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八条金律,於陵拾李有官不做
鬼谷子八条金律,於陵拾李有官不做他接连咽了三次,才把那李子咽下去。然后,他的耳朵才能听得见,眼睛才能看得见。他看见井边有个李子,可那李子已经被蛴螬(读qí cáo,金龟子的幼虫)吃掉一大半。可他饥饿难耐,还是爬了过去,拿了那李子过来吃。楚王念其有才,先后想招他做国相,他不肯,便再次出逃,隐居于长白山中,终日为人浇灌园圃。这样,陈仲子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他“立节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从来都不会求别人施舍。有一年,赶上闹饥荒。仲子断粮三日,饿得耳鸣眼花。
战国时期有一贤士名陈仲子,是齐国贵族田氏的后裔。
陈仲子的学问在当时齐国的“稷下宫学”中很有影响力,他在邹平长白山下独立开创了“於陵学派”,并著有《於陵子》一书,荀子将其归为战国六大家之一。
但这个大知识分子有个特点,就是不食人间烟火。
陈仲子的哥哥是齐国的卿大夫,每年俸禄达万钟之多。仲子认为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禄,于是与妻子迁往楚国於陵,自称是於陵仲子。
楚王念其有才,先后想招他做国相,他不肯,便再次出逃,隐居于长白山中,终日为人浇灌园圃。
这样,陈仲子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他“立节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从来都不会求别人施舍。
有一年,赶上闹饥荒。仲子断粮三日,饿得耳鸣眼花。
他看见井边有个李子,可那李子已经被蛴螬(读qí cáo,金龟子的幼虫)吃掉一大半。可他饥饿难耐,还是爬了过去,拿了那李子过来吃。
他接连咽了三次,才把那李子咽下去。然后,他的耳朵才能听得见,眼睛才能看得见。
是故,有“三咽李螬”之说。人们还用“於陵拾李”来形容那种穷困至极的贫士生活。
唐朝柳宗元认为仲子是廉士,以其自励,说:“退想於陵子,三咽资李螬。”
据说仲子后来居然给活活饿死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孟子承认陈仲子是一个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但对于陈仲子的廉洁,却觉得做得太过分了!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下》中说:要想将他所持的廉洁扩展到衣、食、住、行一切方面,那只有变成蚯蚓才能做到。蚯蚓,在地上吃干土,在地下喝泉水一切都不求人。而陈仲子住的房子,是像伯夷这样的人造的呢,还是像盗跖这样的人造的呢?他吃的粮食,是像伯夷这样的人种的呢,还是像盗跖这样的人种的呢?这些都还不知道呢。
唉!孟子说的可真是大实话:就算蚯蚓再廉洁,人又哪能像蚯蚓那样藏头缩尾活着呢?
摘录:
《孟子·滕文公下》短落:“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晋·皇甫谧《高士传》段落:“陈仲子,齐人。其兄载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於陵,自谓於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中李实之虫者,三咽而食。”
《孟子.滕文公下》段落: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