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东北的新西伯利亚女孩
:嫁入东北的新西伯利亚女孩她只不过转身看了一眼刚刚离开的俄罗斯,再回头,黑河岸边的那些房子已经近在眼前。下船的那一刻,原本在她胸前的婴儿背带中酣睡、八个月大的儿子开始哇哇大哭,像是知道告别就在此时。 莎莎一家坐了四天三宿的火车,从托木斯克到布拉格维申斯克。接下来,还要再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坐船到黑河——听说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到达对岸的中国。 这个俄罗斯姑娘和她的中国丈夫上了船。他们身上挂满行李,脸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琢磨着绵长江岸线上顺势生长的房群,到底哪个是接纳他们的——虽然瞧着都一样。
文|黄冀征
摄影|巴图、冯志龙
1:如今,莎莎的俄罗斯家人们都已经用上了微信。2:在俄罗斯的某些大城市也已经开始有了微信支付。3:微信等移动支付手段已早早抵达边陲城市,打破和重构黑河人的生活方式。2011年,黑河的夏天特别热。
莎莎一家坐了四天三宿的火车,从托木斯克到布拉格维申斯克。接下来,还要再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坐船到黑河——听说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到达对岸的中国。
这个俄罗斯姑娘和她的中国丈夫上了船。他们身上挂满行李,脸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琢磨着绵长江岸线上顺势生长的房群,到底哪个是接纳他们的——虽然瞧着都一样。
她只不过转身看了一眼刚刚离开的俄罗斯,再回头,黑河岸边的那些房子已经近在眼前。下船的那一刻,原本在她胸前的婴儿背带中酣睡、八个月大的儿子开始哇哇大哭,像是知道告别就在此时。
成为“俄媳妇”
中秋过后,黑河的气温便不再顾及人的感受,早市小贩上文化街摆摊上货,都得摸着黑开工。黑河人的一天从逛早市开始,六点准时开市。天冷飕飕的,有的商贩懒得吆喝,就把微信收款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不愁没人上前挑选。
刚送完孩子上学的莎莎正要去早市买菜。路上,她就寻思着买点茄子和土豆,给孩子做茄子酱。早市的菜摊挨着,跟他们每家都买熟了,选谁也不得罪人。她走向人少的摊档,蹲着一手拣菜,一手扫码,还一边和商贩唠了起来——这一口大碴子味的的东北话,要不是看她的长相,莎莎给人的感觉,更像个纯正的东北姑娘。
早市上,莎莎用微信扫码买东西
莎莎是一名中国“俄媳妇”,在黑河生活已有8年。但这一口流利的中文是她在更早的时候学会的。上世纪90年代,中俄双边高层对话日渐通畅,俄罗斯对外开放国内市场,为中国轻工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历史机遇,边境贸易迅猛发展。
2001年,中国商城开进了莎莎大学所在的城市,俄罗斯中部的托木斯克。托木斯克州也是俄罗斯的教育圣地和科技中心,大学生济济。正逢假期,莎莎准备回老家——一个距离托木斯克市350公里的小乡村陪乔尔卡(音译),可能在地图上也无法找到它的位置。当地人以农为生,主要种植土豆、小麦和大豆。而莎莎家里不仅种植粮食,还有一个牛场,平时回去她都要帮着父母一起打理。
莎莎的儿子,背后就是新西伯利亚乡村的老家
然而同学们打算放假去商城打工,并邀着她一块去,她们听说这座来自中国的商城,不光是东西便宜,提供的岗位条件也很诱人。“我寻思着赚钱挺好,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假期不回去了,我去挣点钱”,就这样,莎莎第一次走进中国商城。
商城里主要做服装生意,这类轻工业制品在俄罗斯人眼里一向是白菜价、好东西。在没有翻译App、移动支付的年代,做生意还得依靠“你推销我询价,你开价我砍价,你拒绝我走人”这样的场景话术包,因此中国商人很乐于雇俄罗斯人做店员,有利于销售。
无论是俄国人还是中国人,如果能掌握对方的语言,对生意总归是有好处的。“哎呀妈呀!老便宜了!”“必须的!”这儿的中国人基本来自东北,莎莎觉得中国文化很有意思,靠自学掌握了东北方言的精髓。
这座熙来攘往的商城,不仅给了她谋生的技艺,也给她带来了爱情。2004年,莎莎遇见了中国商人张宏江,两人坠入爱河,并在四年后携手走入婚姻。
他们早年一起经商,收益不错。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这个刚刚组建的家庭,在儿子降生8个月后,他们决定回到中国。
俄罗斯父母用上了微信
张宏江也不是黑河人,之所以在黑河落地生根,一方面是这里有可投靠的亲戚,一方面也是看中了黑河得天独厚的好位置,方便妻儿回俄罗斯更换签证。
黑河坐落在中俄边境线上,与对岸的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简称布市)最近处不过750米,有“中俄双子城”之称。这里与她的家乡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大街上随处可见俄罗斯人,中国字招牌的下方一定有俄文,几乎每个当地人还会那么几句俄语。
即便如此,中俄之间的差异依然给莎莎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最开始,除了丈夫家的亲戚,莎莎在中国几乎没有朋友。当地的俄罗斯人多是游客,不是居民,俄罗斯的通讯工具也无法在国内使用。
时值微信诞生元年,人们欣然接受这一新型通讯工具的出现,尽管他们并未意识到它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莎莎在丈夫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微信,她一有机会也会向俄罗斯的家人和朋友推荐微信。如今,莎莎的俄罗斯家人们都已经用上了微信,虽然,他们的微信里还只有一个联系人。
移动互联网,还让来自异乡的莎莎拥有了进入更多社交场景的机会,得以结交新朋友。她加入了不同的群聊,比如工作群、儿子学校班群等等。
每天她从早市回来,先清洁、浇花、记账,料理好家庭的大小事务。如果还有一点空闲时间,她会和俄罗斯的家人朋友微信视频,或者刷刷朋友圈。有快递要寄,莎莎直接掏出手机扫码支付运费;家里要交电费,微信直接生成账单。
莎莎借助微信在记账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微信陪伴她度过琐碎的家长里短,她也见证了微信支付的成长:“2014年有了微信红包,2015年10月后才有的微信转账,我记得很清楚。朋友原来给我微信转个1000老费劲儿了,都只能200一个红包,200一个红包地发。”
“不过微信里老多功能我都没有——因为我是用护照注册的微信号儿。”莎莎略带惋惜地说。打开微信支付页面,会发现她的界面确实比大家的简单很多,看不到零钱通等功能。
尽管如此,莎莎对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还是非常满意。她时常过去对岸的布市给家里采购俄罗斯商品,对岸支持微信支付的商家寥寥无几,她过境前必须要先换取一沓沓卢布。
不过,听家人说,在俄罗斯的某些大城市也已经开始有了微信支付。新闻显示,俄罗斯已经成为第17个可使用微信支付的国家,赴俄中国旅客每年成倍增长,微信支付在莫斯科等中心城市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布市这样的远东小城正静候佳音。
黑河可以清晰望见对岸俄罗斯布市
莎莎每次去布市主要是采买糖果、药品、肉制品等食用产品,近些年海关越来越严格,她想为家人做一道地道的苏伯汤都很难。幸好,儿子张斯为和她一样喜欢中国,爱说中国话,也爱吃中国菜。这些年莎莎向婆婆学习了许多地道的东北菜,她从早市买来的茄子、土豆和豆角就能撑起东北人的饮食文化。斯为放学回来,还没进门就能闻出妈妈今天做了什么菜。如果是茄子酱,他一定激动地喊出:“哎妈儿我的最爱”,吭哧吭哧吃上两三碗饭。
斯为的深眼窝、高眉骨像妈妈,黄皮肤、黑头发像爸爸,身材在同龄人中算得上高大,今年刚上三年级。夫妻俩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斯为的成绩一直不错,在语言表达上和莎莎一样有天赋。他常常语出惊人,引得家人捧腹大笑,是家里的开心果。
他也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莎莎这些年无法办下工作签证,张宏江几乎是一个人扛起全家的生计,从送家具到开出租再到给厂里运货,一米八的大个儿,从140斤掉到了120斤。父母的困境他看在眼里,斯为立志长大后要有出息,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积极生活,拥抱移动网络
家里也曾经有过一段好日子:莎莎前些年在大黑河岛(简称大岛)中俄贸易城的一家宝石店上班,虽然一直无法办理工作签证,但早期黑河市在俄罗斯人务工问题上,也并不那么严苛。
因为中国的货品价格低廉,从对岸的布市到黑河旅行购物的俄罗斯人很多。巅峰时期,大岛的中俄贸易城、中央街的华富商场里满满都是俄罗斯人。黑河再现了18年前中国商城的中俄贸易情景,甚至更为红火。
黑河的俄罗斯旅客与商人
毕竟,黑龙江两岸的文明是被掰断的藕,断了也还连着丝。因为中俄两国地理条件、产业结构、文化等差异,黑河与布市这么多年来一直互通有无。
俄罗斯人愿意来中国旅游,流连在服饰鞋包的购物天堂,体验国内暂时没有的科技产品,吃上平日里不可多得的绿色蔬果,两手抓酒也能走上街头。如果在当地生活得久了,会发现街上很多俄罗斯人都是熟悉的面孔——对岸布市的居民,他们几乎每天来黑河买买买。
“俄罗斯人不爱存钱,用中国话说,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莎莎这样解释两国居民消费习惯的不同。当然也有新面孔——Aton是第一次来中国,但他不是来购物的,而是带两个孩子来看牙医,趁孩子看牙的间隙,Aton在中央街溜达了几圈,选择在一家看起来俄罗斯人最多的餐厅用餐。
中国人也愿意去俄罗斯做生意,零食、蜂蜜、药品、首饰等俄罗斯商品涌入国内市场。莎莎当时供职的宝石店正是由中国人经营,主要售卖紫金等俄罗斯本土珠宝。与18年前相同,有俄罗斯面孔的商铺,生意总归是更好做;与18年前不同的是,此时的俄罗斯面孔吸引的不再是俄罗斯人,而是中国人。
黑河与布市一衣带水的“暧昧”,令中国其他地区的人心驰神往。每年夏天,黑河都会迎来一批来自南方的旅客。远道而来的他们显得稚嫩,莎莎说外地旅客常常花大价钱买哈尔滨制造的俄罗斯套娃。这样的事儿听多了,游客更愿意走进有俄罗斯人的商铺。来到黑河,突然想出国也没问题,带上护照和身份证到线下或线上的旅行社,花上几百块人民币办理布市一日游或两日游,次日就能出发。
回想过去,出远门的仪式感不丝毫逊于过春节,全家人得提前一个多月张罗打点,最怕是没带够钱。而今时今日中国人旅行的成本急剧压缩,“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智慧出行生态圈正在扩大它的边际。其中,微信等移动支付手段已早早抵达边陲城市,打破和重构黑河人的生活方式。当黑河经济不再只依靠第一产业,而是迎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便开始呈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喜人趋势。
中俄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天赋”不同,各自生发出不同的强大内驱力相互推进,2018年,黑河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4.5亿元,同比增长19.1%;边境小额贸易37.9亿元,增长17.5%;对俄贸易41.4亿元,增长17.8%。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俄贸易纳入世界经贸发展大格局,将长期焕发活力,移动互联网的加入,将使两国的交往更加密切。从2001年到2019年,莎莎不仅是最早的微信用户,更是中俄18年小贸易的亲历者,未来的大格局她也不想缺席。
不过,前段时间,市政府加大了对俄罗斯人非法务工的查处力度,违法严重者将会被遣送回国。莎莎无奈之下辞去工作,辞职以后,她也经常回到大岛探望以前的同事。
莎莎回到曾经工作的商场
每每提到工作问题,同事们都会替她感到惋惜:“在黑河,像莎莎中文讲得这么好的俄罗斯人没几个,本来应该是人才啊。”——莎莎修读会计专业,受过高等教育,有双语能力,本应是中俄贸易中的“香饽饽”,如今却陷入了“就业麻烦”。
她并没有坐以待毙,曾写过几封中文长信,积极向政府反馈自己的情况。黑河市政府了解情况后,也正在努力为莎莎这样定居中国的俄罗斯人群体寻求解决方法。
困境面前,莎莎总说自己“心大”。现在她偶尔会在直播平台做直播,和天南地北的小伙伴唠唠在东北、在俄罗斯那些事儿,排解苦闷之余,也能为家里挣些补贴。有三千多的粉丝跟莎莎成了“老铁”,她要是鸽了直播,网友能“追杀”到她的微信问:“你死哪去了!”“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这种“牵挂”令莎莎很高兴,感到和中国的联系更紧密了一层。
莎莎正通过手机做直播
她设想过,如果在18年前她没有走进中国商城,没有亲历中俄贸易,她大概会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会像父亲希望的那样嫁给俄罗斯人,或许会回到新西伯利亚的小乡村,或许偶尔会来到中国旅游,或许永远不会,但无论如何,她不会经历现在的一切。
“老公和儿子在哪,我就在哪”——对于当年的选择,莎莎从未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