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a控制系统,HVAC这个专业当下服务双碳
hva控制系统,HVAC这个专业当下服务双碳建环专业,当下服务“双碳”战略、高端制造业,未来服务外太空空间站,助力人类走向星辰大海。同时,由于目前建筑环境营造导致的能源消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一,因此,以更少的化石能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排放,实现人工环境保障过程中的低碳、节能、能源安全与供应韧性,也是建环专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建环专业是一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欢迎分享给正在填报志愿的莘莘学子什么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的任务是以建筑、高端工业制造业、交通工具、各种人工围合空间内的环境营造为目标,采用技术手段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工环境,以满足人民生活、工作、旅行、消费的需求,创造适宜、精准的人工环境,以满足工艺过程需求。该专业服务范围广泛,具体比如: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一个与新中国同龄、本该高调的专业
当下服务双碳、高端制造
未来服务星辰大海
欢迎分享给正在填报志愿的莘莘学子
什么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的任务是以建筑、高端工业制造业、交通工具、各种人工围合空间内的环境营造为目标,采用技术手段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工环境,以满足人民生活、工作、旅行、消费的需求,创造适宜、精准的人工环境,以满足工艺过程需求。该专业服务范围广泛,具体比如:
- 建筑室内舒适环境
- 高端工业产品制造工艺环境
- 精密科学实验室环境
- 交通工具内部环境
- 农业设施人工环境
- 地下或水下工程环境
- 极端气候地区工程环境
- 国防工程环境
- 运载工具内部环境
- 航天器、空间站内部环境
- 未来火星定居点内部环境
- ……
同时,由于目前建筑环境营造导致的能源消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一,因此,以更少的化石能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排放,实现人工环境保障过程中的低碳、节能、能源安全与供应韧性,也是建环专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建环专业是一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
建环专业,当下服务“双碳”战略、高端制造业,未来服务外太空空间站,助力人类走向星辰大海。
“建环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近30年来我国城乡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社会对建环专业人才需求激增,导致我国大陆地区培养建环专业本科生的高等院校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八校”发展到目前近200所院校。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已趋于稳定,但是人们对室内环境和交通工具内部环境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高端制造业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疫情背景又给室内环境营造设施系统提出不断升级换代的要求,加之我国“双碳”战略任务的提出,综合以上因素影响,我国将依然维持对建环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而且对建环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建环专业”薪酬如何?
多年来在各种中国大学本科生就业报告中,建环专业一直排名较高。智联招聘统计的“2021届毕业生首份工作月薪TOP 50专业榜单”中,建环专业位列第16。
“建环专业”干什么工作?
建环专业毕业生传统的就业领域为建筑设计院、建设工程公司、空调设备制造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大量新的就业形态出现,包括建筑与机电顾问咨询公司、楼宇设备自动化公司、能耗审计与节能改造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楼宇设施运行管理公司、绿色建筑顾问咨询公司、绿色建筑评价认证机构等新型就业领域不断涌现。
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人工智能、生理学、心理学、人的行为学、医学等跨学科联手攻关的出现,促进了室内环境营造新技术以及建筑能耗监控调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理念超前的创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机构。这些就业领域的发展变化,为建环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与创业机会。不少学生毕业短短数年就崭露头角,走上重要岗位并为社会市场做出傲人成绩。
“建环专业”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存在多样性,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营造低碳、节能、气候适应性的建筑环境方面具有独创的技术策略与经验,更加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因此,我国建环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将有大概率为其他新兴国家的城乡建设以及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环专业”的历史沿革
“建环专业”是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专业,为解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所在的“三北地区”的建筑采暖、工厂通风与建筑空调问题而创立。发展到今天,建环专业领域覆盖所有人类能够涉足的空间的人工环境营造。该专业名称历经“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供热通风”、“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直至今天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在工程界传统上被简称为“暖通”或者“暖通空调”专业。专业名称的改变历程,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人类居住、工作、生产、科研以及国防等对人工环境营造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相关能耗快速增长,而且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名称的改变历程,是专业内涵不断扩展并深化的与时俱进的历程。
本文作者:朱颖心 教育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