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注解:周易全解之系辞
周易全解注解:周易全解之系辞这句话是说 乾坤和天地一样 也是一尊一卑。“天尊地卑”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一高一下 是对立的;另一层意思是一主一从 也是对立的。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易则易知 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 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 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 而成位乎其中矣。【详解】第一章开宗明义对《周易》全书作了全面的、纲领性的介绍和说明。共分三节:从“天尊地卑”到“吉凶生矣”是第一节 根据“《易》与天地准” 说明《易》中的乾、坤是对立的 兼及《易》中的其他有关问题;从“在天成象”到“坤道成女”是第二节 根据“《易》与天地准” 由天地的统一及变化 说到乾坤的统一和变化;从“乾知大始”到“而成位乎其中矣”是第三节 把乾坤的哲学思想应用于社会。总之 全章的大意 用《易经》本身的话说 就是讲天道、地道和人道;用现代哲学语言说 就是
第一章
【原文】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易则易知 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 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 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 而成位乎其中矣。
【详解】
第一章开宗明义对《周易》全书作了全面的、纲领性的介绍和说明。共分三节:从“天尊地卑”到“吉凶生矣”是第一节 根据“《易》与天地准” 说明《易》中的乾、坤是对立的 兼及《易》中的其他有关问题;从“在天成象”到“坤道成女”是第二节 根据“《易》与天地准” 由天地的统一及变化 说到乾坤的统一和变化;从“乾知大始”到“而成位乎其中矣”是第三节 把乾坤的哲学思想应用于社会。总之 全章的大意 用《易经》本身的话说 就是讲天道、地道和人道;用现代哲学语言说 就是讲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下对三节传文逐一加以说明。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这句话是说 乾坤和天地一样 也是一尊一卑。“天尊地卑”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一高一下 是对立的;另一层意思是一主一从 也是对立的。
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
“陈” 是排列的意思。这句话是说 在自然界中 事物是由卑到高排列的;在《易经》中 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也是由卑到高即由初到上排列的。各爻的位置不同 贵贱也就不一样。
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
“动静”说的是自然界 自然界事物有动有静 产生变化。“刚柔”说的是六爻 六爻有刚有柔 与自然界有动有静是一样的。
为什么说它是讲六爻的呢?因为“动静”说的是变化 “刚柔”说的也应是变化。根据《系辞传上》:“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及《说卦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正是言变的。所以 它是讲六爻 不是讲卦。
这句话实际上是说 自然界事物有动有静 在《易》中 六爻有刚有柔 象征自然界中的动静。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
《周易本义》说:“方 谓事情所向 言事物善恶各以类分。”朱熹把“方”、“物”解释为“事物” 这是不错的。实际上 这讲的是社会上的问题。“物”作人物讲 “事”作事业讲。人物是有群的 有男有女 有贵有贱 可分出许多群 这叫做“物以群分”。从事业来说 有读书的、做工的务农的 有许多种类 同类的聚在一起 这叫做“方以类聚”。
但是 这只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说“物以群分” 从同群来看 则是合的;说“方以类聚” 而类与类则是有分别的。它表明什么呢?事物有相同的 有不同的 即表示同异。有同异 就有是非;有是非 就有利害;有利害 就有得失。而在《易》中 得失用吉凶作标志 因而 由于客观事物的异同 便产生了吉凶。
总之 这段话是说 事物有同异 因而有利害 有得失 在《易经》中 吉凶就产生了。
以上为第一节。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在天成象” “象”是什么?我认为“象”是三辰 就是日月星。
“在地成形” “形”是什么?我认为“形”是五行 就是水火木金土。
《系辞传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就是说天地最大的功德是产生万物。万物是怎么产生的呢?既要有天的三辰 首先是太阳的光和热;又要有地的五行 首先是土壤与水分。没有天不行 但是光有天也不行;没有地不行 但是光有地也不行。必须是天地结合 正如泰卦《彖传》所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变化见矣” 是说天地产生万物和万物自身的变化。
是故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
朱熹说:“此言《易》卦之变化也。”这话是对的。因为它既讲“刚柔” 又讲“八卦”嘛!但是朱熹又说:“六十四卦之初 刚柔两画而已。两相摩而为四 四相摩而为八 八相荡而为六十四。”这样说则不确。
我疑“刚柔相摩”是说乾坤相交而产生六子 《说卦传》说“乾天也 故称乎父;坤地也 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 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 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 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 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 故谓之少女”是其证;“八卦相荡”是说八卦相交而产生六十四卦 《系辞传下》说“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是其证。
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这段话 我认为可以用《论语》“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来解释。实际上 “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讲的就是“四时行焉”;“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讲的就是“百物生焉”。
“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 如果用屯卦《彖传》“雷雨之动满盈”相对照 就可以看出 这是说乾坤开始相交时有雷有电 刮风下雨。
“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就是《系辞传下》第三章中所说的“日往则月来 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 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是说乾坤统一以后产生的万物有男有女。“男”“女”可以看成是雌雄、牝牡 而不是指人类。因为草木、禽兽也有男女。万物产生 得于乾道的成男 得于坤道的成女。
以上为第二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