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什么宁穷不娶生妻?富不过三代难逃的魔咒
男人为什么宁穷不娶生妻?富不过三代难逃的魔咒有人说,之所以“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人娶不到老婆,没有后代了自然到不了三代。乍一听这个说法还这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毫无道理。既然娶不到老婆,那就连第二代也没有,何必要说“穷不过三代”呢?再说了,穷人娶不到老婆的情况,在旧社会是比较多的,因为那时候富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可是现在呢,一夫一妻制,只要是个正常男人,一般会娶到老婆的。所以说,这个说法是带有戏谑成分的,并非正解。我们不如来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穷不过三代”的说法靠谱吗?醉客的观点是:有道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根源,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社会比较稳定,外在环境好;二是善于经营,保持了家族财富的延续和扩张;三是这个家族有着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规,保证了这个家族能够持续发展,这也是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因为拥有大量财富,便以“赎罪”的心态,大力投入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比如范蠡,在他创业期间就“三散千金”,热衷慈善
今天和几位朋友闲聊,谈起了一个上市公司老总的儿子败家的事儿。有个朋友提起了“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民间说法,另一个朋友却不以为然,几个人争得不可开交,最终也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那么,“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下面醉客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富不过三代”,大家都是比较好理解的,普遍的说法是一个家族第一代辛苦创业、第二代努力守成、第三代骄奢败家,家族的富有超不过三代。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要说古今中外了,仅仅从我们周围的情况来看,比比皆是。父辈幸幸苦苦打下家业,儿孙们坐享其成骄奢淫逸,或者为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有很多甚至到第二代就已经败落得不像个样子了。
当然,历史上还有另外的情况,比如因为政商关系、自然灾害、战争、动乱、革命等原因,一些家族会迅速衰落,这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话题。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富不过三代”是一种常态,绝大多数家族很难逃出这个“定律”,其实这也符合古人“盛极而衰”的理论,同样符合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但是,“富不过三代”只是一条软定律,并非一条无法破解的魔咒。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美国的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家族,从他本人起一直到现在,六代人一百五十年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影响着美国的经济命脉。再比如香港的霍英东家族,从他本人到他的孙子霍启刚,似乎并没有出现败落的势头。还有一个历史人物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春秋时期的陶朱公范蠡,从他本人“三聚千金,家资巨万”起,子孙后代生意越做越大,历经三百年不衰,这简直是古今中外的历史奇迹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根源,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社会比较稳定,外在环境好;二是善于经营,保持了家族财富的延续和扩张;三是这个家族有着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规,保证了这个家族能够持续发展,这也是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因为拥有大量财富,便以“赎罪”的心态,大力投入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比如范蠡,在他创业期间就“三散千金”,热衷慈善,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更是德化绵长。范蠡的二儿子在宋国失手杀了人,按照范蠡的财力和人脉关系,完全可以救出儿子,但是他只是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营救措施,然后便顺其自然,最终儿子被判了死罪。有人说范蠡没有竭尽全力救儿子是不道义的,却不知这正是他的大智慧所在。如果儿子杀了人却还能逍遥法外,有可能就埋下了祸根,将整个家族拖入泥坑。他用犯了死罪的儿子作为代价,教育了其他子孙后代,最终保证了子孙后代几百年的家业。
(陶朱公范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姑且称之为“富一代”,这些人虽然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富起来的,却大都经历了艰苦创业的过程。他们的子女也就是“富二代”,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了,但是他们能否保住父辈的辛苦拼下的家业并发展壮大呢?这就很难说了!反正据我所知,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富二代真是没有多少。相反,我们能看到的很多富二代,香车宝马,美女豪宅,生活奢华,炫富不停,甚至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这样的富贵能撑到第几代呢?当然,这些问题不需要我们这些为了衣食住行奔波的草民来担忧,该担忧的是他们的爹娘。
我们不如来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穷不过三代”的说法靠谱吗?醉客的观点是:有道理!
有人说,之所以“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人娶不到老婆,没有后代了自然到不了三代。乍一听这个说法还这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毫无道理。既然娶不到老婆,那就连第二代也没有,何必要说“穷不过三代”呢?再说了,穷人娶不到老婆的情况,在旧社会是比较多的,因为那时候富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可是现在呢,一夫一妻制,只要是个正常男人,一般会娶到老婆的。所以说,这个说法是带有戏谑成分的,并非正解。
“穷不过三代”,真正的意思是,一个家族(家庭)是不会连续三代都贫穷的。然而这样的说法有根据吗?当然是有的。你可以看看你的周围,了解一下历史,有富人败落的 ,也有穷人发起来的,很多。究其原因,是因为穷人穷怕了,总得想办法富起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如果自己肯努力,再碰上好的机遇,很可能就富起来了。事实上,穷人并不比富人愚笨,相反穷人可能更加勤劳和善于动脑子,关键是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机遇。一个穷人的家庭,只要不停地努力,总有一天会出来富人的。当然了,“穷不过三代”也不是铁的规律,如果几代人都是好吃懒做、甘愿受穷,天上也不会给你掉下金疙瘩的,甚至真有可能娶不上老婆,就连穷三代的机会都没有了。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智慧之谈,看起来简简单单,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贫和富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富不过三代”是一句警醒的话,说给富人听的,“穷不过三代”是一句励志的话,说给穷人听的。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最终有一个想法:希望富人们不要为富不仁、穷奢极欲,而是遵纪守法,多为穷人着想,多为社会做贡献,只有这样,你的富贵才能长久。希望穷人们不要自哀自怨、自甘贫穷,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命运需要我们自己去掌握和改变。
(作者河西醉客,致力于传奇故事、情感故事、历史文化,朋友们记得来个关注支持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