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乘法口诀:日本乘法是用画线法吗
日式乘法口诀:日本乘法是用画线法吗然后,就可以看到竖式的运算,板板正正,明明白白的记录着竖式的运算过程。但是只是说也没有用,无奈翻一翻日本的相关书籍。首先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九九乘法表,那么日本是有乘法口诀的!而且九九乘法表也是学生必记内容。这样线与线之间有交点,分别数交点的个数,还要把左下右上的交点数加起来,超过10个的进一位,这样的数就是448:验算一遍也没问题,可是这还只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而且是1 2 3 4,如果碰到99×99 9999×7986还如何计算?再者这还是15世纪的算法,日本也不要太落后哦,怎么可能信?其实常用的乘法算法一般就是竖式运算,某些国家可能计算顺序或条理大同小异,但其基本方式没有变,不会像古代计数那般还用画线的方式来计算。(比如古印度的高位向低位乘,国内有不少相关的书籍还在研究探讨)。
最近有人说可以利用划线计算乘法,而且很有意思,开始不太明白什么含义但经过演示才清楚,画线计算乘法好像类似于格子乘法。
在人教版教材中记录着: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书中介绍了一种“格子算法”,然后给出了46×75的例子。其实主要还是斜向加,但我们计算还是用到乘法口诀。
这种算法, 在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被称为'铺地锦”,计算起来倒也不是很复杂。不过看到画线乘法计算,我就开始疑惑了,这种算法真的是日本人计算的方式?
所谓画线法计算是这个样子的:比如计算14×32。
这样线与线之间有交点,分别数交点的个数,还要把左下右上的交点数加起来,超过10个的进一位,这样的数就是448:
验算一遍也没问题,可是这还只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而且是1 2 3 4,如果碰到99×99 9999×7986还如何计算?再者这还是15世纪的算法,日本也不要太落后哦,怎么可能信?
其实常用的乘法算法一般就是竖式运算,某些国家可能计算顺序或条理大同小异,但其基本方式没有变,不会像古代计数那般还用画线的方式来计算。(比如古印度的高位向低位乘,国内有不少相关的书籍还在研究探讨)。
但是只是说也没有用,无奈翻一翻日本的相关书籍。首先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九九乘法表,那么日本是有乘法口诀的!而且九九乘法表也是学生必记内容。
然后,就可以看到竖式的运算,板板正正,明明白白的记录着竖式的运算过程。
看来画线运算不是日本的?会不会是印度的?前面刚说古印度都是在用竖式了,现在难道还会用更落后的画线运算?不过想到此处,突然意识到都说外国(古代受中国影响较小的地区)没有乘法口诀,会不会是英语系国家,比如美国?(虽然不信!)。好吧,找一找美国的数学教材看一看,网上还真有,小学教材真是满书的动物。
想着各国教材应该差不多,打开三年级教材(每学年都是800多页……),果然第四章乘法
中间简略翻一翻,发现计算减法已经有竖式运算了,心中大概已经明了,不过仍然好奇美国是如何记忆乘法运算的呢?
然后,后面是乘法的引入,美国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乘法!不断的重复数数,直到看到一个方格,怎么有些像画线算法了?
后面格出现越来越多,偶尔有跳步计算,也大概明白了,美国大概就是通过这种不断重复式的画图来加深印象计算吧?
后面是乘以1、2、3、4等等,不断的强化,却是没有看到乘法口诀表。
除法也是画图来理解的,而且非常非常多。
下面右侧的图其实是9×9数位表,前面出现过,但教材里也提到找数比较麻烦,但后面还是连续出现,我想,虽然麻烦但学生拿来“记忆”学起来倒也不麻烦。
后面断断续续讲了分数、多位数相加、图形,还有不断的练习,然后在学年末才有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中间隔了00余页。其计算有些类似于格子乘法。
再计算时就有了过程,大概是在其他地方教师要求孩子单独记忆吧,后面的计算中也包括了带小数点的计算:
和除法运算:
比较完整的乘法表,用来记乘数和积应该有效果:
到两位数相乘时引入了分配律和验算表:
至此乘法几乎全部讲完,发现也类似于国内的教材,书内没有明确写着乘法口诀表,但想来学生们通过也有记忆。教材却是非常厚,平均840页,插画几乎构成了动物园,乘法运算是一图多过一图。而在小学中涉及到平方、立方计算以及坐标系、比例方程有些出人意料。
本想只提画线乘法,最后却成了看美国数学教材,不过也算有所得吧。最后放一些教材里的分数的运算图,感觉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