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给知音的真实故事可以编吗?你知道知音
投给知音的真实故事可以编吗?你知道知音于是“知音”一词,由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对琴曲的理解而被后人引申为两个人之间“情义深厚,互相理解”,更有了“知音难觅”、“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等说法。总之“知音”一词被传颂至今。伯牙与钟子期不过,即使是很多人都用各种赞美的语言来称道他的琴技,但他却总是觉得自己一直都没有碰到一个真正能听懂他的琴的人。时光荏苒,这一年已是晋国大夫的伯牙奉命出使楚国。船行至汉口江口,恰逢八月十五,又赶上江面涌起风浪,于是他就下令将船停泊在一座山脚下。傍晚,波浪翻滚的江面渐渐安静了下来。一轮明月当空悬照,宽阔的江面江水奔涌,一派“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景象。受窗外景色的感染,伯牙一时琴兴大发,取出琴来,和着夜色一曲一曲地弹了起来。那美妙的琴声时而委婉低回,时而铿锵高亢,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惊涛骇浪,正当他全身心地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时,猛然间他抬头看见,一个陌生人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岸边,他心里一惊,手下一紧,“啪”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著名的琴师,姓伯名牙(后人有讹传其姓俞名伯牙),他曾拜一个名叫成连的老师学琴。寒来暑往,春去冬来,这一学就是三年,他每天闻鸡即起,夜半而眠,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琴之中,不知换了多少琴弦,不知手上磨出了多少老茧!不能不说伯牙学得十分刻苦,非常努力。然而,尽管师徒二人都付出了多方努力,但换来的成果却让这对师徒都不甚满意。于是成练先生便带伯牙来到了东海蓬莱仙山,说是要找个“仙师”来教他弹琴。成连让伯牙在一处僻静的地方等他,自己转身去找仙师了,可时间过了很久也没见师傅回来,更没有什么“仙师”到来。心中不安的伯牙不免四处张望起来。渐渐地蓬莱仙山的旖旎风光吸引了他的目光,让他一时竟忘了师傅久去不归的烦恼。他沿着一条小路向山间走去,眼前的景物也随着他的脚步不时地发生变化,时而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时而高山仰止,怪石嶙峋;时而细流淙淙,流水潺潺;时而飞流直下,涛声震天。他被这大自然的美色所感染,每到一处景色特殊的地方,他都会停坐下来和着眼前的风光弹奏一曲。那美妙的琴声和眼前的美景浑然一体,让伯牙为之陶醉不已!一曲终了,身后传来师傅带笑的夸赞声:“好啊,仙师找到了!”到了此时,伯牙才真正体会到了师傅带他到大自然中领悟“琴技”的良苦用心。
伯牙抚琴
从那以后,伯牙便成了远近闻名的琴师,不仅能演奏,而且还能作曲。他先后谱写了“水仙操”、“高山”、“流水”等著名的琴曲,被人们尊为“琴仙”。
高山流水遇知音
不过,即使是很多人都用各种赞美的语言来称道他的琴技,但他却总是觉得自己一直都没有碰到一个真正能听懂他的琴的人。时光荏苒,这一年已是晋国大夫的伯牙奉命出使楚国。船行至汉口江口,恰逢八月十五,又赶上江面涌起风浪,于是他就下令将船停泊在一座山脚下。傍晚,波浪翻滚的江面渐渐安静了下来。一轮明月当空悬照,宽阔的江面江水奔涌,一派“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景象。受窗外景色的感染,伯牙一时琴兴大发,取出琴来,和着夜色一曲一曲地弹了起来。那美妙的琴声时而委婉低回,时而铿锵高亢,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惊涛骇浪,正当他全身心地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时,猛然间他抬头看见,一个陌生人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岸边,他心里一惊,手下一紧,“啪”的一声,一根琴弦竟然被拨断了。正当他无法判断来人用意时,那个站在岸边的人却大声和他打上了招呼:“先生,你不要紧张,我是个打柴的,回家路过这里,听到琴声美妙就停下来多听了一会儿。”啊?一个打柴的,他能听懂我的琴吗?于是伯牙用怀疑的口气问砍柴人:“既然你喜欢听琴,那么你告诉我,刚才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砍柴人见问,便笑着回答说:“刚才你弹的是一首孔子夸赞弟子颜回的曲子,可惜,弦断了没有弹完。”见他回答的十分正确,伯牙便知其是个懂琴之人,于是连忙招呼他上船细聊。不聊则已,一聊可把伯牙惊个不轻,砍材人不仅能听得懂曲子,而且还懂得琴的制作,特别是当伯牙又弹几首曲子让他辨识曲中之意时,他竟听出了“高山”、“流水”之意,把伯牙要表达的意思说了个一清二楚。伯牙感到万分惊喜,这不就是自己多年寻觅的“知音”吗?于是两人便更加热络的聊了起来,谈话间,伯牙得知这位砍材人叫钟子期,是一个平时非常喜欢琴曲的人。就这样,两个相见恨晚之人把酒言欢,各抒胸怀,最后焚香结拜,并约定明年的今日兄弟二人还在这里相见。
知音难觅
第二年,又是中秋月圆日,伯牙如约来到了去年与钟子期相遇之处。他左等不来钟子期,右盼不见子期面,弹几首琴曲试图用琴声来召唤,可直到天明,伯牙也没有把钟子期等来。无奈之下,伯牙只好向附近的老乡打听钟子期的情况,结果,老乡们告诉他,钟子期因染重病已不幸去世了。晴天霹雳,如雷灌顶,伯牙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老乡们说,钟子期在临终前曾留下遗愿,让家人把他的坟墓俢在江边,好让他在八月十五相会日能听到伯牙的琴声。伯牙默默来到钟子期墓前,琴在、曲在、而“知音”却已不在。一曲“高山流水”弹罢,伯牙挑断了琴弦。知音难觅,既然“知音”已不在,我还弹曲给谁听呢?
伯牙与钟子期
于是“知音”一词,由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对琴曲的理解而被后人引申为两个人之间“情义深厚,互相理解”,更有了“知音难觅”、“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等说法。总之“知音”一词被传颂至今。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还有个词和故事也是发生在伯牙的身上。这个词就是“续弦”。列位看官千万不要误会我现在要讲的故事就是伯牙是如何把因“知音”钟子期之死而挑断的琴弦“续弦”接上的事,此“续弦”非彼“续弦”也。
故事还得从伯牙讲起。话说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著名琴师,这一点前面都已经交代过了,在此就不做赘述。既然是著名琴师当然就有许多仰慕之人,就像今天的明星有很多“粉丝”一样。伯牙的妻子就是这众多仰慕他琴技的“粉丝”中的一员。虽然俩人是同在一个屋檐之下的夫妻,不能说相互不熟悉,但每每伯牙抚琴弹奏时,他这“粉丝”媳妇却往往放下手中家务,坐到琴边痴痴迷迷地倾听起来。那从伯牙指尖流出的悦耳琴声,让伯牙妻子听得如痴如醉,而伯牙也从这夫唱妇和的意境中体会着生活的甜蜜。然而,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伯牙的妻子被一场突然降临的大病击倒了。看着病魔缠身的爱妻,伯牙心急如焚,他四处寻医问药,并亲自熬汤喂药,给了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然而,由于病入膏肓,没有灵丹妙药可以挽回他妻子的性命。弥留之际,伯牙妻子提出了最后的要求:“官人,让我再听听你的琴声吧。”伯牙忍着巨大的悲痛,在妻子的病榻前为妻子弹了一首又一首。那凄婉的琴声诉说着他对爱妻的无限真情和眷恋。他把自己对妻子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了琴弦上,琴声似行云流水,如泣如诉。突然,“嘭”的一声,一根琴弦断了。从琴韵中惊醒的伯牙此时才发现,他那相濡以沫的爱妻已在他的琴声中悄然远去了。伯牙悲从心起,哀哭不止。
原配
发送完妻子,伯牙将断了弦的琴用布包裹了起来,就此再就没有抚琴。
续弦
转眼一年的时光过去了,伯牙仍然没有从失去爱妻的痛苦中走出来。不仅一直没有弹琴,甚至还每天唉声叹气,暗自神伤。伯牙的家人不忍看着一代“琴仙”就此消沉,便又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希望他能就此开始新的生活。在家人的再三劝导下,伯牙只好答应去女方家里提亲。上门提亲这一天,伯牙并没有做什么认真准备,心想着只是和家人一起到女方家里走走过场。谁知到了女方家中,寒暄过后没多久,女方家父突然提出说:“我的女儿十分仰慕你的琴技,不知你可否为我女儿弹奏一曲听听?”伯牙无奈,只好亲自返回家中,将断了的琴弦重新接上,然后带着琴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把琴摆放停当,双手抚琴之时伯牙不禁又想起了他的前妻,于是他眼含泪花,弹奏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抒情曲,琴声情深意切,舒缓悠长。躲在屏风后面的小姐,被伯牙优美的琴声所感动,更对伯牙表现出的对前妻的深情表示钦佩。于是,她当即表示愿意嫁给有情有义的伯牙。从此,伯牙慢慢从亡妻的哀痛中走了出来,人们也就又能听到“琴仙”那优美的琴声了。而伯牙重接琴弦、亡妻之后再娶新人的这种婚姻则被后人巧妙的称为“续弦”。如果没有这个故事,或许很多人以为“续弦”是“续贤”,原因是有“贤妻良母”一词,我说对了吗?
“续弦”、“知音”两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词语,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伯牙身上所体现出的重情重义的品德至今也应该让我辈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