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物馆藏蛋壳杯级别: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山东省博物馆藏蛋壳杯级别: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蛋壳黑陶杯极易破损,并且只有极少数的大中型墓藏中有所发现,同时这类器物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基本无法使用,应为身份地位显赫的群体才能使用的礼器。蛋壳黑陶杯高约22.6厘米,口径约9厘米,杯子全重仅有40克,这比一个鸡蛋还要轻;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这在古代没有拉胚造型的轴承,还能制作出如此薄的器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陶器为泥质黑陶,使用的是当地的粘土原料,并且粘土均经过反复淘洗,所以粘土颗粒直径仅0.2mm到0.5mm,这也是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因为那时还没有过滤的丝网,无法考证古人到底使用什么工具过滤的。“黑如漆,亮如镜”是说蛋壳黑陶杯表面乌黑光亮。器物分为三部分:上部为是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部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内有一陶丸,用来稳定重心;底部为覆盆状底座,整体由一根细长管连接,体态纤细轻盈,呈现出一种灵动之美。
#文化大拜年#一起品味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过大年。
山东博物馆有一件陶器,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它“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这件陶器就是举世闻名的蛋壳黑陶杯,它代表了我国古代制陶技艺的最高水平。
蛋壳黑陶杯是山东龙山文化的特有的代表性陶器。它是由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黑陶高柄杯发展而来的。
蛋壳陶根据字面意思,是指陶器薄如蛋壳,但细究下来,“蛋壳陶”这一器名却不符合古人赋予它的真正含义。
蛋壳黑陶杯高约22.6厘米,口径约9厘米,杯子全重仅有40克,这比一个鸡蛋还要轻;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这在古代没有拉胚造型的轴承,还能制作出如此薄的器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
陶器为泥质黑陶,使用的是当地的粘土原料,并且粘土均经过反复淘洗,所以粘土颗粒直径仅0.2mm到0.5mm,这也是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因为那时还没有过滤的丝网,无法考证古人到底使用什么工具过滤的。
“黑如漆,亮如镜”是说蛋壳黑陶杯表面乌黑光亮。器物分为三部分:上部为是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部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内有一陶丸,用来稳定重心;底部为覆盆状底座,整体由一根细长管连接,体态纤细轻盈,呈现出一种灵动之美。
蛋壳黑陶杯极易破损,并且只有极少数的大中型墓藏中有所发现,同时这类器物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基本无法使用,应为身份地位显赫的群体才能使用的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