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思维导图,强烈推荐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一书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思维导图,强烈推荐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一书我看了看此书的标价,也掂了掂书的重量,因为店主事先有声明,我的书一概按斤称。全书共18万字,此书分为四部分:一是湘西散记(共12篇文章),二是废邮存底(共7篇文章),三是云南看云(共6篇文章),四是偶感怀人(共5篇文章)。沈从文先生在沉思中前行,一个大棚突然扑入眼中,黄色的大棚,三面围了起来,仅仅北面的部分是敞开的,面向步行街,行人可以一眼就发现这里。沈从文先生的《湘西散记》我仔细地选着,小心地将每一本书放入眼中,一撂黄色封面的书籍映入眼帘,走进一看,我的心激动起来,心跳加速,满脸很热,我禁不住手也有些抖了起来,“沈从文”三个字跳进我的大脑,对于沈从文先生,我是“久仰”了,我不由得后退了三步,致以我最高的敬意!我拿起一本,是《湘行散记》,打开扉页,有关于沈从文先生的介绍:“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随后,也对《湘西散记》也

今年春节回家探亲期间,到县城探望亲戚,一起吃过晚饭后,我想到街上走走,穿着厚重的棉衣,迎着冷风,刚喝完酒的脸上还有些发烫。

整个人民路已是张灯结彩,路两旁的树上的彩灯闪烁着,好像提醒着市民春天来了,但,在北方还是浸透在严寒中,这种寒冷是令人记忆犹深的。

去逛逛大街吧,朋友恐我摸迷了路,虽已是近晚上8:00,商店应该还没有打样吧,我祈祷着。

穿过马路,我发现丰县步行街上的行人还是蛮多的。步行街,也叫做华帝街,以前,这一块地是属于县经委家属宿舍,不过,现在迁往哪里去了,倒还是有点想念呢。

在沉思中前行,一个大棚突然扑入眼中,黄色的大棚,三面围了起来,仅仅北面的部分是敞开的,面向步行街,行人可以一眼就发现这里。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思维导图,强烈推荐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一书(1)

沈从文先生的《湘西散记》

我仔细地选着,小心地将每一本书放入眼中,一撂黄色封面的书籍映入眼帘,走进一看,我的心激动起来,心跳加速,满脸很热,我禁不住手也有些抖了起来,“沈从文”三个字跳进我的大脑,对于沈从文先生,我是“久仰”了,我不由得后退了三步,致以我最高的敬意!我拿起一本,是《湘行散记》,打开扉页,有关于沈从文先生的介绍:“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随后,也对《湘西散记》也进行了介绍:“《湘西散记》从沈从文1934年还乡之旅中与一个老朋友的重逢开始,带读者进入一段探访桃源的神奇之旅。湘西水域的人和事,在作者的笔下弥漫着历史沉淀下的古朴气息,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作品充满了他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思维导图,强烈推荐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一书(2)

沈从文先生

我看了看此书的标价,也掂了掂书的重量,因为店主事先有声明,我的书一概按斤称。全书共18万字,此书分为四部分:一是湘西散记(共12篇文章),二是废邮存底(共7篇文章),三是云南看云(共6篇文章),四是偶感怀人(共5篇文章)。

去柜台买书时,店主接过书放在了秤上,脱口而出:“10元。”

我拿出了30元交给了店主,“不用找了”见状,店主说道:“不,哪能多收您的钱呢”我说道:“书的标价为29.8元,我比较祟拜沈从文先生,就这样吧,我不想对不起沈先生的文字……”店主手里拿着30元钱,有些迟疑和不解,直摇头。

不去商埸了,立刻回家。脑子里想着沈从文先生的第一篇文章《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写的是啥?如果我写,又是如何写?

回到家,赶忙打开书,阅读了起来。

“我由武陵(常德)过桃源时……”这种行文的方式,是多么自然,读完全文,我感觉到犹如我到湖南去旅游了一趟,而且收获不小,因为沈先生的文章是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人生的思考,是颇有哲学的。

在《桃源与沅州》一文中,他写到“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了一个洞天福地。……”沈先生对于自己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跃然纸上,令读者读起来,会不由得联想起来自己的家乡,厉害!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思维导图,强烈推荐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一书(3)

沈从文先生和张兆和先生(右一为张兆和先生)

沈从文在写给其夫人张兆和先生的信中,开篇写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对于张先生的爱慕之心穿透了纸的限制。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在《昆明冬景》一文中,沈先生写到“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认识,可是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

沈先生在《湘西散记》中,曾感叹到“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对于生活的思考,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可能实现的。

他接着写到“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18万字的篇幅,长抑或短?我无法给出结论。但对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来说,我觉得还是太短了,我多么希望能更多地读沈先生的文字。

在此文的结尾处,我还是希望介绍一下沈从文先生。

沈从文先生,没有上过大学。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先生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谨以此文,对沈从文先生表达敬意!

2017.4.2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