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日龙梅第一次见到康熙(宝日龙梅与康熙)
宝日龙梅第一次见到康熙(宝日龙梅与康熙)偏偏两人既是姻亲,又是自己的肱骨之臣,再加上背后所站的两位皇子,康熙心存顾虑,既不能杀他们,也不敢杀他们。何况宝日龙梅示爱的时候,正是康熙康陷入内忧外患的时候,当时台湾尚未收复,朝廷却党争不断,索额图与明珠结交朋党,致国家利益于不顾。宝日龙梅暗中买通李德全在康熙的印象里,宝日龙梅千里逃难来到京城,在自己面前主动献身,只不过是想利用自己复兴她的部族,可康熙最厌恶的就是这种不加掩饰的算计。再者从人情伦理上,自己儿子心悦于她,康熙也心中有数,对她的感情,出于皇帝和父亲的身份,康熙也不希望因为宝日龙梅落下父占子媳的骂名,玷污自己。
《康熙王朝》有这样一幕:宝日龙梅不并具备侍驾的资格,于是就暗箱操作,把自己的簪子放进了嫔妃绿头牌中,康熙看到后,心知肚明的他还是选择了接见对方。
按照宝日龙梅的设想,只要康熙愿意传召她,那就说明对方确实对她有心思,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好好伺候他,来日抓住机会,在康熙面前多为部族争取利益。
然而,宝日龙梅万万没料到,康熙的态度虽然温厚亲和,却也是绝对的疏离,自己的苦心筹谋,却被皇帝轻描淡写的一句“朕暂时真没这个心思”,化为了泡影。
这样的结果对宝日龙梅而言,确实是难以接受,可站在康熙的角度,未尝没有他自己的考量。
宝日龙梅暗中买通李德全
在康熙的印象里,宝日龙梅千里逃难来到京城,在自己面前主动献身,只不过是想利用自己复兴她的部族,可康熙最厌恶的就是这种不加掩饰的算计。
再者从人情伦理上,自己儿子心悦于她,康熙也心中有数,对她的感情,出于皇帝和父亲的身份,康熙也不希望因为宝日龙梅落下父占子媳的骂名,玷污自己。
何况宝日龙梅示爱的时候,正是康熙康陷入内忧外患的时候,当时台湾尚未收复,朝廷却党争不断,索额图与明珠结交朋党,致国家利益于不顾。
偏偏两人既是姻亲,又是自己的肱骨之臣,再加上背后所站的两位皇子,康熙心存顾虑,既不能杀他们,也不敢杀他们。
各怀鬼胎的明珠索额图
后来收复了台湾,征缴准格尔却开始失利,但他所面临的困境,远比征缴准格尔还要棘手凶险。
明珠索额图两党之间的斗争,表面上看是巩固各自的势力,互不相让。
但本质上牵涉到的却是大清未来继承人的夺嫡之争,谁都想在政权厮杀中胜出,让自己成为日后新帝从龙之臣,党争不除,康熙如何安心奔赴战场,亲征准格尔?
宝日龙梅本就惦记着复仇,如果自己在此时将她纳入后宫,就算不考虑儿子的感受,但她必定会以此作为理由,催逼自己进攻准格尔,于自己大业会有所冲突。
作为皇帝,绝对不允许别人干预和主宰自己的决策,而宝日龙梅性情果敢,极有可能凭借她的欲望,成为自己帝王霸业的绊脚石。
英明决断的康熙
别说康熙此时还没有对她动心,即使有,康熙也并非任由女人摆布的昏君,身体的欲望和国家的利益孰轻孰重,作为明君,康熙当然要拿捏住其中的分寸。
而且在康熙兵发准格尔时,有几个不愉快的小插曲,先是自己身染大病,几乎动摇军心,接着长子浑身是伤,疑点重重的归来;最令他心寒的,是太子在父皇出征期间竟然私做龙袍。
做父亲的为了国家浴血奋战,做儿子的对父亲毫无体谅思念之情,居然将父亲的信任器重抛之脑后,满心盘算着接父亲的位子。
何为孤家寡人,康熙算是真正领悟了,就在这时宝日龙梅的《蕉窗夜雨》让他因为儿子忤逆不孝的的孤独悲凉沁入骨髓,也痛彻心扉。
善音律的宝公主
他正无处发泄内心的悲愤郁闷,所以对宝日龙梅的示爱,也只有用极度理性却又敷衍的态度来对待。
但站在宝日龙梅的立场上,开始的她并不爱康熙,因为她没有纯粹的感情,一心只想为父亲土谢图汗和族人复仇,只要谁有那个能力为自己报仇,她都愿意以身相许。
当着对自己情根深种的皇长子面,脱口而出:“除了皇帝,我谁也不爱”,就是她那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打动她的当然不是皇帝,只是皇帝所拥有的权利和威望。
她从来不是一个纠缠于普通感情的女人,身为国破家亡的草原公主,她有着自己奋斗的目标的方向,皇长子的痴情,与她而言,不过是复仇之路上的拖累。
痴情的大皇子
后来对皇帝动情,是因为跟苏麻喇姑长时间住在一起的原因,康熙时常过去,长期间的相处中,她真正对康熙动情,只是康熙从多角度权衡,不敢相信和接受。
再次亲征准葛尔,宝日龙梅为康熙排忧解难,让康熙感受到这个落难公主身上所具备的人脉和价值,再加上亲征戈尔丹大胜,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欢庆多年宿敌终于被扫除的得偿所愿。
就在康熙准备册封她时,宝日龙梅却婉拒并表示自己要带着腹中的皇子,回归草原,康熙听后自然是大失所望,但除了舍不得,更多的原因是觉得自己被反套路。
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宝日龙梅贵为土谢图汗的遗孤公主,得到了她就等于得到了整个喀尔喀部盟的支持。
两个人互相得到彼此
再加上宝日龙梅颇具智谋,能屈能伸,这种强大的战力,康熙肯定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宝日龙梅却打算睡了皇帝就回归草原,于康熙而言,就像是借种一般。
因为她想回归部落生下这个孩子,在她的认知里,只有怀了大清皇室血脉,才能让自己的部落跟皇室搭上关系,获得大清永久的庇护,以及各方面的支持。
所以一切又回归原点,看似终于寻求爱情的蒙古公主,还是脱不了为自己和家族苦心筹谋的野望,两人之间的欢好,只是两个聪明人不显山不露水的博弈罢了。
权势与爱情之间,至始至终,这位宝公主选择的只有权利,爱情不过是附带。
精明的蒙古公主
真正的博弈,其实考验的不是人的智慧,而是信息与人性。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不掉进对方的圈套里,要么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要么就是洞悉对方性格中的贪婪算计。
试探对方的行为,通过策略影响对方的行为,继而试探出对方真实反映,才能彻悟对方的真实意图,博弈游戏中,不仅要清楚自己的想法,更要领悟对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