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纯碱化学名为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小苏打。纯碱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浅红),有吸湿性。最近几年纯碱产能、产量呈现双降态势,今年烧碱产量创历史新高。受房地产行业调控影响,玻璃行业景气度回落,导致纯碱需求几无亮点;采暖季氧化铝产能受限,但年后开工率恢复或出现烧碱供给紧张;经历产能重组后的PVC行业产能温和释放,年后开工率回升拉动液氯需求,但中短期看烧碱、液氯失衡情况仍在。1 纯碱产量二连降

纯碱、烧碱合称为两碱,是基础化工主要的产品,在化工工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两碱化工的产业链较为复杂,下游的应用需求跟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从产业链角度去分析相关化工企业,两碱是绕不过的山。今天风云君就和各位老板们聊聊这两大化工产品。

本文要点提示:

因两碱化工的产业链均是环保严监管的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受冬季采暖限产的影响,产业链上下游开工率偏低,一旦年后全线恢复将刺激两碱产能释放。

最近几年纯碱产能、产量呈现双降态势,今年烧碱产量创历史新高。

受房地产行业调控影响,玻璃行业景气度回落,导致纯碱需求几无亮点;采暖季氧化铝产能受限,但年后开工率恢复或出现烧碱供给紧张;经历产能重组后的PVC行业产能温和释放,年后开工率回升拉动液氯需求,但中短期看烧碱、液氯失衡情况仍在。

1 纯碱产量二连降

纯碱化学名为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小苏打。纯碱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浅红),有吸湿性。

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纯碱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游主要为玻璃、轻工与印染、洗涤剂等,其中玻璃行业的需求最大,占总需求的55%左右。纯碱产业链如下: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1)

纯碱的需求结构如下图: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2)

限于统计数据,下文主要分析玻璃和合成洗涤剂的需求变动情况。

(一)成本构成

纯碱的主要成本为原盐和煤炭,原盐价格一般比较稳定,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生产工艺不同,纯碱的成本有所不同:

氨碱厂家:吨碱=煤耗0.5吨 电耗170度 原盐1.5吨 合成氨0.04吨 焦炭90千克 石耗1.2吨 300元;

联碱厂家:煤炭1.6-1.7吨 电耗500度 原盐1.2吨 合成氨0.345吨 300元。

以上两种生产工艺的主要成本集中在煤炭、电力、原盐等,因此,煤炭、电力、原盐的价格变化对纯碱的成本变动有直接影响。

(二)产能情况

2004-2013年,我国纯碱行业快速发展,产能从2004年的1300万吨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3156万吨,而同期需求增速有所下滑,消费量维持每年约2-3%的增长,出口占比稳定在7%左右。

2010年工信部出台了纯碱行业准入条件:

氨碱厂设计能力不得小于120万吨/年,其中重质纯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80%。联碱厂设计能力不得小于60万吨/年,其中重质纯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60%,必须全部生产干氯化铵。天然碱厂设计能力不得小于40万吨/年,其中重质纯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80%。该准入标准出台之后,纯碱产能的高速增长随之结束。

2015年以来,纯碱出现产能、产量双下降产能利用率攀升的情况,2018年受“环保回头看”以及停产检修等影响,产量有所下滑。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3)

随着2016年以来环保严监管的开启,纯碱在供给端和下游需求端都出现了收缩。

2018年上半年无新增产能,预计未来两年新增产能不超过200万吨,行业内淘汰落后产能、中小产能重组等将退出180-210万吨产能。

在目前的出口形势下,未来两年,纯碱产能维持略有过剩但是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主要是冬季限产导致春季下游开工率回升快速拉动纯碱需求,而导致部分地区纯碱供给紧张。

煤炭价格在2015年4季度触底后,随即迎来快速上涨,由此引发下游行业成本快速上涨,纯碱价格也跟随震荡上涨,见下图: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4)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能收缩等多重因素影响,2016年下半年以来纯碱价格呈现震荡上扬的趋势。纯碱出厂价的上涨有利于改善生产企业的盈利情况。在需求结构没发生根本改变之前,纯碱的需求主要还是看玻璃行业的景气度。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我国2017年纯碱表观消费量为2577万吨(年产量2716万吨左右),同比增长7%,主要归功于纯碱行业下游玻璃需求,造纸和印染等行业的景气提升。国家统计局显示2018年1-11月份纯碱累计产量是2350.4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278万吨,产销率为96.92%。

1、玻璃产量及价格变动情况

玻璃是纯碱最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占纯碱总消费量的55%左右,因此玻璃产业的变动直接影响纯碱的市场变动。玻璃消费主要来自建筑和汽车,建筑行业占玻璃需求的72%。因此,房屋竣工面积与平板玻璃产量存在一定关系,见下图: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5)

来源:国家统计局 市值风云吾股大数据整理

从上图可看出,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略微领先平板玻璃产量累计同比,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蓝框),平板玻璃增速(蓝框)跟随下滑,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红框)上行,平板玻璃增速(红框)跟随上行。

也就是说,可以把房屋新开工面积作为平板玻璃产量波动的一个同步确认指标:当下一轮房屋新开工率大幅上扬时,将带动玻璃产量增速上行。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6)

来源:国家统计局 市值风云吾股大数据整理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7)

来源:国家统计局 市值风云吾股大数据整理

从上面两图看,平板玻璃产量的增速已经下滑,未来2年在房地产投资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平板玻璃维持在80000万重量箱的规模,对纯碱的需求相对稳定,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从玻璃的成本构成看,例如普通浮法玻璃的配合料(按照1重量箱即50公斤计算),需要消耗石英砂33.55公斤、石灰石2.96公斤、白云石8.57公斤、纯碱11.39公斤、芒硝0.55公斤、长石3.45公斤、碳粉0.03公斤等。其中纯碱占整体配合料的比重约为18.83%。

玻璃工业是纯碱的最大消费部门,20重量箱玻璃相当于1吨玻璃,每吨玻璃消耗纯碱约为0.2吨(产品的不同配合料的组成略有区别)。据此简单计算,80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需要消耗纯碱800万吨。

玻璃期货连一收盘价如下图: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8)

受制于下游需求疲弱,玻璃期货目前价格相对2015年底的阶段底部有所回升,但仍表现一般。

2、合成洗涤剂产量变动情况

合成洗涤剂(Syndet)是指由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和辅助组分混合而成的具有洗涤功能的复配制品。其形态主要有粉剂、液体、固体或膏体等,是由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和各种助剂(如三聚磷酸钠)、辅助剂配制合成的一种洗涤用品。

2002年到2017年,国内合成洗涤剂产量从328万吨增长至1266万吨,年复合增速为9.41%。2014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后,增速下滑明显,2015、2016年保持3%左右的年增速,2018年以来受环保督查、企业夏季检修等因素影响,前11个月洗涤剂产量增速同比大幅下滑近30%。

市场预计2018年合成洗涤剂年产量在1020万吨左右,未来两年或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近几年洗衣液销量增速明显,对洗衣粉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洗衣粉作为基础的洗化用品增速放缓,也直接导致对上游纯碱的需求减少。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9)

合成洗涤剂一般采用纯碱、三聚磷酸钠、纤维素、黄酸,1:1:1:1的配比,据此简单测算(不考虑循环和废渣),1000万吨洗涤剂需要250万吨左右纯碱。

综上测算,平板玻璃和合成洗涤剂对纯碱的确定需求应该在1000万吨左右。

2 烧碱年产量逆势创新高

烧碱,化学名称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原盐方式获得烧碱,同步产生的还有液氯和氢气。

目前部分烧碱生产企业因没配套聚乙烯的生产线,导致液氯处理存在一定问题,受环保督查日益加强的影响,使得烧碱行业碱氯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

为了处理液氯问题,山东、山西等地企业在2016年以来一度出现倒贴运费的情况,因此,出现液氯市场价格为0的情况。

2018年烧碱行情受环保及安全影响,氧化铝等下游产品需求低于预期。

从成本及需求分布看,氯碱行业基本形成了北方区域生产,华东、华南消化的整体格局。

从主产品价格水平看,液碱、PVC上半年价格整体表现较好,盈利企业比例有所增加,西北地区企业成本较低,利润率或处行业较高水平,也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此种格局的进一步稳固。

烧碱产业链图谱如下: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10)

(一)成本构成

液氯与烧碱是氯碱产业的两大基础性产品。

氯碱生产的最主要原料是原盐,而电是氯碱生产的又一主要成本构成。盐资源与煤资源是发展氯碱产业的重要前提条件。

因此,从盐资源与煤资源分布看,我国氯碱产业主要集中于环渤海与西北西南地区。事实上,国内氯碱上市公司也集中这两大地域。

作为氯碱行业最主要的两大基础产品,液氯与烧碱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烧碱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冶金等领域,液氯主要应用于合成盐酸、其他有机与无机氯产品及PVC等行业。因此,氯碱与烧碱也被视为基础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盐是烧碱的主要生产原料,电力是烧碱的主要生产成本,原盐与电是烧碱的基本构成。不同的烧碱生产工艺使其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原盐消耗与电力消耗。

目前市场主要氯碱(烧碱)类上市公司基本全部为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工艺,主要原因就是,离子膜烧碱法生产工艺具有明显的低原盐消耗与电力消耗。

根据产业端的数据,离子膜烧碱法的吨碱耗电在2150-2350度之间,比隔膜法吨碱耗电少200度以上,蒸汽消耗是0.4吨(折百碱),耗原盐约1.25吨。

其中,工业用电的价格相对稳定,对烧碱企业而言属于刚性成本,占原材料成本的85%以上,原盐占原材料成本的12%左右,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存在一定的弹性。

化工板块利润预测:两碱化工业深度分析(11)

来源:生意社 市值风云吾股大数据整理

(三)下游需求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来源:生意社 市值风云吾股大数据整理

来源:生意社 市值风云吾股大数据整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