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汪曾祺受戒经典语录:明海你别去当和尚

汪曾祺受戒经典语录:明海你别去当和尚明海会描画,这一技艺令小英子即将出嫁的姐姐着实风光了一回。小英子的姐姐大英子照着明海描的画绣出来的好看鞋子,它的名声方圆三十里都传遍了。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一起栽秧、薅草、车水、放割稻子、打场看场。这些年生活下来,两人早成了青梅竹马一般的关系。小英子的父母,赵大伯和赵大娘都很喜欢明海。明海的舅舅是庵里的当家和尚仁山。庵里的和尚们,并不像传统认知里那样守着清规戒律,他们不恪守戒律,一样过着俗世的日子。明海在第一次来荸荠庵的路上,就认识了小英子,小英子替他们撑船。小英子家住在荸荠庵附近,明海闲来无事老喜欢往她家跑,去找小英子玩。故事简介:  庵赵庄有座荸荠庵(实为“菩提庵”,但被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天长日久,这名字也就定下来),庵内有个13岁的小和尚明海,他因为家里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带着出来做了和尚。在庵赵庄这个地方,和尚的身份和在别处大大不同。这里的和尚不是那种与

汪曾祺,1920年至1997年,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46年起在《文艺复兴》《文艺春秋》上发表短篇小说。曾参与现代戏剧《沙家浜》的改编。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汪曾祺都没有创作新的作品,在新时期时,他才再次写起小说来。1980年,短篇小说《受戒》一经发表即引起轰动;次年,短篇小说《大淖记事》广受好评,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汪曾祺的作品数量也相当丰富,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

汪曾祺将自己的小说创作分类介绍说:“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是一种内在的欢乐,比如《受戒》《大淖记事》;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谑,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但是总体来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一种崇高、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这基本上勾勒出汪曾祺在1980年代的小说世界的面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受戒》《大淖记事》这一类。汪曾祺在1980年代末以后的创作,多以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风格从平淡转向悲凉,直面人间之冷酷、人生之荒寒,正视苦难,悲悯天下的美学气质渐渐明显起来。

汪曾祺受戒经典语录:明海你别去当和尚(1)

今天,且为大家介绍汪曾祺1980年发表于《北京文学》第10期的短篇小说《受戒》。

故事简介:  

庵赵庄有座荸荠庵(实为“菩提庵”,但被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天长日久,这名字也就定下来),庵内有个13岁的小和尚明海,他因为家里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带着出来做了和尚。在庵赵庄这个地方,和尚的身份和在别处大大不同。这里的和尚不是那种与世隔绝、修佛禁欲的和尚,在庵赵庄,和尚只是一种职业,是大家谋生的手段。据说,要想做和尚,还得有一定的条件。明海这小子长得好看,声音好听,还念过几年书,这么好的料子最适合做和尚,为人做法事什么的很受欢迎,将来必定可以大有作为。

明海的舅舅是庵里的当家和尚仁山。庵里的和尚们,并不像传统认知里那样守着清规戒律,他们不恪守戒律,一样过着俗世的日子。明海在第一次来荸荠庵的路上,就认识了小英子,小英子替他们撑船。小英子家住在荸荠庵附近,明海闲来无事老喜欢往她家跑,去找小英子玩。

明海会描画,这一技艺令小英子即将出嫁的姐姐着实风光了一回。小英子的姐姐大英子照着明海描的画绣出来的好看鞋子,它的名声方圆三十里都传遍了。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一起栽秧、薅草、车水、放割稻子、打场看场。这些年生活下来,两人早成了青梅竹马一般的关系。小英子的父母,赵大伯和赵大娘都很喜欢明海。

四年以后,明海就要受戒了,受戒之后可以做“沙弥尾”,将来更能做方丈。同刚见面时候一样,小英子划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受戒,简单地说,也就是往头上烫香疤,不过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受戒,也不是哪个地方都有资格受戒。

数天之后,小英子又划船把受过戒的明海接回庵赵庄。回来的路上,小英子终于忍不住对明海说,不要去当什么沙弥尾,也不要去当什么方丈,她要给他做老婆,天真的明海一概应下。记得就在那条船上,小英子问明海:“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海仿佛早等着这话了,他毫不犹豫就大声说:“要!”小英子和明海,一个小姑娘和一个小和尚,双双露出了笑容。

汪曾祺受戒经典语录:明海你别去当和尚(2)

文革结束后,中断小说创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笔写小说,这一阶段,他的小说基本上以早年间在故乡高邮的生活为创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时为躲避战火,随父亲和祖父在乡间小庙住过半年多,当时有一户赵姓人家住在庙的附近,对他们很是关照。经过40多年的人生积累,年过六旬的他回忆起当时的那段生活经历,感到像小英子那样的农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诗意的,于是产生了创作冲动,决定要把那种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样态写出来。除了和尚庙之外,庵赵庄中诸人也大多都有生活原型,汪曾祺还把祖母擅长剪花样的生活细节,嫁接到了小说人物赵大娘身上。

《受戒》完成后,由于自知作品的题材、风格不合于当时的文学主流,所以汪曾祺一开始并不奢望发表,只给朋友和同事看过初稿。1980年7月,北京文化局系统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会上杨毓珉偶尔谈到了《受戒》,说小说写得很美,但恐怕难以发表。在场的《北京文艺》负责人李清泉听后很感兴趣,遂问汪曾祺要稿子。8月,汪曾祺把定稿转给李清泉并附了一份短柬,提到发表它是要有一些胆量的。尽管刚刚拨乱反正,人们对“极左”思潮还心有余悸,但李清泉力排异议,于《北京文学》第10期上发表了《受戒》。

小说中的和尚无疑是一群另类,他们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全新的形象。仁山,明海的舅舅,“荸荠庵”的当家和尚,负责管理庵内的账簿,教明海念经,深谙佛门的升迁之道。其人面黄、发胖,不修边幅,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披着短僧衣,光脚趿拉着僧鞋。仁海,仁山的二师弟,很爱干净。有家室,老婆每年夏秋之间会到庵里住几个月。仁渡,仁山的三师弟。年轻帅气,聪明能干,不但通晓经文,而且身怀绝技,会表演“飞铙”,还会放“花焰口”唱山歌。他很有女人缘,据说外面有相好的,但是平常表现得很规矩,看到大姑娘小媳妇,连玩笑也不敢开。年下庵里杀猪,一般也都是由他掌刀。杀生吃肉,娶妻找相好,这样一说,想必对于前文所提到的“把和尚作为职业”这个片段,大家有了更好的理解。

小说《受戒》几乎没有情节,题目是“受戒”,可直到小说的最后,作者才用了极少的篇幅写主人公小和尚明海受戒,而且小说此前的叙事并不指向这一结局。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情节线索的话,那么大体上可以说,小说写了荸荠庵小和尚明海与女孩小英子由两小无猜到春情萌生,再到相互表白的过程。大部分笔墨似乎不是在写这个青春的故事,而是插入了大量的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民俗民风。譬如,小说中写当地当和尚的风俗,写荸荠庵里的几个和尚的特点,写三师傅的聪明能干和善唱有性爱内容的乡野歌曲,写和尚与妇女私奔,吃肉娶妻,写英子一家殷实的生活等等,充满了野趣和情趣,一派僧俗不分、自由自在、其乐融融的景象。

明海和英子的故事是这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情窦初开,两情相悦,淳朴而天真,顺应着自然的召唤与启示,充满了浪漫色彩和人世间的温暖情怀。对此,有人认为作者是“粉饰美化佛门生活”,且有“滥写爱情”,“把性爱当做至高无上的美德加以颂扬”之嫌。当然,文章一旦发表,怎么解读都是读者的事情了,至于作者的旨意是否在此,我们不得而知,更不好妄加武断。

汪曾祺受戒经典语录:明海你别去当和尚(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