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理有问题怎么能知道?男性关键部位一大一小
男性生理有问题怎么能知道?男性关键部位一大一小睾丸癌,听着就有点吓人,因为位置比较特殊,切除了怕影响生育、性能力,不切又怕疾病发展危及生命。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今天九叔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孙的治疗也至此结束,后期定期复查即可。不幸的是,小孙最终被确诊为睾丸癌T-2期。图源:浙大二院随后,医生为他做了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片显示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又做了腹膜后淋巴清扫,判断是否有淋巴转移。不幸中的万幸,癌症尚未转移。
发现蛋蛋不对称,15岁男孩查出睾丸癌15岁的小孙(化名),年初一次上厕所时,偶然发现自己的蛋蛋一边大一边小,而且有点硬,但无其它不适。
由于部位比较隐私,他不想人知道,就悄悄自己去了医院。
医生做了B超后,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经过几天的输液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3个月后,小孙感觉右侧蛋蛋越来越大,这下真的开始慌了,他告知父母后,便一起前往浙大儿院泌尿科看诊。
不幸的是,小孙最终被确诊为睾丸癌T-2期。
图源:浙大二院
随后,医生为他做了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片显示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又做了腹膜后淋巴清扫,判断是否有淋巴转移。不幸中的万幸,癌症尚未转移。
小孙的治疗也至此结束,后期定期复查即可。
睾丸癌,听着就有点吓人,因为位置比较特殊,切除了怕影响生育、性能力,不切又怕疾病发展危及生命。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今天九叔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睾丸癌“偏爱”育龄期的年轻男性睾丸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当中并不算高,约占恶性肿瘤的1%,好发于15~35岁处于生育高峰期的年轻男性。
目前,它的病因暂时不是很明确,考虑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亲和兄弟得了睾丸癌,那这个人中招几率就会比较大。此外,隐睾、异位睾丸者发生睾丸癌的几率也会高于一般人,约30倍。
运动等因素导致的外伤也是诱发此病的一大因素,睾丸组织是很脆弱的,受到外力撞击容易形成血肿,时间久了,可能埋下癌症隐患。
由于属于浅表肿瘤,所以在发病早期患者便可能察觉到异常,如两侧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则、有沉重感、有下坠感等。随病情发展,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还会出现淋巴结转移,建议及时就医。
万幸的是,睾丸癌还是比较好治的一种癌症,通过规范有序的化疗、放疗、手术摘除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其整体五年生存率超90%。但这是有前提的,必须争取早期治疗,越早治疗,五年生存率越高。
所以,建议育龄期男性朋友平时做好自检工作,及时发现异常。
男性蛋蛋一大一小,正常吗?像文章开头的小孙,出现蛋蛋大小不一,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有,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所以对它是否会影响正常生活和生育也存在担忧。
其实,蛋蛋大小不一、高低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根据测算研究,大多数成年男性右侧的蛋蛋会比左侧的小一点,平均重量分别是10.7g和10.2g。这是因为在发育的过程中,因遗传、发育、营养摄入等原因,可能形成体积和位置的差异,这种差异一般不会太大,但是仔细留意,也能看出差别。
所以如果不是差的很多,也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不需要太担心。如果是短时间内某侧蛋蛋突然增大或缩小,则要警惕一些疾病的到来。
1、鞘膜积液
一侧鞘膜囊体积突然增大,且伴有疼痛等不适,活动后明显,则要当心!
2、附睾炎
患有该病,患者可出现附睾肿大、疼痛、坠胀等表现,站姿时不适感加重,休息时稍有缓解。
3、萎缩
多见于一些手术后,如精索静脉曲张术后、隐睾复位固定术后,没有明显的疼痛不适。
4、肿瘤
如果短时间内一侧蛋蛋明显增大,还有点硬,但没有其它明显不适,还要警惕肿瘤。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蛋蛋对于精子的生成和质量有重要意义,如果发生上述等疾病,可影响生精功能,出现少精、无精、死精现象,进而影响生育能力。而一些病症可能有疼痛等不适,造成男人的心理负担,无法很好地进行夫妻生活,甚至出现功能障碍。
所以,当蛋蛋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
延伸:有些男人生来就是孤“蛋”英雄隐睾,在男性当中很常见,主要是由于蛋蛋发育不全引起,是导致男性成为孤“蛋”英雄的原因之一。
虽然和两颗蛋蛋的相比,一颗蛋蛋的性激素的分泌水平会受到影响,而且只要发育良好,它还是可以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让人保持正常的功能。
但由于隐藏起来的蛋蛋容易发生恶变及扭转等情况,尤其是青春期,绝大部分隐睾都会丧失生育能力,所以建议有隐睾情况的人及时治疗,一般出生后6个月,蛋蛋仍未下降至应有位置,应及早手术。如青春期隐睾,需要及时进行下降固定术,必要时,可进行切除术。
总之,蛋蛋对男性意义重大,不管发现什么异常,最好都引起重视,去医院检查一下,再对症解决,这样自己也比较安心。
参考资料:
[1]疼……半年前被人踢了一脚 再查就得了睾丸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06-03
[2]一家4个睾丸癌:爷爷爸爸叔叔和我.医学界.2020-12-2
[3]刘宁春. 隐睾危害不可小视[J].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1(3):29-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