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三劝退师”走红(需培训6个月学费30万)
河南“小三劝退师”走红(需培训6个月学费30万)咨询对象多为30~45岁的女性,而35~40岁之间的又占绝大多数。他们收入不菲,又较强的职业素养。保护雇主的隐私,是做这一行最基本的要求。听说过“小三劝退师”吗?他们就是……智斗“小三”的婚姻特工由于处理和解决婚外情居多,实为婚姻咨询师的他们,也被称为“小三劝退师”。团队当中有律师、心理学人士等,需要的时候,还会聘用一些有较高演技的演员。
一个神秘的团队,受雇主的委托,谋划全局、制造邂逅、以假乱真、窥探人性,长时间游走于法律边缘,直到扭转局势,达成雇主的意愿。
他们演的了修理工,扮的了土豪,喜欢用“色”诱;
他们善解人意,通情达理,但却拥有和当事人相似的情感“处境”;
他们能言善道,有着间谍一般的不屈和伪装的精神,一心只为解救雇主的婚姻。
听说过“小三劝退师”吗?他们就是……
智斗“小三”的婚姻特工
由于处理和解决婚外情居多,实为婚姻咨询师的他们,也被称为“小三劝退师”。团队当中有律师、心理学人士等,需要的时候,还会聘用一些有较高演技的演员。
他们收入不菲,又较强的职业素养。保护雇主的隐私,是做这一行最基本的要求。
咨询对象多为30~45岁的女性,而35~40岁之间的又占绝大多数。
移情法、移位法、告知疗法、叙事疗法等,这些都是他们常用的手段。
移情法:想办法让当事人不要将感情完全寄托在某个人身上,让感情转移;
移位法:就是想办法为当事人换一个工作、生活环境;
叙事疗法:就是通过讲张三、李四的故事,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处境,最终作出自己的选择;
高颜值的演员,配合一场有预谋的“浪漫邂逅”,最终赢得“小三”的芳心。一场亲密的约会,被安排来的当事人撞见,让其怀疑人生。再来个失意后酒桌上同病相怜的感同身受,婉约引导,最后击垮当事人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样的套路屡试不爽,但却时刻充满变数。
他们还有很多检验目标者出轨嫌疑的妙招。例如,在沐浴露里倒入活络油,再准备一块香皂,这是能让妻子一方知晓有没有第三者来自己家中的一种手段。
活络油加热水洗澡基本都会让人皮肤过敏,且活络油的气味也会让其不愿再用,洗澡就换成香皂。气味一旦沾上,洗头的概率很大,女人洗头都会掉头发。外出前,染一个稀有颜色的头发。回来后找一找有无其他染色的头发,有的话,你懂得……
虽然要积极致力于劝退“小三”,但他们出手也是有原则的。
“三大纪律”、“九项注意”是每一位“小三劝退师”必须要遵守的铁的纪律。
“三大纪律”:
认真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律;
绝对保守“二奶、小三”的个人隐私;
严格执行“维情用心”、“维权用法”的宗旨
“九项注意”:
“劝退言行”不得刺激“小三”;
“移情疗法”不得爱上“小三”;
“移位疗法”不得欺骗“小三”;
“介入疗法”不得威胁“小三”;
“厌恶疗法”不得侮辱“小三”;
“叙事疗法”不得同情“小三”;
“替代疗法”不得误导“小三”;
“名利疗法”不得诱惑“小三”;
“正念疗法”不得袒护“小三”
“小三”有多种类型,有一心只为对方钱的第三者,也有贪恋对方才华的,更有身经百战、见多识广,很难拿下的小三。
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他们虽然信心十足,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劝退”的核心是不能让小三有任何成为隐患的可能,而失去孩子、被对方抛弃,都有可能成为隐患。
他们也会在这些隐患发生时下足功夫,陪伴刚刚失去孩子的年轻母亲(或被抛弃的第三者)度过人生低谷,同时劝服她主动选择结束婚外情,并为其协调补偿。
他们服务过的客户,有过一半的婚姻修复成功,皆大欢喜。有一部分,虽然“小三”被劝退了,但依然有当事人不愿回归家庭。剩下的一部分,就是存在这样或那样变故,或是复杂的利益纠葛,而没能破镜重圆。
又一暴利行业!“小三劝退”业务毛利达70%以上||###||###||###
不稳定的婚姻催生出新需求
今年8月初,民政部官网发布了《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婚姻登记服务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的结婚率不断下降,离婚率却呈整体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离婚率普遍高于30%。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2016年,50.16%的离婚是来自“小三”插足导致的婚姻破裂。
为了修补婚姻,挽救家庭,一些人不惜花费重金去聘请有能力的婚姻咨询师来劝退“小三”。
嗅到了潜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宣以“拯救婚姻,守护家庭”的婚姻咨询公司慢慢兴起,并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行业。甚至有公司拟挂牌新三板上市。
如今,网上可以找到上百家提供“小三劝退”服务的各种服务机构。风头刚兴起的时候,很多“调查公司”借机转型,“私家侦探”也开始推出类似的服务或是直接转行。
这笔生意几乎是稳赚不赔的,即使劝退失败,也有定金可拿。这一涌动的新趋势,也使得不少非专业的公司机构混入其中,只为大捞一笔,出口伤人、暴力胁迫、窃取隐私……等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整个行业的水准变得准良莠不齐,市场空间也一度被挤压。
想要有效帮助当事人度过婚姻危机,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实操技巧、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足够耐心。
甚至有不少机构开出百万元年薪来吸纳优秀资深的婚姻咨询师。而培训一名合格的“小三劝退师”,需要“学中干、干中学”,培训期6个月以上,每人需要投入学习成本30万元以上。
被媒体称为“中国小三劝退第一人”的瑜峰称,每年找他们咨询、指导、规劝的人,不低于3000人,而这个职业也收入颇丰,最近刚签约了一单价值40万加元,合计200万人民币。
根据维情股份公关负责人称,在维情股份财务数据里,“小三劝退”业务的毛利达70%以上,普通的情感咨询业务毛利也有将近50%。
“小三”劝退的行业风险和道德伦理
“小三劝退师”之所以能逐步兴起,除了因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外,企业的主动迎合也让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但背后的离婚率高,婚外情居首等问题更应得到深刻的反思。
“小三劝退师”并不违法。它游走于夫妻关系调适与辅导、提供婚姻评估等框架服务内。客观上讲是益于婚姻、家庭和公共利益维护的。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欲横流,工作和生活压力颇大,加之家庭之外的诱惑越来越多,家庭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第三者关系的产生,无疑在挑拨着婚姻关系的高墙。
猫妹认为,“小三劝退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婚外情的男子解决一些情感纠葛和婚姻矛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第三者合理的劝导,及时止损,免于未来可能会产生出的任何麻烦。长远来看,它的存在是积极地,也是应该被鼓励的。
当然这种支持和鼓励是要建立在一个有行业规范的体系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与制约才有可能被更多大众所接受和认可,这样才更能凸显出其优势。
倘若“小三劝退师”行为不当,违法使用跟踪或监听设备,窥探他人隐私,甚至擅自闯入他人私密场所,乱抬价格,暴力威胁,“劝退”标准不明确或者与雇主产生利益纠纷等,如此一来,整个行业也就如一盘散沙,风口一过,一散。
但上海大学社会学专家胡申生则认为,社会出现“小三劝退师”很荒唐,有哗众取宠的噱头。
他曾称,自古有婚姻,只要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就势必有婚外恋,这是道德问题。出现婚外恋后如何解决,其实有足够的社会力量,如妇联,就有调解家庭矛盾的部门,还有工会、共青团、居委会,这些都是人民的调解组织,所以应该发挥固有的群团组织,这才是家庭和谐的主力军。
这就有点儿像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纯粹的像过去那样放任发展,无视矛盾的存在,或是大量鱼龙混杂的企业进行服务干预,必然会颠覆社会生态。而“计划经济”下,盲目的监管,太过限制,这种行业服务倒是不一定有其生存的土壤和营养,基本上出生一个死一个。
猫财经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