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抗日日本宪兵司令部:逃回家有保长处理

抗日日本宪兵司令部:逃回家有保长处理但是如果战役特别激烈,前线被“打烂”,“打穿”,指挥层被斩首或者通讯被切断,就会出现部队失联的情况。集结点是军队出发的地方,也是撤退的必经之路,基层队伍的指挥官会在战前开会,告知士兵们战役本部队的任务,作战的注意事项,以及撤退路线,集结地区。一旦战事不顺,军官下达撤退命令,部队就会有序撤退,在集结地点重组,或发起反击,或者随着大部队转移。那么在抗战时期,一旦跟大部队失散了,士兵要怎么找到自己的部队?他是否可以加入其它的部队?如果找不到部队,能不能直接回家呢?因为战争片的影响,观众们可能以为一次战斗全凭指挥官的意志,就是所谓的“指哪打哪”。但其实真正的军事部署,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考虑,任何一种情况都要准备,指挥官和参谋要共同谋划,以求万无一失。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最高指挥部必须策划完整战略计划,还要有数个应急预案,无论前线胜负都要按计划走,指令层层传达。在应急预案中,就有关于军队彻底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是整场战争中国力和军力相差最悬殊的战场。中国以一个农业国的身份对抗先进的工业帝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在整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和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大战役1100多次,小战役28000多次,伤亡士兵400多万。中国军队在22次会战中只赢了5次,其余战役都是战败或者平手,中国军队的胜率只有四分之一,军队伤亡人数是日军伤亡的8倍以上。

在军队交战时,其实损失的军力不仅仅包括伤亡,还有被俘和失踪,很多被打散了的士兵可能就这样消失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出现。

士兵在战场上被打散是常见的情况,在《集结号》等电影里也有描写。谷子地的连队全员牺牲,大部队撤离了战场,他侥幸存活,但居然被当做敌军抓了起来。谷子地找不到老部队,只能就地加入新部队,跟着解放军继续打仗。

那么在抗战时期,一旦跟大部队失散了,士兵要怎么找到自己的部队?他是否可以加入其它的部队?如果找不到部队,能不能直接回家呢?

抗日日本宪兵司令部:逃回家有保长处理(1)

一、打仗必须有两手准备

因为战争片的影响,观众们可能以为一次战斗全凭指挥官的意志,就是所谓的“指哪打哪”。但其实真正的军事部署,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考虑,任何一种情况都要准备,指挥官和参谋要共同谋划,以求万无一失。

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最高指挥部必须策划完整战略计划,还要有数个应急预案,无论前线胜负都要按计划走,指令层层传达。在应急预案中,就有关于军队彻底失败溃散后再集结的准备。在开战前,战线后面会有几个专门的集结点,一般设置在交通线附近或者城镇上。

集结点是军队出发的地方,也是撤退的必经之路,基层队伍的指挥官会在战前开会,告知士兵们战役本部队的任务,作战的注意事项,以及撤退路线,集结地区。一旦战事不顺,军官下达撤退命令,部队就会有序撤退,在集结地点重组,或发起反击,或者随着大部队转移。

抗日日本宪兵司令部:逃回家有保长处理(2)

但是如果战役特别激烈,前线被“打烂”,“打穿”,指挥层被斩首或者通讯被切断,就会出现部队失联的情况。

士兵被敌人击溃却得不到撤退命令,只能丢弃阵地各自为战,这时候往往是军队伤亡最大的时候。少数幸存者脱离战场逃命,三五成群成为散兵游勇,或者跟上大部队撤离,或者躲到战场外。

这些士兵的命运相差很大,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三条,归队,投降,或者逃亡。

1937年11月,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战场的国军有被包围的危险。情急之下,80万国军开始了大溃逃,在日军的轰炸当中,大批军人被打散,脱离编制游荡在民间,在日军追击过程中死伤惨重。

有数万国军士兵游荡在江南一带,他们脱离部队,也无法回家,有的在当地打游击,有的则为了生计危害当地百姓,干起了不法的勾当。据陈诚将军的描述:游荡在江南的败军有行打家劫舍之事者,对我抗日军队的形象产生巨大危害。

抗日日本宪兵司令部:逃回家有保长处理(3)

二、军中警察:宪兵

从淞沪战役开始,抗战期间国军在战后笼络部队就是一件难事。尤其是抗战后期国军有大量强征来的“壮丁”,他们训练差,装备差,意志力差,很容易在逆境中开小差。

为了管理和震慑士兵,保证军令的执行,军纪的严肃,近现代军队都有“宪兵”一职。

军队在后方有“宪兵”主持纪律,宪兵的职责中就包括收拢残兵。在战斗结束后,宪兵会开着吉普车和大卡车沿交通线巡逻,遇到的零散士兵要下车盘问,无目的散兵游勇就拉在卡车会回到部队。

判断士兵是被打散了,还是临阵脱逃,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一般离战区较远,或者战役正在进行时后方出现的散兵,往往被定为逃兵。而战役结束后向后方撤离,并主动接触部队的士兵都是散兵。

脱离队伍的士兵一旦发现自己的友军,无论是否是自己所属的部队,都要上去报道。如果故意躲避或者隐瞒身份,是要以逃兵论处的,严重的会判处死刑。尤其是在战斗最激烈的阶段,擅离职守的士兵很可能被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宪兵自己也自身难保,难以执行纪律。例如像1940年前,日军疯狂攻城略地,曾在一天内连下几城,这时候中国军队呈现溃散状态,被打散的士兵连部队的影子都看不到,那么就只能自求多福。

抗日日本宪兵司令部:逃回家有保长处理(4)

很多士兵在这个阶段选择投降,被抓进战俘营。不想被俘的士兵昼伏夜出,躲避敌人搜索,他们往往选择反方向逃亡,或者脱下军装混入百姓之中。如果一个离队士兵没有遇到己方部队,那么他遇到的军衔最高的士兵或军官就是自己的指挥官,必须听其指挥。

在抗战时期,敌后活跃着各种各样的游击队武装,有些就是散兵游勇自发聚集起来的部队,他们在敌后的战斗是抗战版图上的重要部分。

三、士兵回家,等待他的是什么?

最后一种情况,士兵失去斗志,在战役结束后看不到希望,不敢投降也找不找部队,就直接选择回家。

中国是一个乡土情结很重的社会,想家是一种民族情节。在抗战的8年里,士兵脱队回家这种情况层出不穷。尤其是“抓壮丁”被迫去打仗的士兵,回家看看是他们的梦想。

根据撤到台湾岛的国军老兵回忆,底层士兵来从军完全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不少人是被抓来的。有人在家务农被抓壮丁,有人赶集时被抓壮丁,还有人看军队路过去看热闹,就被拉上车带走了,连回家说一声的机会都没有。

抗日日本宪兵司令部:逃回家有保长处理(5)

壮丁们在战场上活下来,侥幸能回家的人少之又少。

当时的中国交通极其不便,而且兵荒马乱,就算士兵脱离部队,也跑不了多远。离队士兵要躲开日军和国军宪兵的搜索,离开所在战区,如果身上有几个钱还好,如果没钱,基本就只能乞讨,风餐露宿之下,身上带伤的士兵就是九死一生。

就算顺利穿过战区踏上了回家的路,沿途还有卡哨盘问,若是发现身份问题一律拦截,逃兵的下场要么就是送回部队,要么就是送上法庭。如果足够幸运,有极少数隐藏在当地或者回到家里,当地的“保长”也不是吃素的。

在“国统区”范围内,保长负责基层农村的管理、收粮、征兵、维护治安。一旦发现壮丁跑回家,保长就带着保安团前来抓人,将其遣送回军队,除非贿赂保长,否则士兵跑回家也无济于事。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抗战时期国统区“抓壮丁”现象剖析》 ,冉绵惠

2、《抗战时期湖南兵役初探》,隆鸿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