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童年不幸的孩子怎么治愈自己?天才儿童的悲剧: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不幸的孩子怎么治愈自己?天才儿童的悲剧: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3.直面过去,和自己和解忧郁和自大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儿时的受到的侮辱和轻蔑,也会深深留在潜意识中,等到为人父母时再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彻底摒弃父母的这种“精神遗产”,才能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让自己的孩子避免重蹈覆辙。2.童年经验中的“魔鬼”会在无意识中代代相传如果我说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一定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讨伐我。但是这种说法至少在部分患有情感障碍的人身上,是适宜的。在他们身上,符合父母的期待被认为是获得父母的爱的条件。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早期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如表达悲伤的需求,陪伴的需求,通过身体接触以获得安全感的需求等,这种需求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弱,而是在他们有子女之后利用子女对他们的顺从和依赖来获取替代满足。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孩子童年的经历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著名的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在这本书中一层层地揭开了童年秘密的面纱。

作者米勒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她致力于研究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对成年生活的影响,她认为潜藏在无意识背后的被压抑的需求,会对人的情绪情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会在书中看到些许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子。《幸福童年的秘密》(又被译为《天才儿童的悲剧》)与其说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一个愿意拯救孩子和家长的长者,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我们对话,告诉我们,直面过去,和自己和解。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

1.童年经验会顽强地保留在每个人的无意识之中

这些经验会像胚胎一样,埋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遇到合适的机会便努力生长,当然,究竟是成长为“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这些童年经验的性质。

童年不幸的孩子怎么治愈自己?天才儿童的悲剧: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1)

童年不幸的孩子怎么治愈自己?天才儿童的悲剧: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2)

童年不幸的孩子怎么治愈自己?天才儿童的悲剧: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3)

看到这些雕塑作品,你是会惊叹于亨利•摩尔深厚的艺术造诣还是会钦佩他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亨利•摩尔是英国著名雕塑家,世界最杰出的两个现代雕塑家之一。在他的回忆录里描述,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经常帮母亲涂抹一种油,为她按摩背部以减轻风湿痛。读到这里再重新审视他的作品,你是否透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看到了那个母亲呢?米勒坚信,亨利•摩尔的作品与他的童年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2.童年经验中的“魔鬼”会在无意识中代代相传

如果我说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一定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讨伐我。但是这种说法至少在部分患有情感障碍的人身上,是适宜的。在他们身上,符合父母的期待被认为是获得父母的爱的条件。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早期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如表达悲伤的需求,陪伴的需求,通过身体接触以获得安全感的需求等,这种需求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弱,而是在他们有子女之后利用子女对他们的顺从和依赖来获取替代满足。

忧郁和自大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儿时的受到的侮辱和轻蔑,也会深深留在潜意识中,等到为人父母时再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彻底摒弃父母的这种“精神遗产”,才能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让自己的孩子避免重蹈覆辙。

3.直面过去,和自己和解

“童年受到虐待或忽视的人会缺乏体验自己各种情感能力”,对于童年的痛苦经历是内心生出“魔鬼”,米勒的治疗方法是直面过去,寻找真实的自我。所以才会在他的书中出现那一幕,一个求助者在回忆母亲作为一个优秀的儿科医生的同时,从未给过他应有的陪伴。他在治疗中可能放声大哭,此时他的眼泪不是一种宣泄,而是他对早期母爱需求的合理表达表达。他在治疗中说“我恨那些狼心狗肺的人,他们总是不断地生病,把你从我身边拉走。我也恨你,因为你选择与他们在一起,而不是我。”

直面自己的曾经,治疗者必须意识到自己并不永远都是善良、同理、宽容和自制的,释放曾经被自己关在笼子里的愤怒、嫉妒、恐惧和无助,正确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才能走出阴霾,迎来光明。

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深”学习者,我接触这本书是由于老师的推荐和专业学习需要,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学术性很强、无聊难读到让你想用脚趾抠地的那类读物,相反,它非常适合作为家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家长这个“职业”的启蒙读物,这本书可以带给家长3个方面的收获:

1.关注孩子的需求

可能每个家长都经历过孩子对扔东西的疯狂热爱阶段,手里的东西扔没了,他(她)还会用各种身体语言要求家长帮他把扔出去的东西拿回来,然后再扔再捡,进入无限循环中。当经历这些时,家长一定是崩溃的,但是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她)是一个天生的“破坏者”或“磨人精”呢?实质上这只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感官不断地感知各种事物的性质,通过“扔东西—听声音”这种方式认识事物,获得更深刻的直接经验。此刻孩子的需求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如果家长拒绝孩子所谓的“破坏行为”,那就意味着剥夺了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阻碍其心智发展。

2.理解孩子的处境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如果你能理解孩童时期的自己,那请你也理解孩子,家长的同理心在孩子成长阶段是极其重要的。盲目的攀比、愚弄、嘲笑都会在孩子的无意识中留下印记,“其他小朋友都会背古诗,为什么你不会啊?”“你去阿姨家,阿姨做你的妈妈好不好?”“你怎么这么大还尿裤子啊?”孩子的内心都是极其敏感且脆弱的,他们分不清玩笑还是实话,作为家长的大家,请对孩子多一份理解。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就会更加理解他们的行为。

3.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建立在充分的陪伴基础上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缺乏陪伴导致孩子压抑自己需求的危害前文已经提过,此处不再赘述。针对当前突出的“低头族父母”现象,我想说的是陪伴不仅仅是行为上的陪伴,更重要的是精神陪伴,即陪伴过程中的有效互动是否成立。曾经的一项关于父亲陪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父亲通过共同看电子产品陪伴幼儿,这也造成了陪伴质量低下的状况。希望家长们能放下手机,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段时间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陪一只蜗牛慢慢长大。

我是张富贵儿,和我一起读书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