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后来,南宋被金国入侵,汉族人们不堪金人的压榨,奋起反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是一支在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队伍。辛弃疾在此期间也不断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年纪轻轻的他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在人们印象中,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但实际上他还是一名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武将。靖康之难后,中原大部分地区被金人占领。辛弃疾父亲过世得早,年幼的辛弃疾就跟随在金国做官的祖父身边读书。祖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无刻不忘祖国。闲暇之余,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词。

许多人以为,这是一首讲述男欢女爱的情词,然而并不是这样。

其实辛弃疾所写的“灯火阑珊处”的佳人,正是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1)

年轻的辛弃疾武功高强,一战成名

在人们印象中,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但实际上他还是一名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武将。

靖康之难后,中原大部分地区被金人占领。辛弃疾父亲过世得早,年幼的辛弃疾就跟随在金国做官的祖父身边读书。

祖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无刻不忘祖国。闲暇之余,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辛弃疾在此期间也不断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年纪轻轻的他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后来,南宋被金国入侵,汉族人们不堪金人的压榨,奋起反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是一支在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队伍。

年轻的辛弃疾听说有这么一个队伍,热血沸腾。于是在家乡聚集了2000多人,加入了这支起义军。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2)

辛弃疾

起初,年轻的辛弃疾并没有在军事舞台上展现出他过人的才华。当时义军的首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也没有过多地青睐,只任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但后来的一件事让耿京对他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个和尚,名字叫做义端。这个义端是一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居然偷偷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想要去金军那邀功。

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能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也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那义端和尚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个箭步窜了出来,一刀将那义端和尚砍下马。

和尚一见是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老兄啊,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当义端的头颅被扔到耿京面前的时候,义军的阵营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耿京对这个年轻人表示赞许钦佩。

渐渐地,起义军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是自立为王,还是回归南宋朝廷。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3)

在辛弃疾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起义军首领耿京选择了回归南宋朝廷。辛弃疾便作为使者去临安面见南宋皇帝,皇帝知道以后很是欣喜,给辛弃疾等人都封了官职。于是辛弃疾带着诏书回去复命。

在回去途中,辛弃疾听说了一个惊天噩耗——起义军首领耿京已经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了,张安国带着一部分军队投降了金军,起义军溃散。

很多人都认为,辛弃疾应该先躲起来,然后再图大事。但辛弃疾满肚子气,当场就和众人说:“我们现在就去干掉那个叛徒!”

于是,一支只有五十人的骑兵队伍,在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带领下,冲进了数万人军营。

此时的张安国正在金营和部下高高兴兴地喝酒,完全没想到辛弃疾突然冲进营帐,把自己扔在了马背上。

等到金军反应过来,辛弃疾一行人已经带着张安国走远了。辛弃疾没有停歇,一路奔袭千里到达临安,将张安国斩首示众。

25岁就得皇帝重用,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

南宋的臣民们听说辛弃疾的壮举之后非常钦佩,宋高宗也马上任命他为江阴签判,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辛弃疾才二十五岁

南宋人才济济,谋个一官半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辛弃疾初来乍到、没有科名、只是一个武功高手,却立马得到了一个不错的位子,可见赵构皇帝对其的重视程度。

辛弃疾此时初到南宋,不了解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加上宋高宗曾高度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因此辛弃疾在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的称赞,广为传颂,但是朝廷对北伐的反应却很冷淡,这让辛弃疾心灰意冷。

南宋朝廷此时根本不想北伐,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表现出来的才干很感兴趣。

淳熙二年(1175年),赖文政领导茶商起兵,屡次击败官军。35岁的辛弃疾临危受命,讨捕茶寇。这次,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充分施展了出来,他步步为营,围追堵截,终于将赖文政的武装部队逼入困境。他派人前去劝降,赖文政见突围无望,接受了招安。但是辛弃疾并没有将此事上奏朝廷,给赖文政免死或封赏,而是将赖文政押解到江州处死,其余的义军800多人据说也在一天之内被全部处理掉。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4)

辛弃疾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辛弃疾任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湖南、广东、广西三地交界处,民族杂居,风俗彪悍,械斗、暴动隔三差五来一次,破坏性很大。各地政府军队坐观风云,没有任何作为。

于是辛弃疾上奏朝廷,建议组建一支统一训练、统一指挥、有特别战斗力的军队来统辖此地。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辛弃疾密锣紧鼓,很快组建了一支2000步兵、500骑兵的队伍。军营还没建好,就引起了枢密院一些人的恐慌,他们多次阻挠建这支“特种部队”,辛弃疾根本不予理睬,越是阻力大困难多,他越是快马加鞭。

朝中有人告到皇帝那儿,说辛弃疾为建军横征暴敛,民愤极大。皇帝慌了,立马派出“御前金字牌”,急令停工。辛弃疾接下金牌后,悄悄藏了起来,命令加速施工。军营落成后,辛弃疾原原本本写了一份报告给皇上,附了布局图,皇上才长长松了一口气。但是,很快把他平级调走。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5)

辛弃疾雕像

在福建实行铁血政策,为此丢官闲置20年

光宗绍熙二年(1193年),53岁的辛弃疾在福建任职,他创造性地利用政府与社会合作,造福民众,可谓功莫大焉。但他错误地认为:福建为海盗老巢,刁民滋生,只能实行铁血政策。

因此,他上任第一天,就把牢房里关押的几百犯人斩杀干净。痛快倒是痛快,朝中马上有人反复弹劾他杀人如麻。他因此丢官,在家闲了近20年。

另外,辛弃疾原是北方人士,而南宋的统治阶层是一个权力垄断的集团,有很强的排外意识,他们把从金人统治的地方投诚过来的辛弃疾称为“归正人”,是一种蔑称、备受猜忌与歧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一生能够达到最高的官职也就是四品。

四处为官,却只是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随着岁月流逝,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他的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最后他像是看淡了官场,买了一个庄园并亲自设计,大有要退休养老的意思。庄园叫“稼轩”,典型的名不副实。“轩”本是带回廊的小房子,做书房或茶舍之用,但辛弃疾的“稼轩”可是十分阔大、堂皇。

他的好友劝他不要太张扬,免得招风惹祸。其实,数次弹劾辛弃疾的奏章里有一大罪状就是挪用公款,有大的经济问题。这豪阔的“稼轩”就是凭证。

但辛弃疾就是辛弃疾,他不愿藏着掖着,他敢把自己的家底和对生活的奢求全部摆出来。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到了“稼轩”。

破阵子辛弃疾背景资料(800多年错误认知辛弃疾的破阵子其实写的并非男女间的爱情)(6)

辛弃疾故居

罢官闲居后的辛弃疾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但是他心里却又没有真正的放弃过南宋朝廷,在他的词作常常表面写着景物暗地里又是表达自己壮志难酬无法报国的惆怅。

两年后,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赴任。这相当于指挥战事的一把手,是辛弃疾梦寐以求的职位

可是此时辛弃疾已身染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

开禧三年(1207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结语:

辛弃疾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其宏大的理想,一生在愤恨中度过。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无处施展,就好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灯火阑珊处”的人一样,无比惆怅,只能孤芳自赏。

辛弃疾的《破阵子》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中描绘的场景才是他想过的生活,只不过现实残酷,事与愿违。

但即便如此,辛弃疾依然不失为一代英雄。他将自己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华表现在其豪放的词中。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人们都从他的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能文能武,才高八斗,胸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又壮志难酬,生不逢时。他的词在中国词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生前身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我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和继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