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受家学家风之熏染,苏蕙自小就喜爱读书习字,她3岁就执笔学字、5岁就会吟咏诗作,7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学习绘画,9岁那年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女红,是按照极高的淑女礼仪规范而培养长大的大家闺秀。公元357年,东晋陈留县县令苏道质家又添了一个女儿,父亲珍爱其女,以兰蕙之质喻之,遂给女儿起名为苏蕙。魏晋时期,社会思想自由开放,神州各地文化方面的往来和交融也令那一时期的思想、人文、美学、书法也都产生了独特而迷人的创新和创造。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带动,很多蕙质兰心、品貌俱佳的才女便横空出世,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并称为“魏晋三大才女”的蔡文姬、左棻、苏蕙。若是提起“魏晋三大才女”之一的苏蕙,大概熟知她的人不算多,但这位才女最为著名的地方就在于她将卓尔不群的才华都融进了一幅织锦之中,她用这幅织锦成功地挽回了爱情和婚姻,并让这独一无二的创造铸就了一段史家之绝唱。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为“一夫多妻”制,钱权皆具的富豪达官拥有着一妻多妾并不稀奇,就连很多乡野小民家中都有妾室。

然而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正室妻子的心理感受和所求权益便很容易被人忽略掉,毕竟社会风俗和风气已然如此,绝大多数正妻在婚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始终低于丈夫,只好选择被动“大度”、被动“忍让”,默许丈夫纳妾以换取家庭生活的和美平顺

虽然古代大多数正室妻子都服从于“一夫多妻”制,但也不乏有一些性格直爽的勇敢女性,身为正妻的她们情愿身负“悍妒”的恶名,也要固守着心中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用智慧和才思巧妙地守住了爱情和婚姻。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1)

魏晋十六国时期,才女苏蕙便用一幅《璇玑图》而成功智守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并成为了史家口中的千古绝唱

才貌双绝又极擅织锦的魏晋才女苏蕙

魏晋时期,社会思想自由开放,神州各地文化方面的往来和交融也令那一时期的思想、人文、美学、书法也都产生了独特而迷人的创新和创造。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带动,很多蕙质兰心、品貌俱佳的才女便横空出世,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并称为“魏晋三大才女”的蔡文姬、左棻、苏蕙。

若是提起“魏晋三大才女”之一的苏蕙,大概熟知她的人不算多,但这位才女最为著名的地方就在于她将卓尔不群的才华都融进了一幅织锦之中,她用这幅织锦成功地挽回了爱情和婚姻,并让这独一无二的创造铸就了一段史家之绝唱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2)

公元357年,东晋陈留县县令苏道质家又添了一个女儿,父亲珍爱其女,以兰蕙之质喻之,遂给女儿起名为苏蕙。

受家学家风之熏染,苏蕙自小就喜爱读书习字,她3岁就执笔学字、5岁就会吟咏诗作,7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学习绘画,9岁那年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女红,是按照极高的淑女礼仪规范而培养长大的大家闺秀。

出于一种天资与热爱,10岁的苏蕙向母亲表达了想要学习织锦技艺的想法,为了满足苏蕙的织锦爱好,母亲为女儿请来了当地最为知名的织锦师,聪颖的苏蕙认认真真地向老师学习织锦的手法技巧,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要诀。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3)

2年后,已经能够熟练地织就锦缎的苏蕙开始试着将诗画之艺慢慢融入织锦的技术当中,一边织还一边杂糅进去自己的诸多巧思,从而赋予了锦缎更多的生动色彩和寓意内涵

时人只要见过了苏蕙的织锦,无不交口称赞、争相购买。而当苏蕙到了婚嫁的年龄,很多王孙贵胄、权贵公子都想迎娶才貌双全、手巧技精的苏蕙,然而苏蕙却是个颇有主见的女孩,她跟父亲约定好,将来一定要嫁给自己满意的郎君。

一眼见窦涛,终身成挚爱,情窦初绽的苏蕙如愿嫁给了翩翩少年郎

公元373年初夏,16岁的苏蕙身着靓妆丽服,随同父亲到近郊的一座寺庙附近揽胜赏景。在那个草长莺飞的时节,父女二人并肩同游,却与一个面如冠玉、身手矫健的少年不期而遇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4)

彼时,只见那白衣高髻的少年信手挽弓搭箭,射向天空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箭箭皆无虚发。

一阵骑射过后,那少年坐下歇息,他随手就拾起了一卷书册,随后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侧颜英俊秀逸、风雅至极。

父亲看着身旁一直痴望着少年的女儿,心里顿时就明白了八九分,过后,苏道质经过多番打听,得知那翩翩少年郎乃是武将窦真的嫡孙,名为窦滔,时年未满20岁,是个文武双全的世家之后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5)

不久,窦家有意、苏家怀情,窦涛和苏蕙就这样结成了秦晋之好,新婚之夜,窦涛望着姣丽羞怯的苏蕙,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喜悦,面对这样一位出众多才的美丽妻子,试问哪个男子能不沉醉其中?哪个丈夫不会倍感庆幸呢!

郎心易变,看绝世才女如何智守爱情婚姻

成婚之后,苏蕙倍受丈夫窦涛所尊重和爱护,窦涛将苏蕙视为手心里的珍宝一般,听之任之、怜之爱之,小夫妻的幸福生活好似蜜里调油一般,令旁人都艳羡无比。

然而好景不长,身为武将的窦涛因遭到皇帝一时的猜忌而被发配到了苦寒之地——甘肃敦煌一带。

因为新的驻地不但路途遥远而且条件恶劣,所以苏蕙便不得不与窦家公婆一同留守在京都,并与窦涛分居两地、不知重逢之期。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6)

送别了丈夫之后,苏蕙与丈夫始终保持着书信的往来,她将自己的离别相思意尽数都化成了粉笺上的串串文字,用坚定的态度向窦涛表达了自己遥盼夫妻重聚的忠贞之情。

一开始,窦涛的回信也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字里行间饱含着思念妻子、牵挂父母之情。而一年之后,窦涛的回信越来越不及时,而且信中的文字也少了很多,不禁叫心思敏感的苏蕙起了疑心。

其后,苏蕙派人打听丈夫窦涛的真实近况,却惊闻窦涛在边塞新得了一个貌艳姿柔、能歌善舞的章台女子,名为赵阳台。

10余天后,苏蕙收到了丈夫的来信,信中,窦涛坦白了自己已经遇到了一个心仪的女子,而且表露了想要纳之为妾的想法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7)

聪慧敏感且心高气傲的苏蕙与丈夫新婚不久便分隔两地,笃信爱情的她又岂会轻易应允丈夫的卧榻上有其他的女人相陪。

在思念和哀怨交杂的日子里,苏蕙反复修编了千余首词句精婉的小诗,然后将他们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篇极具巧思的新文体——回环诗。

随后,苏蕙灵机一动,她要用自己无双的才华来挽回丈夫的情意,让丈夫放弃流莺,与自己重拾往日的恩义,用最大的诚意来守住婚姻的忠贞和周全。

于是,苏蕙买来了上好的五色丝线,将回环诗精妙地部绣在织锦之上,在锦缎上绣出了840字的精美图文,将其命名为“璇玑图”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将它寄给了远方的丈夫窦涛。窦涛是个文武全才,他对诗文也很有研究造诣,当他拿到“璇玑图”后,通过细细品读才发现,此图虽然状如文字迷宫,却极富智慧与深意——每个方阵里的字句,无论横纵、交斜、正反还是退字而读,都可以成为一首独立的小诗。

苏惠与璇玑图,魏晋才女苏惠智守婚姻(8)

每一首诗读毕,皆令窦涛感受到了贤妻苏蕙的才华和真情,他想起了苏蕙的姣丽温婉、贤良淑德以及绝不从俗的浪漫才情,心中顿生悔悟之意

随后,窦涛将赵阳台遣走,将爱妻苏蕙接到了自己身边,夫妻二人真情相对、再续鸳梦,好像重新回到了新婚后的那些日子。

魏晋才女苏蕙所织就的“璇玑图”至今仍然是文坛上无人可及的创新之作,人们每每读之研之,总会被其中的巧思妙想和深情挚意所打动。

看来,苏蕙的一番苦心并没有白费,她不仅创造了一个史学中的绝唱,还以“舍我其谁”的态度成功地捍守住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堪称世间奇情才女之典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