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一九七一年二月八日,辽宁省国防工业办公室通知工厂代号为:国营第五五二一厂,第二厂名为国营北方机械厂。沈阳军分区七0三工程指挥部为了全面加强对生产,基建工作领导,组织健全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两条战线的领导班子。二、不断完善的一九七一年一九七0年七月三十日,采石工程首次应用装有70吨炸药爆破的新方法,接受了沈阳军区七0三指挥部正副指挥,正副政委,科长,参谋,干事以及中央军委办事组等上级领导的视察,给予了技术组织等各方面的指导。八月初进行了点火放炮。一九七0年八月三十一日,为了认真贯彻沈阳军区七0三工程指挥部"8。17"会议精神,确保"三个当年",工地指挥部召开了第三次动员誓师大会。主攻方向是:主要生产工房年底前完工。大会动员之后。施工队伍和民兵战士,掀起了昼夜赶工,挑灯夜战,当天不完成任务不下火线的拼抢高潮,而且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到实现目标。一九七0年完成房屋

烽火创业的一九七0年

一九七0年四月十三日,在思想,组织,任务基本就绪的情况下,为了抢在战争前面,争取早开工,工地召开了第一次动员誓师大会。主攻方向是二区~三区的泄洪洞。这条泄洪洞是8、5米宽,6、5米高,220米长。是全厂最大的工程之一。这一条泄洪洞可以使洪水不经过二,三区大面积地段,直接由涵洞排洪的工程。

担任泄洪洞施工的两个比较能战斗的民兵连,他们(决心要打开山洞见红心)。同时开工的还有三通一平工程和暂设,采石,采砂工程,特别是临时施工用电的组织工作,穆少林,苏在玮,张金泉同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用汽车头,发电到临时变电所供电,不仅满足了办公和施工用电的需要,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方便。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1)

一九七0年六月二十四日,为了落实"六。六"会议精神,加速三线建设进程,工地指挥部召开了第二次动员誓师大会。主攻方向是:"七。一"前两栋工房(既火药库,底火预温工房)竣工。战斗口号是"振奋精神,大干一场,完成两栋,‘七。一献礼’打开局面,全面铺开,革命加拼命,誓保年底前主体工程完工"。这一天是工厂土建工程动工的日子,整个工地喜气洋洋,热气腾腾,充满了把三线建设抢在战争前面的革命激情。

一九七0年七月三十日,采石工程首次应用装有70吨炸药爆破的新方法,接受了沈阳军区七0三指挥部正副指挥,正副政委,科长,参谋,干事以及中央军委办事组等上级领导的视察,给予了技术组织等各方面的指导。八月初进行了点火放炮。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2)

一九七0年八月三十一日,为了认真贯彻沈阳军区七0三工程指挥部"8。17"会议精神,确保"三个当年",工地指挥部召开了第三次动员誓师大会。主攻方向是:主要生产工房年底前完工。大会动员之后。施工队伍和民兵战士,掀起了昼夜赶工,挑灯夜战,当天不完成任务不下火线的拼抢高潮,而且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到实现目标。

一九七0年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6、728平方米,完成投资354、18万元。

二、不断完善的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一年二月八日,辽宁省国防工业办公室通知工厂代号为:国营第五五二一厂,第二厂名为国营北方机械厂。沈阳军分区七0三工程指挥部为了全面加强对生产,基建工作领导,组织健全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两条战线的领导班子。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3)

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为王来芝(军宣队),副组长为帅振山,赵贵祥(工厂指挥)。委员有:王来芝,赵贵祥,刘平(工地指挥),金兆祥(工厂指挥部副指挥),刘德芳。

工厂指挥部指挥为:赵贵祥,副指挥为杜金奎(军宣队),刘克谭(一二一厂革委会副主任),金兆祥。

二工地指挥部指挥为刘平,副指挥为石文科,孙希成,金兆祥,副政委为李维达(军宣队),李万福(军宣队),崔景云(施工队),吴墨林(施工单位)。

沈阳军区七0三工程指挥部同时任命工地指挥部工程组组长为金玉贵,副组长为刘子庆,李殿文,政工组长为郭立明,后勤组长为贾安仁,赵希顺,邱守政。

一九七一年,为了进一步教育工厂干部,工人和施工队伍全体指战员,在成绩面前防骄破满,在困难面前防止松劲思想,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工地指挥部决定召开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全厂上下反复学习了中央三号文件。并以防骄破满批修整风为内容进行了整党补课,就是以整风的精神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保证了党的领导作用。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4)

一九七0年十一月十五日试制打响以后,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外单位也来厂参观,领导班子中不少同志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带着这个问题,发动群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己斗,互相帮,群众会诊的方法,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开展了积极地思想斗争。通过整党,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战斗堡垒作用。这次整风,在党员中主要是进行路线教育,从思想上吐故纳新。开展了"两忆三查"启发阶级觉悟。通过查故情,论危害,挖根源,把搞好整党整风与三线建设联系起来。共产党员老工人于俊甫同志说"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臭,人不斗私就会变修"。共产党员老工人高福祥同志来到三线后,不愿过山区的艰苦生活,算来算去每月少吃十斤白面,二两豆油,一时想不通,把从牡丹江已迁来的粮食关系又迁了回去,在整党整风中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从组织上入党已十几年了,年龄一年比一年大,私心也越来越重了,这迁来迁回的不单是粮食关系,而是迁走了我扎根三线的决心"。老高又以现身说法帮助其他同志积极参加运动。

广大党员说,毛主席为三线建设一天睡不好觉,我们根本不能睡。在党外深入开展向熊贤付同志学习的高潮,树立不怕苦,不怕死,为了三线建设献身的光辉思想。政工会议结束后,在全工地引起强烈反响。建平民兵团三十连有37名战士煤烟中毒,刚刚苏醒,不顾头昏脑涨,奔赴泄洪洞工地投入施工。他们表示“宁为公字前进一步死,不为私字后退半步生。”沈阳二公司刘建才师傅的儿子患癌症没人护理,他为了把三线建设抢在战争前面,继续坚持建设,没有回去。民兵周正良母亲病危,要看到儿子成了亲了却心事,他没有回去。他表示“为私的事再大也是小”。大家表示,不完成当天的任务不下火线,呈现出挑灯夜战,打了两次大战役,完成建筑面积40。955平方米,是一九七0年的2。88倍。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5)

一九七一年十月三十日,召开了工地表奖大会,全面总结了一九七一年的基建成绩,沈阳建工局二公司一连木工班等八个班组荣记集体三等功,授予凌云起等21名三线建设者为三等功臣,通令嘉奖了三十一连和144名三线建设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

三、复修,结尾的一九七二年

一九七二年是工厂集中建设的最后一年。大部分是结尾工程,但又是“数量不可不讲,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恐怕到时候了”的一年。这一年从上到下都开始重视了建筑质量,通过建厂以来的质量大检查,决定返工,修复,报废重建的就有20。828平方米,占三年建设总和的四分之一。当年完成结尾工程24。386平方米,完成投资623万元。至此工厂集中建设告一段落。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一日,召开了全工地总结表彰欢送大会。总结了一九七二年基建成绩,授予沈阳建工局二公司一队三段,建昌县民兵团三营一连等5个连队,7个排,19个班,153名同志为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光荣称号,会后热烈欢送了施工队伍和民兵战士,完成建设任务,光荣撤离工地。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6)

三年来工厂建设,完成建筑面积81.888平方米,完成总投资2565.9万元,完成批准初步设计面积总和的82.92%,完成批准初步设计投资总和91.02%。三年建设中同时完成室外主要工程有:万伏高压线路14公里,上水管路13公里,热力干线12公里,泄洪洞220米,公路11公里,此外还有水井,水池,护坝,下水等工程大部分完工。

工厂分迁

一九七0年八月十七日,沈阳军区七0三工程指挥部在建昌召开会议,确定了由国营一二一厂在辽西包建一座14。5毫米高射机枪穿甲燃烧弹工厂之后,明确了老厂支援新厂人员和设备数量以及进度,确保三个当年。一二一厂军宣队刘锦帮和生产副组长刘玉福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全面推动了新厂建设步伐。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7)

一、集中精力做好工厂搬迁准备

新厂和老厂领导经过研究决定:

1、为了确保“三个当年”必须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

2、为了保证设备安装进度,新厂要集中精力完成主体工程~生产工房交付使用,

3、为了确保枪弹设备顺利搬迁,老厂抽出新设备或最好的设备调给新厂,

4、为了确保新厂枪弹生产和技术力量,在动员全面报名的基础上,老厂“拿出骨干”调给新厂,

5、为了保证搬迁的顺利,新厂派出王振东同志为驻老厂703办公室主任,确定了刘广寿同志兼任在新厂搬迁设备负责人,在新老厂统一安排下组织搬迁工作。新厂老厂“下决心,排除万难”迎头赶上,誓与帝修反争时间,把三线建设抢在战争爆发之前。

辽宁机械厂现状(辽宁小三线北方机械厂的创业史)(8)

二、老厂支援新厂做好搬迁工作

牡丹江一二一厂,为贯彻沈阳军区“六、二四”和建昌会议精神,表示坚决落实“三个当年”的指示,决定按一条生产线配备专用设备89台套。其中:新制54台套,从现有生产线中抽出33台套,拿出库存2台套,积极组织力量把设备运往新厂。计划九月中旬13台套,十月中旬33台套,十月末29台套,其余14台十二月末全部完成。据统计老厂共支援新厂设备、车辆、工具器材256(套件)。其中:非标设备59台,从生产线调出设备42台,车间撤出和从库房中拿出(包括汽车)24(辆),工具仪器和器材131台(套件),价值152万元。支援工人440名,干部125名,其中科级干部42名,厂级2名。这些人员陆续奔赴新厂,工厂搬迁达到高潮。一二一厂支援新厂的积极行动,受到了沈阳军区的好评,曾以国防工业简报第92期下发各厂,做为宣传学习的典型。

   三、集中全力做好设备搬迁工作

一九七0年九月,14。5毫米高机弹生产线的主要设备陆续运抵凌源。车站和工厂都没有起重设备,但没有难住搬迁设备的同志。在刘广寿同志带领下,王占友、杨以水等同志充分发挥了土法操作的专长。他们利用滑子、绞磨、千斤顶、吊链、撬杠和有利的地形地物,硬是把几吨、十几吨、二十多吨重的设备,从火车拖到汽车上,从汽车拖到地面上,从地面拖到安装位置上。一台设备要搬运三次,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工地民兵、车间工人、机关干部全力支援,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89台套设备拖运就位,为实现“三个当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工厂为了节省建设投资,机修车间的15吨天车,在车间领导的周密安排下,李万祥、冯连清等同志,仅仅利用绞磨和撬杠整车吊装成功。10KV高压线路的施工,临时变电所的施工,特别是受到朝阳电业局赞扬的变电所的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电气车间穆少林、刘文、钱士俊、李立功、张玉贵、张景义等同志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既为建厂节省了建设投资,又保证了电力的供应。

当年打响

一九七0年八月二十七日,国营第一二一厂表示了决心,要在陆续建成厂房的前提下,实现当年打响。于是在沈阳军区提出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三个当年基础上又加了当年打响,既四个当年。

工厂指挥部根据“四个当年”的要求,提出了试制进度计划,成立了试制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提出了具体要求。

1、基建计划必须在九月份确保主体工程既枪弹生产线工房交付使用。

2、技术、业务及骨干工人必须在九月底前全部到位。

3、设备安装要做到厂房交工一栋安装一栋,安装一台调试一台,除弹壳生产工房的设备外,其它工房的设备九月底之前要达到正常运转。

4、产品各部件试制,十月初要畅通生产,十一月初要试制出产品。

5、成弹性能试验:包括试枪、配药、弹头空破、穿甲、燃烧、掉链、速度、膛压、精度,要在十一月十五日前进行完。

当年打响,犹如组织一场立体战役一样,是一件相当复杂而又牵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经过层层动员和精心安排,工地上下行动迅速。职工的干劲之大,认识之高,自觉性之强,大家宁愿不吃饭、不睡觉、不完成任务不下火线。就是为了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备,一切为了早日打响,事实证明群众一经发动起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无法估计的。

弹壳车间刚刚打完水泥地面,为了争取时间早日安装设备,车间工人日夜用焦炭炉烘烤地面,七天时间就开始安装设备。弹头壳车间没接通电源,车间工人硬是用手搬动机器大轮利用惯性加工产品弹壳车间没有烧口机,工人们用喷灯代替解决了口部退火问题。钢心淬火没有专用炉,改用通用盐浴炉解决了问题。弹头壳、弹壳退火,没有专用退火炉和洗净磷化设备,操作工全凭经验用焦炭退火,洗脸盆酸洗、磷化达到目的。成弹装配没有装药、合膛设备,大家用手工过天平秤和手工合膛装配。

在产品试制中,除了工卡量具和铅条由国营一二一厂提供之外,产品各部件的变型加工都是利用现有条件,采取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办法,用手工加工或通用设备加工的,到一九七0年十一月上旬,各连队(车间)按试制进度要求及时完成。十一月十五日,在国营一二一厂全力支援下,在驻厂军代表的帮助配合下,成弹各种试验工作基本结束。

一九七0年十一月十五日,试制打响了。终于实现了“四个当年”。工厂指挥部在机关办公楼前召开了总结大会。响亮的枪声划破了辽西大地,表达了参战人员的心愿,显示了参战人员对困难不低头,艰苦创业谱新篇的豪迈气魄。

不断完善和改造适应生产需要

一九七0年,虽然实现了“四个当年”,但是,按正常生产要求距离很大。主要是生产手段,检测手段不完善,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无法正常组织生产。其次是已经建成的房屋建筑物不适应,必须进行改造,才能适应正常生产需要。

一、不断完善生产手段

一九七0年,是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试制的。工装方面基本上都是老厂支援的,产品加工的专用设备不配套不能形成完整的生产线,不能进行批量生产。

打响之后,工厂重点抓了自制工装和自制专用生产设备补充完善生产手段的工作。从此逐步开始了工装生产,自己能够制造14。5毫米高射机枪弹的全套模具。机械制造维修能力不断增强,先后自制了退火炉、淬火炉、冷冻配套设施、烧口机、洗净磷化机等32台套短缺设备。

二、不断完善检测手段

打响之后,工厂逐步建立健全了检验组织,成立了质量检验科,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加强了靶场和计量理化工作。重建了受岩石蒸烤、受地下潮湿影响,无法达到恒温条件的“宁土不洋”的计量理化室工房,按要求重新设计建筑。配备了检测仪器、仪表,不断完善检测手段,适应生产需要。

三、不断改造不适应生产要求的建筑物

建厂初期,由于国际形势紧张,极“左”路线的干扰,无法科学建厂。因此已经建成的房屋建筑物不适应生产要求必须进行改造。

1、由于靠山太近,二区锅炉房刚建到平口,就被山坡上滚落的大块岩石砸毁。一区锅炉房背面山上的险石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不得不报废重建。

2、由于靠山太近,又受洪水冲击,已被险石砸毁一段的10KV高压线路险遭重大事故,不得不挪来挪去。

3、由于热力干线管径细,地架空,不仅供气不足,而且损失浪费严重,不得不重新施工。

如此等等,几经改造,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