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崖州区三更村:喜迎二十大崖州区三更村
喜迎二十大崖州区三更村:喜迎二十大崖州区三更村修道路、整治人居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这几年来,三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环境好了,还要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壮大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才行。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三更村人多地少,种植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强有力的特色产业支撑。“种地不愁没水,种出了更高的产量了。”村民称道。在崖州区三更村的三角梅种植基地,村民韦少胡夫妇在精心养护、修剪三角梅。 李学仕 摄“过去村庄道路尽是泥泞,因为养牛,牛粪到处都是……”对于村子的变化,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昌深有体会:从前泥泞的道路、破旧的房子以及因为没有固定的办公楼场所,村里开会常常要在酸豆树下进行。2011年毕业后,王艳昌从广东回到海南,经大学生村官选聘来到了三更村。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发挥自己的才干,与村干部三天两头往市区里跑,积极推动的农综田洋项目改造工程,于2016年底率先完工,水库扩容3倍蓄水量,提水泵站向干渠
日前,在崖州区三更村的三角梅种植基地看到,五颜六色的三角梅花朵在晨光照耀下格外绚烂夺目。
这是风景更是“钱”景:2021年以三角梅种植产业项目为重点的村集体产业收入超过50万元。
目前该村的1.5万余亩芒果还在催花保果阶段,北京、吉林、福建等地的订单就已纷至沓来……
一个个亮眼的产业,一项项幸福账本,共同勾勒出三更村百姓幸福指数的上扬曲线,昔日的黎族小村庄,正阔步走在康庄大道上。
在崖州区三更村的三角梅种植基地,村民韦少胡夫妇在精心养护、修剪三角梅。 李学仕 摄
“过去村庄道路尽是泥泞,因为养牛,牛粪到处都是……”对于村子的变化,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昌深有体会:从前泥泞的道路、破旧的房子以及因为没有固定的办公楼场所,村里开会常常要在酸豆树下进行。
2011年毕业后,王艳昌从广东回到海南,经大学生村官选聘来到了三更村。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发挥自己的才干,与村干部三天两头往市区里跑,积极推动的农综田洋项目改造工程,于2016年底率先完工,水库扩容3倍蓄水量,提水泵站向干渠供水,解决了农民种植作物用水卡脖子的问题,全村5000亩的田洋全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
“种地不愁没水,种出了更高的产量了。”村民称道。
修道路、整治人居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这几年来,三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环境好了,还要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壮大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才行。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三更村人多地少,种植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强有力的特色产业支撑。
“要发展什么产业才好?”经过多番思考、多次调研,王艳昌将创新产业振兴路落脚点锁定在三亚的市花——三角梅上。
2018年,三更村成立三亚更享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专业公司 村集体公司 农户”的模式发展三角梅种植产业,租赁土地种植三角梅,将三角梅种植产业项目列为三更村集体产业。目前基地里的三角梅品种达30个,有红、黄、白等10种花色。
去年,以三更村三角梅种养项目为重点,强化班子成员带头致富思想意识,加强三角梅养护技术,联动政府和企业协助销售推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我们负责管护这些花,每个月有收入,日子也好多了……”村里有自己的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对于每天忙碌在花丛中的基地管理员韦少胡夫妇来说,奔向美好生活的“愿景”又近了一步。
和韦少胡一样,吃上“产业饭”的村民不在少数。据统计,三更村三角梅种植产业目前已带动劳动就业300人次,发放务工补贴约20万元。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乡村振兴的引擎。三更村的致富路才刚刚开始,如何将三角梅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来,立足于三角梅种植、科研基地的建设,致力打造集三角梅文化课堂、三角梅迷宫乐园等项目为一体的三角梅文化科普园,王艳昌和村“两委”干部也在细细谋划着。
“稳定推进三角梅种植基地向三角梅文化科普园研学基地拓展;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再增加20亩,建设有种植区、研学区、展示区等场所;与热科院加深合作,探索三角梅科普教育课程开发……”谈及如何做强产业“大文章”,王艳昌展望道:今年将在原有集体产业三角梅、精品西瓜等基础上再增加两到三个农业特色产品。为丰富全域旅游内容,经考察研究,决定开发种植功能彩色水稻基地、黄金木薯基地、百香果采摘基地、生态芒果园基地,为全域旅游提供更多观赏选择。
此外,在巩固好一产园区、基地等的基础上,探索一二产融合,开发木薯粉条加工,彩色稻米营养套装,精品芒果、西瓜、百香果礼盒等初加工产品,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带领乡亲父老奔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