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遗弃24年女孩考上博士:1988年 女子生脑瘫儿被离婚 25年后

遗弃24年女孩考上博士:1988年 女子生脑瘫儿被离婚 25年后为了让神经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把背上的皮肤抓起来,一点点地进行碾压。孩子做康复,最怕的是最后一步:卷皮。在邹翃燕的辛苦筹措下,丁丁12年间的治疗,从未间断。丁丁的治疗费用,邹翃燕可以承担。但他治疗时所受的痛楚,邹翃燕却不能替他分毫。她的心总是揪着,跟着丁丁,痛到了极点。

邹翃燕不能原谅自己因任何原因停一次。因为她明白,如果借故停一次,以后就会因各种原因,而停无数次。如果她不坚持的话,丁丁就更没希望了。

持续不断的治疗费用,那些年,几乎花光了她的工资。他们的基本生活支出,甚至都成了问题。

为了生活,更为了丁丁的治疗能够持续,邹翃燕开始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去做各种兼职。她全省各地跑着去培训讲课,甚至还卖过5年的保险。

为了孩子,再多的奔波劳累她也不怕,她生生把自己逼成了铁人。

在邹翃燕的辛苦筹措下,丁丁12年间的治疗,从未间断。

03

丁丁的治疗费用,邹翃燕可以承担。但他治疗时所受的痛楚,邹翃燕却不能替他分毫。

她的心总是揪着,跟着丁丁,痛到了极点。

孩子做康复,最怕的是最后一步:卷皮。

为了让神经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把背上的皮肤抓起来,一点点地进行碾压。

很多家长就是到这个环节放弃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效果又遥遥无期,索性不受那个罪了。

但邹翃燕硬起了心肠,坚持了下来。

医生曾说丁丁非傻即瘫,好在丁丁不傻,那她绝不会让他瘫。

既然医生说治疗重在坚持,那孩子再叫疼,也必须做,否则,就得接受他永远躲在床上,一直动弹不了的现实。

在丁丁的哭喊声中,在邹翃燕的泪眼中,康复治疗,一直进行着。

遗弃24年女孩考上博士:1988年 女子生脑瘫儿被离婚 25年后(1)

在这样锲而不舍的坚持下,丁丁的运动功能,一点点地恢复了起来。

尽管丁丁还是比同龄的小伙伴慢,但至少,他没有掉队。

他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但没有被甩掉,被甩出正常的轨道。

遗弃24年女孩考上博士:1988年 女子生脑瘫儿被离婚 25年后(2)

丁丁还在4岁时,学会了走路不摔跤,5岁时,学会了跳跃,7岁时,更成了一名小学生。

得知丁丁能上学,而且上下学还不用接送时,曾经和邹翃燕一起,给孩子康复治疗的一个妈妈,崩溃地哭了起来。

当年她没有坚持,如今她的儿子仍旧瘫在床上,不能去看外面的世界。

这就是两个母亲不同选择,得来的不同回报。

04

但把丁丁送进学校,对邹翃燕而言,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几小步。

从丁丁上小学开始,他就因自己的身体不便,行动迟疑,受过很多的委屈。

上小学时,他的一个女班长,会因他不小心把书碰到地上,而直接上去踢了他一脚。

上初上时,因在军训课上受到教官照顾,而被同学起外号,编顺口溜嘲笑。

上高中时,同学会恶作剧地藏起他的东西,让他艰难地去寻找。

上大学时,会因作息时间有别,被同宿舍的同学嫌弃刁难。

遗弃24年女孩考上博士:1988年 女子生脑瘫儿被离婚 25年后(3)

邹翃燕不是不心疼,不是不难过,那些时候,她多希望,能一个人来分担。

都说父爱如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往往是重要的角色,但丁丁从小到大的艰难进步,爸爸都没有参与过,他10岁的时候,爸妈还离婚了。

邹翃燕对丁丁爸爸的软弱和退缩,甚至是冷漠,都表示理解。她没有以激烈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愤怒,就是为了避免把负面情绪带给丁丁。

“没有那座山,我就是那座山。” 离婚后,邹翃燕一脸平静,这样对丁丁说。

遗弃24年女孩考上博士:1988年 女子生脑瘫儿被离婚 25年后(4)

为了丁丁,她曾经到学校,和他的同学们谈心交流,希望他们能够包容帮助他。

更多时候,邹翃燕则是开导儿子,要正视自己的特别,矛盾发生时,能回避就回避,能不计较就别计较。

“不要跟别人较劲,要让自己更强。只要有过人之处,就没有人敢小瞧你”。她说。

丁丁领悟了母亲的教诲。既然自己的身体运动功能不行,那就在学习方面,超载他们。

而他也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回报着母亲的付出。

05

邹翃燕清楚,自己只能陪儿子一程,接下来的路,他得有明确的目标,得有自己的梦想,才能有为之奋斗的动力。

于是她带儿子到东湖,从一楼,到六楼,到十楼,再到二十楼,越往高处走,东湖在视野中越开阔,风光也越美。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丁丁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习也更加刻苦。

在2006年时,丁丁以660分的高分,考入了北大,后来还获得了国际法学院的硕士学位。

遗弃24年女孩考上博士:1988年 女子生脑瘫儿被离婚 25年后(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