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产业工人有了新使命:创造小确幸
在新时代产业工人有了新使命:创造小确幸虽然建筑工地的女职工人数较少,但团队也为她们送去无微不至的关怀。卢义明不仅与团队成员、高级政工师余亚双共同策划创建上海市四星级爱心妈咪小屋,还为208名女职工购买特疾保险,定制专项体检套餐,保障了女职工身心健康。在女职工素质提升、职业规划方面,余亚双为其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她们展现建筑行业女职工特色——公司今年已有10几名女职工取得建造师、经济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像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她们以女性力量不断创造“小确幸”,为的就是让员工感到幸福。河南发生暴雨洪灾,她们“豫”难而上,为中建七局总部以及兄弟单位及时支援力量。由于上海离河南车程长达10小时,工会工作部执行经理、团队成员仲广幸当即组织公司在江苏徐州的“睢宁万达”项目人员向河南运送抽水泵、矿泉水以及食品等短缺物资,打响了“6小时分秒必争,700公里紧急驰援河南”的“保卫战”……16年前,凭着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的专业技能,卢义明一
来源:中工网
充满活力、充满干劲、充满激情,在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工会工作部有这么一支勇担责任的小团队,3名80后女性成员以点点滴滴的付出创造出不计其数的“小确幸”,为公司1600多名员工、2万多名工人成就“大幸福”,为其生活保障、业务技能提升吹响了不断进取的号角。小团队蕴藏着大能量,这支队伍也因此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幸福号”班组,她们始终要求自己以为人着想的善良、大事难事的担当、无需提醒的自觉以及植根于心的修养,竭尽全力为公司服务。“我们就是3个‘女汉子’。”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工会工作部负责人、工程师卢义明笑道。
工会工作部作为公司核心职能部门,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实行“零距离”服务工作法,肩负重担;搭建建功竞赛平台,助力生产……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精神 在平凡的岗位上迸发出了绚丽的火花。
尽心竭力打造服务平台
16年前,凭着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的专业技能,卢义明一毕业就加入了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投身“重庆鸡冠石污水厂”项目的一线施工现场。睡过炎热的板房、受过寒冷的侵袭,正是这样的宝贵经历让她不断成长,在掌握诸多施工现场知识的同时也更能体会广大基层一线职工的辛苦与不易。“我想为广大职工搭建服务平台,为他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2019年加入工会工作部后,卢义明带领团队将之付诸实践。
2020年初新冠疫情拉响警报,防疫物资告急,团队全体成员放弃春节休息时间,主动提前返岗,24小时不间断紧急联系供应商。在寒冷的凌晨,没有空调取暖,没有时间喝水,她们冻僵的手里只有电话,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在4天时间内多渠道购置紧缺口罩56.05万只,及时发放到公司员工手中;没有人帮忙,她们凭借一己之力一趟趟地搬运酒精、消毒液等物资。在艰难时期对责任的坚守,感动了整个公司:一条短信、一次问询电话、一次消杀、一次探望、一封慰问信、一场座谈、一套防疫装配、一个阵地、一份礼包、一份清单,在这种“零距离”的服务中,群众所需即她们所向。
为全力保障公司所属68个项目的一线工人返岗上岗,保证项目顺利复工复产,卢义明带领团队发起“春风行动”。由于不少工人远在四川、湖南、安徽、河南等地,她们组织了46辆爱心大巴一对一站点接工人安全返岗就业,100%助力企业复工达产。
像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她们以女性力量不断创造“小确幸”,为的就是让员工感到幸福。河南发生暴雨洪灾,她们“豫”难而上,为中建七局总部以及兄弟单位及时支援力量。由于上海离河南车程长达10小时,工会工作部执行经理、团队成员仲广幸当即组织公司在江苏徐州的“睢宁万达”项目人员向河南运送抽水泵、矿泉水以及食品等短缺物资,打响了“6小时分秒必争,700公里紧急驰援河南”的“保卫战”……
虽然建筑工地的女职工人数较少,但团队也为她们送去无微不至的关怀。卢义明不仅与团队成员、高级政工师余亚双共同策划创建上海市四星级爱心妈咪小屋,还为208名女职工购买特疾保险,定制专项体检套餐,保障了女职工身心健康。在女职工素质提升、职业规划方面,余亚双为其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她们展现建筑行业女职工特色——公司今年已有10几名女职工取得建造师、经济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建功竞赛搭建成才平台
“守住匠心,对我们团队的成员、一线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工人来说,都极为重要。”卢义明表示,只有练好“看家本领”,才能在建筑行业走向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技能强国之路。因此,为响应长三角建功竞赛的整体部署,积极动员一线人员建功新时代、发挥主人翁意识、高质量高产出的要求,团队根据建筑行业技能特性,为广大职工设计、开展诸多包括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在内的建功竞赛,旨在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进而提升其成就感和幸福感。
从方案设计、组织动员到实施考核、表彰兑现,每一场劳动竞赛大约历时3个月,在环环相扣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比一创”即“比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建设进度、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创和谐团队”的要求,竞赛以小组形式展开,最终对达到施工质量规范、节省施工材料等成果的小组予以奖励,达到保障项目工期的双赢效果。2021年团队共组织开展诸如“南京超高层”等11个劳动竞赛项目,参赛人数达3000余人,累计超出计划产值1.05亿元,超出计划回款9000余万元。
为了给砌筑工、架子工、钢筋工等一线工人打造技能成才平台,团队为其组织多场技能竞赛:从赛前的“带薪培训”到层层选拔,直至到上海市甚至河南省参赛,不少一线工人实现了自身价值,成就感与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在安徽阜阳某项目上脱颖而出的一线工人董亮平是一名砌筑工,代表公司参与上海市砌筑工大赛时回到家乡,不仅获得了上海市第三名,还见到了久违的家人。“非常感谢公司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参赛之余还能回一趟家。”他激动道。
通过各类建功竞赛活动,团队为公司共创国家级荣誉1项,省(部)级荣誉11项,市(局)级奖项37项。在此基础上,团队为职工创建11个创新工作室,鼓励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革新、小建议”等创新创效活动,荣获局级创效成果奖8项,上海市一线职工发明专利奖6项,国家级BIM创新创效三等奖1项,助力公司不断取得新突破。
小确幸托起大幸福。辛勤与汗水,凝聚成工会人的荣耀。这支“幸福号”班组以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突出的工作业绩,先后荣获上海市合作交流系统工人先锋号,河南省建设工会“先进单位”,局级、公司“先进集体”,中建七局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成为公司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开启了一扇闪亮的行业文明示范窗口。未来,她们将致力于打造工会品牌,进一步为爱心公益、扶贫帮困也贡献一份“她”力量。
(据劳动报消息 朱姗姗)
责任编辑:朱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