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怎么转成农业户口?户籍关系的农转非
农转非怎么转成农业户口?户籍关系的农转非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之一是缩小了城乡差距。最明显的是户籍变革。想当年,身为农村人,能遇到“农转非”是一件非同小可、人人向往的事,这是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的根本性标志。那时候怎么会想到,有一天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根本就不算个事儿。有人在城市工作多年,户籍仍留在农村不愿迁出(有土地)。甚至有人想“非转农”(多半是为宅基地),这可比当年“农转非”难多了。
我小时候感觉城乡差别不是太大,那是五十年代初以至解放前。我家在农村,当时农民很有些瞧不起工人。他们把工人叫“穷工人”,说农村人还能熬个冬仨月(冬天不用劳作),工人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出工,不工作就没饭吃,所以农村姑娘并不稀罕嫁到城里去。我伯父解放前娶的妻,即我的伯母就是位城市姑娘。更典型的是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原本是城里人,攒了点钱,回村买了几亩地,当起了农民。1956年我家迁往城市的时候,户籍也没有太大的障碍。
后来情况慢慢有了变化,城乡差别越来越大。有一个现象也能说明城乡的巨大差距,那就是婚姻。一个城市小伙子,无论丑俊,无论家境如何,无论是否身有残疾,只要他愿意,都能娶到一个有模有样的农村姑娘为妻。当然条件好的城市小伙子是决不肯如此低就的。因为户籍是个大问题,不但媳妇的户口难解决,将来孩子的也无法解决(孩子户籍随母)。所以那时候娶一个农村媳妇几乎就意味着貧困。
改革开放以后,户籍逐渐不再成为束缚人们的桎梏,大批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刚开始他们干的多是苦力活以及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慢慢地他们中的佼佼者开始进入较高层次领域。现在,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人,娶一个来自农村的媳妇或是嫁一个来自农村的丈夫乃稀松平常事。另外也有城市人到乡下去承包土地,种菜或是育林,和过去的下乡、下放完全是两回事。还有人去乡下买屋居住。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