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蔻为什么那么好看?兰蔻之下的异变
兰蔻为什么那么好看?兰蔻之下的异变相关预算刚刚贴出,这名学生家长就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参与”。几名“家委会”家长制定的预算是:以760元一套的价格购买三套兰寇化妆品,相关费用由56名学生家长均摊,平均每个人需要承担41元左右。没有这样的事例?有!看上图!9月6日,一则有关教师节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原本我打算当天晚上下班之后码一篇文字,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可是,实在是被本人报酬微薄的教师工作拖住了身形,没有及时码出相关内容的文字,很是愧疚。9月6日,广西柳州,一名家长在微信圈和多个自媒体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临近教师节,她孩子所在“家委会”的微信群中,有几名惯常的“积极分子”出面,在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打算给孩子的老师们买兰蔻化妆品——一套价格760元。
明天就是教师节,我在前面的多篇文字中说过——“教师节”的确已经成为“教师劫”,是很多人的劫数:教师群体中的老黄牛得不到任何教育体系内的荣誉,因此视之为劫数;学生家长需要考虑给老师送礼或者不送礼(如果不送礼会不会成为班级中的异类),这也是学生家长的劫数。
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教师群体内掌控着话语权的那一部分老师,以及教师群体内“情商”非常高的那一群老师,她们把“人脉”和“办事能力”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这些人会热切盼望着教师节的到来,她们希望的是“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她们的这种想法表面上看来不是教师的劫数,其实,这才是教师最大的劫数——她们的这种个例把教师群体放在了炭火上烧烤,烧烤得滋滋冒油,再也不见了往昔的“灵魂导师”模样。
人们对老师的崇敬只会挂在虚伪的面具之后,她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找回后账,让许许多多普通老师以各种“受委屈”的形式偿还。
没有这样的事例?有!看上图!
9月6日,一则有关教师节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原本我打算当天晚上下班之后码一篇文字,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可是,实在是被本人报酬微薄的教师工作拖住了身形,没有及时码出相关内容的文字,很是愧疚。
9月6日,广西柳州,一名家长在微信圈和多个自媒体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临近教师节,她孩子所在“家委会”的微信群中,有几名惯常的“积极分子”出面,在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打算给孩子的老师们买兰蔻化妆品——一套价格760元。
几名“家委会”家长制定的预算是:以760元一套的价格购买三套兰寇化妆品,相关费用由56名学生家长均摊,平均每个人需要承担41元左右。
相关预算刚刚贴出,这名学生家长就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参与”。
因此,“家委会”群内的原本是一个战壕里的学生家长就以“客气”的口吻,请这名学生家长退出群聊,理由是——道不同,不与为谋。
被要求退群的这名学生家长本来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即刻将这件事闹到满城风雨,登上了当天的热搜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名学生家长进一步表达了委屈:如此“家委会”,每一年都会发起“给老师买教师节礼物”的活动,去年就买了多个价值300多元的水杯。
这件事登上热搜榜之后,柳州教育部门给出了回应,以一封《关于打造清廉清爽家校关系的公开信》为此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分析一下这则热搜里的群像百态:全都是我们逃不开的人情世故!但是,兰蔻再好,也遮不住某些人的丑陋!当然,一个时代,或者几个时代之内,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家委会
首先来说说“家委会”这个“神秘”的组织。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有点类似于“工会”:你说它非常重要吧,桌面之上的说辞堪称“天花乱坠”,重要得不得了;可你说它重要吧,又似乎看不到他真真正正、自我决策的执行能力。
简言之,“家委会”里虽说没有教师,可是有教师的影子,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师的关系藕断丝连。
或者说,“家委会”是孙猴子,但老师是如来佛祖——孙猴子永远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你留意一下上述事件——全班的学生家长都在“家委会”内,那么,这个“家委会”干啥要独立于班级微信群之外?为什么不可以在班级微信群内畅聊?要知道,现在是不允许学生接触手机的(明文规定:不准在微信群内布置作业),班级微信群为什么聊不得,非要组织个“群外群”?
这种“群外群”只是从形式上把教师排除在外,实质上受到教师遥控指导,就是为了操作一些和实质利益有关的事情。
- 教师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教师——她们在这里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不相信相关教师对这件事一无所知!即便其他老师不知道,班主任至少会有所察觉。
教师的一个素质不就是“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吗?这个班的老师参与了“家委会”的组织架设,而且已经好几年时间了(文中有:好几年了),她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学生家长的行事准则?
如果这名老师想要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确想廉洁从教,早就应该把那个“刺儿头”家长放进“家委会”最关键的位置,让她唱唱反调,哪里还会有这种“送兰蔻”的事情发生?
在这里,我还是想多说一句:根据2020年统计结果,女教师占比高达71.04%——几乎达到四分之三:四名教师里面,只有一名男教师。
女教师的特点是什么?叔本华说:缺乏正义感、幼稚而目光短浅。(不要误解我,如果你翻看一些我的其它文字,你会知道:我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只是在女教师问题上,根据我二十多年观察,更加赞成叔本华、弗洛伊德、尼采等人的说法罢了)
你看看这些“家委会”成员送的礼物是什么——760元一套的化妆品,我不大相信这是送给男教师的东西,你觉得呢?
至于这套化妆品贵不贵,那应该是立场不同、见解不同的事了。苏芒可以在《五十公里桃花坞》的综艺节目里说:每天650元的餐费真的不够,我们不能吃这么差;而我,每天的餐标基本在十元上下——没得比。
不知道你相信不相信,化妆品我从来不用,我的洗发水都是那种三十块钱一升的瓶装奢侈品。
在我看来,这种兰蔻化妆品真的不便宜,超出了正常礼物范畴;在我看来,这些教师真不应该收受这样的化妆品!
可是,这些老师就是老师群体中的“精英”,是这个群体里的“高情商分子”,这很可悲。
我认为,家校矛盾已然如此紧张,她们还在不遗余力地运用自己的“高情商”去收取这样的礼物,实质上是在为广大的教师群体挖一个名誉危机的大坑。
就像这件事传播开去之后,我们不要自欺欺人地觉得无所谓。学生家长们不会以为这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她们会以为所有老师都是这么一个样子。她们原本就抱着“挑刺儿”的心态蠢蠢欲动,在这件事情之后,教师群体的生存环境又恶化了一层。
- 学生家长
这件事中有五十六名学生家长,五十五名学生家长没有表达什么“异见”,用她们的话说就是“随大流”。
这种“随大流”的心态是我们的国粹吧?历史由来已久。
或者说,现在这种“随大流”的心态有一个高雅、高科技的名词——高情商。
问一问这些学生家长,问问她们内心真的想表达对老师们诚挚的祝福吗?不要想多了,她们一边骂着,一边送着礼物。
如果没有这些“高情商”的人,如果大家都是被我们斥之为“圣人蛋”的人,哪里会有匍匐、媚上的事情发生呢?
说到这里,大概大家以为我特别赞成那名站出来反对的学生家长吧?你们错了,我对那名学生家长的火气更大!基本可以肯定:这名学生家长以及她的孩子,一定偏于固执和傲娇,现实中的将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其一、这个人不是“今年不参与这种活动”,她是“年年都不参与这个活动”,这是摆明了没有一个好态度给老师。
将心比心吧,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骂你、一个人捧你;即便你再高风亮节,来,你告诉我,你内心喜欢谁?
你真心喜欢那个骂你的人?你确定自己没什么毛病?
唐玄宗被魏征骂,不是背后也吵吵,要宰了魏征吗?幸亏长孙皇后拉住了——这都是人之常情,是正常人的反应。从这一点来说,这名学生家长太过偏执。
哪怕你参加了一年,而后不再参加,那也情有可原:你没什么错误,教师完全错了。
其二、这名学生家长的做法显然有失考虑,并不足够聪明。
她的孩子始终在老师的教育之下,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更好地学到知识,配合老师真的非常重要。
不能出现这种情况:在孩子面前指斥老师,什么都跟老师对着干,那还怎么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怎么让老师高高兴兴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其结果只能是让这名孩子的性格扭曲。(在这里,谢绝不从人性角度出发的讨论)
- 教育部门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件事里教育部门的回应,但我觉得挺有意思。
公允地说,柳州的教育部门回复《关于打造清廉清爽家校关系的公开信》实在是滴水不漏,每一句都非常有分量。
比如,开头部分如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应该成为清正廉洁的楷模、两袖清风的典范。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应该与学校共同打造风清气正、清廉清爽的家校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认真阅读这段话,它可以堵住很多“高情商”教师的嘴。
有的教师说:“我们教师也是人,别人能收礼,我们为什么不能收礼?”这段话说得很清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应该成为清正廉洁的楷模、两袖清风的典范。
别人不认可,我认可这一点:我们是底线!就像医生的底线是:不能乱切除器官。如果一味在这种事情上辩解,底线一定会模糊到涣散!
当然,这种教育部门的回复容易让那个“不配合送礼”的学生家长亢奋,觉得自己取得了胜利——我不认为她应该高兴,她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传统,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将来,甚至在一到两个时代、三到四个时代,这种现象也不会发生改变!她应该多想一想,自己对教师的敌视情绪,将会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
和大风车战斗的堂吉诃德的确勇猛,但全面开战的孤勇者往往会被淹没。
就像我,我也想做堂吉诃德;可是,只要我不是被逼到墙角,我没有那名家长的勇气站出来,我没有把握在聚光灯之下赢得一场战斗。
补白如果你再稍稍留意一下“家委会”送出的兰寇化妆品数量,你也会微笑的:三套。
这三套会送给谁?当然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位老师,其他老师可能就和这些化妆品无缘了。我们的素质教育呢?
最后,重申一下我的意见:第一、这件事情反映出了教师群体对利益的渴望,很不好;第二、教师群体的这种行为是自掘某一个大坑,带给群体极大无形的伤害;第三、“高情商”群体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包括教师中的“高情商者”和“学生家长中的高情商者”。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