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梁口加密箍筋要几个:来看看这个梁端的箍筋

梁口加密箍筋要几个:来看看这个梁端的箍筋@土木三师就是这么轴,这么杠精,这么纸上谈兵,有本事来喷啊[做鬼脸]另外,还想喷一下图集的“可不设置箍筋加密区”这个说法,图集里清楚地写着:“由于一端支座不是框架柱,因此该梁不能形成框架梁,这种结构平面布置在地震作用下构件的受力机制和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此类节点的抗震试验资料,也没有足够的试验成果表明此类节点的破坏机理与梁柱节点区的破坏机理相同”,所以结论是“当在实际工程中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不设置箍筋加密区’”吗?不确定的情况下难道不是应该偏于安全去考虑吗?毕竟盖房子安全第一,难道这也能“疑罪从无”吗?怎么感觉这个结论多少有点草率呢?倒希望是我想多了。[灵光一闪]好像扯远了,所以,这个问题除了查清楚“详地下室”的此处到底是梁还是墙、有没有暗柱外,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咨询设计明确设计意图,有时候设计也会不小心犯错误的。至少洗洗自己的地,撇清责任嘛。[呲牙]尽量不

前些天看到个10万展现、200多评论的头条,关于一张蓝图上的一条梁的箍筋加密问题,监理验收时与施工单位意见不一致,监理说要加密,施工说不用。[发怒]

梁口加密箍筋要几个:来看看这个梁端的箍筋(1)

具体问题是:图中KL4右端支座处的箍筋到底要不要加密?评论中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说要,有的说不要。今天@土木三师有空,也来趟趟浑水。水至清则无鱼嘛。[奸笑]

这个KL4右端支座处没有框架柱,而是“详地下室”。按照《G101系列图集常见问题答疑图解》17G101-11中的相关说法(第4-8页),如果此处支座为梁或框架梁时,“可不设置箍筋加密区”;如果此处为KL4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要看具体的设计规定。[晕]

再从图中KL4的配筋分析一下,右端没有加配负弯矩筋,似乎是按铰接或半刚接设计的,但事实上此处的截面剪力还是较大的,与箍筋@100/200变间距处的截面剪力谁大谁小是不太确切的,也就是200的箍筋间距够不够是不太确切的,也不知道设计有没有验算过。而且图中KL3右端是根大柱子,也没加配负弯矩筋,但此处箍筋需加密是没有争议的,所以也不能简单从有无加配负弯矩筋判断箍筋是否要加密。[快哭了]

另外,还想喷一下图集的“可不设置箍筋加密区”这个说法,图集里清楚地写着:“由于一端支座不是框架柱,因此该梁不能形成框架梁,这种结构平面布置在地震作用下构件的受力机制和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此类节点的抗震试验资料,也没有足够的试验成果表明此类节点的破坏机理与梁柱节点区的破坏机理相同”,所以结论是“当在实际工程中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不设置箍筋加密区’”吗?不确定的情况下难道不是应该偏于安全去考虑吗?毕竟盖房子安全第一,难道这也能“疑罪从无”吗?怎么感觉这个结论多少有点草率呢?倒希望是我想多了。[灵光一闪]

好像扯远了,所以,这个问题除了查清楚“详地下室”的此处到底是梁还是墙、有没有暗柱外,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咨询设计明确设计意图,有时候设计也会不小心犯错误的。至少洗洗自己的地,撇清责任嘛。[呲牙]

尽量不要让问题等到监理验收时才发现,万一真错了不显得施工单位很没面子?当然也可能监理掉底子。图纸会审、钢筋翻样、质量自检等多个环节,直到报验前怎么都没人提出疑问呢?[what]

@土木三师就是这么轴,这么杠精,这么纸上谈兵,有本事来喷啊[做鬼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