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渐次集合形成的二十万大军,将既乏守军、又无援兵的大隋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年仅十三岁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就这样成了釜鱼困兽,烹煮由人。进入关中大地,局面立即就明朗了许多,开始只有三万人的队伍也滚雪球般迅速壮大,于那年十月兵临长安。·蔡磊·第八章 土崩瓦解六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1)

“进入隋都的李渊将原来住在东宫的代王杨侑迁入大兴殿,自己居长乐宫,并与民约法十二条,宣布废除以前的一切苛法暴令。打败了王世充的李密瓦岗军内部又出现了麻烦,差点让人还在、心不死的手下败将王世充,也像李渊那样来个坐收渔利。”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2)

|《大唐月》最新修订版

|《大河上下》

——隋唐风云之关陇往事

·蔡磊·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3)

第八章 土崩瓦解

进入关中大地,局面立即就明朗了许多,开始只有三万人的队伍也滚雪球般迅速壮大,于那年十月兵临长安。

渐次集合形成的二十万大军,将既乏守军、又无援兵的大隋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年仅十三岁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就这样成了釜鱼困兽,烹煮由人。

都城被围了将近两个月。

以李渊当时的实力而言,不是不能打,也不是不想打,也不是打不下来,而是他始终无法摆脱自己身为大隋老臣重臣的历史和现实,还有那么一些心理障碍。

同时也还有再等等看看,待形势进一步明朗后再定取舍的考虑。

为此,李渊还特地派人向城内表明了自己依然尊隋的意思,显然是想兵不血刃进入大兴都城。

如此掩耳盗铃,自然未见城里答复。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4)

|李渊还是在乎“名不正则言不顺”的这件事......|

这边李渊兵临隋都围而不打,那边李密的瓦岗军又是另外一番情景:

先是已自称为“长乐王”的窦建德在河间郡打败了率军三万、要南下参加对李密围剿行动的大隋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

薛世雄负伤,与亲随数百人狼狈逃窜,不久即撒手人寰,使得奉杨广之命前往东都会剿李密瓦岗军的官军失去了统帅。

大捷之后,窦建德又表示愿受李密领导。主动归附李密瓦岗军的,还有其他各部农民军。由于山东、河南连发大水,饿殍遍野,李密派人袭占了黎阳官仓,又一次开仓赈灾,结果饥民蜂拥,官吏归附,不但队伍多了,地盘也扩大了许多。

这时又有来自泰山的道士徐洪客献计:认为围攻东都得不偿失,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以成功。不如乘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流东指,直向江都,执取独夫,号令天下。

计是好计,但李密依然是难以采纳,东都久攻不下,若再中途退兵,岂不颜面尽失地位难保?

李密骑虎难下。

杨广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薛世雄败后,再派王世充为官军统帅,领十万大军向洛口瓦岗军总部进击,迫使李密进行决战。

第一仗双方各有胜负:瓦岗军大将柴孝和阵亡,但王世充的大营也差点被李密端掉。

双方整军再战是十一月初九的事。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5)

|王世充们太过相信“成王败寇”的骗人说法了......不能只为自己,你得考虑“股东们”的利益|

也就是同一天,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再经过十余天的强攻,隋都大兴城被李渊攻克。大举攻城之前,李渊曾严令诸军“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

战斗十分激烈。

率军守城的大隋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和京兆郡丞骨仪为了表示城在人在、城破人死的决心,甚至派兵将李渊在附近武功的祖坟宗庙尽皆凿毁,用以激励士气。

结果城破后两人被李渊所斩。

值得注意的是李渊终于撕破脸面下令强攻的时机。

那正是李密与官军第一次大战后的第二天。

王世充十月二十五夜渡洛水,扎营于黑石,第二天也就是二十六日,亲率精兵列阵向李密挑战。

由于地势对李密的骑兵不利,这才有了初战不利,瓦岗军大将柴孝和溺洛水而亡的事情。

但李密很快就亲率精骑策马直取扎在黑石的官军大营,王世充狂奔四十里回救,瓦岗军斩首三千余级。

那一次王世充全线崩溃,大败西逃。

而李渊下令攻城恰恰是在这一天之后的二十七日。

进入隋都的李渊将原来住在东宫的代王杨侑迁入大兴殿,自己居长乐宫,并与民约法十二条,宣布废除以前的一切苛法暴令。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6)

|李渊做事的周到决定了获得了前朝势力和新势力的共同支持,不做天子都不行|

打败了王世充的瓦岗军内部又出现了麻烦,差点让人还在、心不死的手下败将王世充,也像李渊那样来个坐收渔利。

事情还是和权力有关。

翟让是自己主动把盟主之位让给李密的,但一直有人劝他夺回实权,为人忠厚的翟让一直没有同意。

但其兄长翟宽却不乏怨气,不止一次地嘟囔说: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

这话传到李密那里,还能没有想法?

于是,本该是大败王世充后的庆功酒变成了一次伏兵暗藏的鸿门宴。翟氏兄弟成了刀下之鬼,其部众被李密分与其他部将,事态很快平息了。

此事虽说没给官军可趁之机,但却未必没有让李渊感到一些什么——争权夺利祸起萧墙从来都是大忌,更何况还是胜负未定的前线军中?

李密的鸿门宴是十一月十一日的事。

四天之后,李渊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遥尊远在江都的表弟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并替傀儡皇帝改了一个很有些标榜意味的年号:义宁。

两天后,李渊学着当年杨坚的样,由长乐宫入住大兴殿,让傀儡皇上杨侑任自己为“假黄钺、使持节、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进封唐王。

水涨船高,李建成也随之成了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则成了齐公。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7)

|今世今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的群雕:晋阳龙兴|

活像是三国时面对曹操的汉献帝,还像是当年面对自家祖父的北周静帝宇文衍,大隋傀儡皇帝杨侑只能按照李渊之命,鹦鹉学舌一般可怜巴巴地下诏:

“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位无贵贱,宪章罚赏,咸归相府。”

而他自己的任务就只剩下“唯效祀天地”,与鬼神打交道了。

越是春风得意就越是春风拂面,紧靠着京师长安一带的榆林、灵武、平凉、安定诸郡都纷纷遣使请降,无疑又为凯歌高奏的李渊进一步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大业十四年(618年)正月初一,按着李渊的意思,杨侑再次下诏:诏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

消息传到江都,不知是要邀功请赏,还是要准备李代桃僵,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江都宫中,宇文氏兄弟发动政变,已被李渊尊为太上皇的大业天子杨广,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

那些人本来是要动手的,面对曾是自己身边近臣亲随的臣子和骁果勇士,死到临头的皇上依然不失天子尊严,厉声呵斥: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

鸩酒就是毒酒,是他自己早就备下的,并曾告诉过宠幸的美姬说:若贼兵来了,你们先饮,然后我饮。

但那时候一切都乱了套了,左右美姬也星奔云散不知去向,而那些人又等得不耐烦,他只得解下自己身上一条丝带,捧在手里呆呆地看了一会儿,那时候的杨广可谓思绪万千,他要死了,他就要死了,他真的就要死了。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8)

|对杨广来说,就是死也得是一次“盛装演出”......|

曾经是代天牧民万众敬仰的真龙天子,如今却要以这样的方式终结下场,究竟是谁之罪?

朕是皇上,没有朕的皇命,这些平日里只配叭儿狗一般,围着朕摇尾乞怜的奴才们怎么敢对皇上下手?!

皇天后土,天命在身,芸芸众生,朕乃至尊,可为何风云突变,朕自己都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呢?

曾经无数次想过的问题,一时间又齐聚胸间脑海,可依然是乱糟糟什么也想不清楚,想不明白,恍惚之间,一句古话倒是洪钟大吕般轰然作响:

德不配位,国有灾殃!

德不配位,国有灾殃!!

那些人又在催了,杨广一狠心,眼睛也闭上了,将丝带交给那些人,听任他们将它套上自己的脖颈。

丝带越勒越紧,脸已经涨到青紫,杨广费力地吐出一句话——这话他早就想说了,也早就该说了,但却碍于情面一直说不出口,如今可是最后的机会了——终于,他颇为费力地说出了那句堵在胸间许久许久的大实话:

我实负百姓。

他就这样死了。

那一年他刚好五十岁。

再后来他就成了隋炀帝,一个大名鼎鼎的昏君暴君加亡国之君,就成了他留给世人的千年不变的最后造型。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9)

|杨广说“我实负百姓”这句话的影视造型|

其实,事变发生前,萧皇后不止一次得到了消息。

刚开始,皇后还让人去直接报告皇上,报信人却被皇上杀了,理由竟然是说这话的人就该死。

后来,再有人来报告类似消息,皇后也只淡然一笑,神情凄然:天下之事,势所必然;大势所趋,无可救药。皇上已然不爱听了,那还说什么说? 随他去吧。

皇上死了,宇文氏等人倒是没有过分为难萧皇后,只是让她随军而行。

宇文氏乱军被窦建德所败,萧皇后也成了俘虏。

成了俘虏的萧皇后其实是一块烫手山芋,不能杀,也不好养,后来还是突厥处罗可汗将皇后接了过去。

直到大唐贞观四年,才又被贞观天子李世民派人接回京师长安。

萧皇后的后事也是大唐天子李世民操办的,而且将其灵柩送至江都,与当初草草埋葬的炀帝合葬一处,也算是魂兮归来夫妇相伴。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10)

|萧皇后老年影视造型|

江都宫变之后,仅仅过了十余天,李渊就给自己进位相国,加九锡,赐殊物,加殊礼,改丞相府为相国府,还给自己自高祖以下的四代先人再立宗庙。

四月十七日,相国府以银符取代竹符。

五月十五日,以杨侑之名再次下诏,诏李渊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王后王子爵命之号,一遵旧典。

五月二十日,伴随着隆重庄严的仪式,李渊在已由隋之大兴城改为长安城的太极殿(亦由隋之大兴殿改名而来)前殿即皇帝位。同时设坛于长安城南,柴燎告天,大赦天下,改隋之义宁二年为大唐武德元年。

又是一次水涨船高,世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被封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至于已经禅让逊位的隋炀帝之孙杨侑,则被封为鄢国公。

再两年后,年仅十五岁的鄢国公杨侑驾崩。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11)

|杨侑的影视造型|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能有什么不治之症?就是拿脚趾头想,都不难明白,究竟是什么人、又是因为什么要了他的小命。

天下就这样由杨姓改成了李姓。

掐起指头,细细地算,前后不过三十来年,历史就这样又完成了一次王朝兴衰更替的轮回。

尤其是最后一幕,更是剧本一样,剧情一样,不一样的,只是角色的姓名换了。

这也是命。

宿命。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12)

「链接」

嘉慧书屋

杨广被宇文化及架空:大河上下上卷第八章.六(1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