢记诸宫调》,作者是董解元。

元禛的《莺莺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被丰富、被修改。

到了金代中叶便产生了《西厢记诸宫调》,作者是董解元。估计作者姓董,但不是真名,可能是当时对读书人的称呼。

为了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区别开,人们习惯把《西厢记诸宫调》称之为《董西厢》。

《董西厢》不但把三千字的《莺莺传》扩充为五万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而且从根本改变了原作的主题。在《董西厢》中,张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青年,莺莺也敢于违抗母命,他们不再屈从命运,而是为了爱情斗争到底,直到两人终成眷属。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6)

在《董西厢》中,反礼教的思想意义鲜明,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取文精巧功利写景,写情绘声绘色,也被誉为“古今传奇鼻祖”。

但《董西厢》美中不足的是人物形象不够完整,情节发展缓慢,而且不集中。

b、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王实甫的《西厢记》删改了《董西厢》中一些不合情理的情节,堵塞了其中的漏洞;并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提高。使得《西厢记》情节更集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更为合理,形象更鲜明,从而大大突出了作品中反礼教的主题。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7)

《西厢记》从唐代元禛的男女情爱,到元代王实甫的婚姻自由,无论从人物形象,到主题内容,都得以升华。

首先:《西厢记》的人物形象,个个独特,鲜明生动。

戏中人物崔莺莺、红娘、张生、老夫人,个个“笑即有声,啼即有泪,颦即有态,叹即有气”,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有的鲜明的个性。

尤其是女主崔莺莺,那种“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的内心矛盾的细腻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时代的年轻人跟礼教的激烈冲突。使崔莺莺这个形象,成为我国古典戏剧中最早出现的反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作为配角的红娘,更是个光彩照人的形象。

很多场合,丫鬟红娘比小姐崔莺莺更吸引人。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8)

在红娘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身份卑贱者的品德和智慧。

几百年来红娘在人们心中是“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人的象征。

其次:西厢记文辞华美,诗意如流,王实甫被称为文采派的开创者实至名归。

对于《西厢记》这部大型诗剧。前人形容它为“花间美人”,曹雪芹则借林黛玉之口称赞它“词句警人,鱼香满口”。

在《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中,莺莺的唱词集中体现了《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优美精湛。

在这场戏中,莺莺上场时,唱了这样一支曲子: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段曲调,因景生情,融情如景;用几个富有深秋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的别情离苦,写得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9)

此曲开头两句出自范仲淹的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虽是一字之改,但颇有新意。

后两句要比《董西厢》中的两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则显得含蓄婉转。而非常符合官家小姐的身份和特有的文化内涵。

又如: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表示感叹的语气词)!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地寄。

这是送别张生时,莺莺倾诉离别心情的一段唱词,用的都是生动活泼的口语,一连串的排比、重叠,造成回环流转的音韵节奏之美,读来琅琅上口。

第三、《西厢记》善于把戏写得波澜起伏,错落跌宕。

全剧情节和人物性格紧密结合,剧情发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始终吸引着观众。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性冲突(从元禛男女情爱到王实甫婚姻自由)(10)

《西厢记》在体制上也有创新,它打破了元杂剧一本4折的惯例,把崔、张的爱情故事写成了五本21折的多本杂剧。有些场合,还突破了一折由一人主唱的限制。

这是一个创举,有力的提高了元杂剧的表现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