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专门培养机械电机人才 今年招收新生四百多人高等教育部决定在上海建立南洋工学院而上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的工学院当中,有一所的命名与众不同,它的校名采取了向历史致敬的方式,它就是南洋工学院。在《1950年代的交通大学校门之变和校牌之迁》一文中,我提供了1956-08 第 2626 期 总第 2626 期《解放日报》。该期报纸在头版重点报道了高等教育部决定在上海建立南洋工学院。适应实现上海工业方针的需要

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曾经组建或成立了大量工学院,这些工学院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大行政区、一个是所在城市。比如:

著名的四大工学院即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大连工学院。他们都是原来某大学的工学院独立建校或者多所大学的工科专业合并组建的。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1)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2)

当然还有大量的专业工学院,比如轻工业学院、纺织工学院等等。

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批工学院,乃至包括上世纪晚期更名为工学院的华北工学院等校,现在基本上都改名了。而现在的常州工学院、厦门工学院、河南工学院等,都是晚近升格或者独立的,校名的设定算是对当年那批“工学院”校名消逝的纪念。

而上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的工学院当中,有一所的命名与众不同,它的校名采取了向历史致敬的方式,它就是南洋工学院。

在《1950年代的交通大学校门之变和校牌之迁》一文中,我提供了1956-08 第 2626 期 总第 2626 期《解放日报》。该期报纸在头版重点报道了高等教育部决定在上海建立南洋工学院。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3)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4)

适应实现上海工业方针的需要

高等教育部决定在上海建立南洋工学院

专门培养机械电机人才 今年招收新生四百多人

本报讯 高等教育部决定在上海新建一所高等工业学校——南洋工学院。专门培养机械、电机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目前正积极进行筹备工作。

高等教育部是根据实现“充分利用、合理发展”上海工业方针,需要培养机械、电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而决定设立这所学校的。原来培养这些人才的交通大学已开始迁往西安,支援内地工业基地的建设。为了继承交通大学过去的传统(交通大学原名南洋公学、南洋大学),学校命名为南洋工学院。

南洋工学院今年招收新生四一五人,暂委托上海造船学院代办一年。学院的师资主要从交通大学抽调。此外,上海的几个兄弟院校也正在抽调一部分师资支援。

为了积极做好学院的筹备工作和开学筹备工作,南洋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业已成立,由刘季平为主任委员,彭康、陈石英、陈大燮、胡辛人、李广仁、宋季文、舒文、李向群、万钧、杨楢、顾理等十一人为委员。”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适应实行上海工业方针的需要,高等教育部决定在上海建立南洋工学院 1956-08 第 2626 期 总第 2626 期 出版时间:1956年8月30日,部分文字由博主蔓香源整理)

南洋工学院的建设决定,是在交通大学西迁的历史大背景下出台的。

据苏庄副校长1956年6月29日在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汇报:到北京高教部参加一次党组会议,以后给部长、工业司等谈了,他们意见还是要搬家,同时照顾上海需要,要留下小摊子,但也不是非留不可,作决定还是上海市委的意见。今后任务很重,最少13000~15000人,交大不要削弱,将来可能有更重要的任务来,到西北去要作精神准备。

1956年6月27日,上海市委以特急电报向中央反映关于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称:“去年春季为考虑国防条件及工业大学的合理分布,高教部提出交大西迁,我们当时曾建议交大西迁后为上海留一分校,或交大仍留上海,而为西北筹设新校,逐步一分为二,兼顾上海、西北。以后决定全部西迁,并即在西安筹建新校,交大原址留给新办的上海造船学院,我们曾经同意。上月在京从事科学规划的专家,以交大西迁将影响学生质量、科学研究,特别是培养无线电人才的任务,要求改变部署,停止迁校。我们根据总理、富春同志、高教部的指示,会同交大负责同志就以下三个方案进行具体研究:......(三)我们权衡了以上两个方案的利弊以后,认为在目前条件下较好的办法是:交大仍按原计划西迁,即自今年开始,由交大负责为上海筹建一所新的电机机械大学。”

上述电文中共中央交高教部提出意见。7月3日高教部党组书记杨秀峰呈文国务院二办并报总理:“关于交通大学内迁问题,根据总理指示,我部党组进行了研究并征求了上海市委的意见,都认为仍按去年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决定内迁西安较好,理由如下:......但是从上海考虑,的确也还需要有一所机电性质的高等工业学校,我部去年决定交大内迁时,这些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密。为了弥补这一缺点,经与上海市委商洽同意拟在交通大学内迁后,在上海留一个机械电机方面的摊子,从1957年招生,然后逐渐发展成为机电方面的高等工业学校,这个学院由交大负责筹备。”

中央经研究后决定对报告内容予以采纳。1956年7月12日,高教部部长杨秀峰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口头指示,批注:“总理指示,同意搬,必须留一个机电底子,以为南洋公学之续”。这就是在上海筹备南洋工学院的由来和依据。

1956年8月25日,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交大在迁校同时,又在交大徐家汇原址成立了南洋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并以该院名义招收新生415人,“暂委托上海造船学院代办一年”。

1957年8月4日,中央对迁校方案作出调整:“一致同意在上海筹办的南洋工学院撤销,并入交通大学上海部分。上海造船学院则与交通大学采取合作形式,保留校名,但行政上由交通大学统一领导,对外联系工作也统一于交通大学。在交通大学统一领导下,造船学院保留管理教学工作的小院部,处理日常一般教学行政事务。”1957年9月13日,《高等教育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关于交通大学迁校及上海造船学院、南洋工学院合并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原第一机械工业部核定的上海造船学院(包括南洋工学院)今年度的全部预算,通过财政部划转高教部预算以增列交通大学的年度预算。......由上海高教局垫付的南洋工学院筹备处的经费,除1-8月份的工资,附加工资及有关消耗性的维持经费,仍由上海高教局列入预算核销,购置固定资产性质的设备费的垫款由上海高教局和原南洋工学院筹备处的主管人员核对清楚,双方签证列单报送高教部在增加交通大学的上海造船学院预算中扣抵转账。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5)

《交大》报迁往西安后,交大上海部分改出《交大•增刊》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6)

1957年9月9日《交大•增刊》第48期对交大、船院、南洋工学院三校合作合并联欢大会的报道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7)

19570126《交大•增刊》第8期对交大和上海造船学院治安保卫委员会成立的报道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8)

570618《交大•增刊》对《交大迁校问题》的报道

我们要保护交大不但有六十年历史,而且有六百年历史

总理曾转达别人的看法“交大是骄而大”、“交大应该警惕”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9)

19570426《交大•增刊》报道学校讨论迁校问题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10)

19570710《交大•增刊》报道迁校问题和彭康报告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11)

老牌的四大工学院,当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工学院(12)

上海造船学院出版的《船院》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