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文化在巴渝的地位:灵山十巫和巫咸国的神话你知道吗
巫文化在巴渝的地位:灵山十巫和巫咸国的神话你知道吗“寞窳”(y6 yO):本为蛇身人面的神兽,被贰负之臣所杀。又被十巫用神仙不死之药救活了,变为龙首。故郭璞《山海经图赞》云:“寞窳无罪,见害贰负;帝命群巫,操药夹守;遂沦弱渊,变为龙首。”晋郭璞注此六巫说:“皆神医也。《世本》日:‘巫彭作医。’《楚辞·招魂》日:‘帝告巫阳。”’袁珂先生对照前引“十巫”姓名解释说:“十巫中有巫彭即此巫彭也,余巫礼,郝懿行以为即巫履(礼之义履也),巫鼢即巫凡(月分与凡音近),巫谢即巫相(谢与相声转),十巫与此六巫名皆相近。”“丰沮”,任乃强先生注:“显然指的盐泉”。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中释“灵山”说:灵山,疑即巫山。《说文》一云:“灵,巫也,以玉事神。”《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皎服。”王逸注:“巫也。”《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王逸复注:“楚人名巫为灵子。”是灵、巫古本一字,……。按:“灵”繁体字为“囊”,下半部就是“巫”字。袁
灵山十巫及巫咸国神话
(一)灵山十巫
在巴渝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首推巫文化,巫文化中最古老上的神话传说则是灵山十巫。《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胎、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丰沮”,任乃强先生注:“显然指的盐泉”。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中释“灵山”说:灵山,疑即巫山。《说文》一云:“灵,巫也,以玉事神。”《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皎服。”王逸注:“巫也。”《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王逸复注:“楚人名巫为灵子。”是灵、巫古本一字,……。
按:“灵”繁体字为“囊”,下半部就是“巫”字。袁先生引《楚辞·九歌》诸篇中“灵”字,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皆注“灵”即巫也。许慎《说文解字》亦解“灵”字为巫。所以“灵”和“巫”二字在古代原本是一个字,因此“灵山”即巫山。关于巫的职务,《经籍纂诂》引《商书·伊训》:“时谓巫风。”传:“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男日觋,女日巫。”又引《吕览·侈乐》:“作为巫。”音注:“医师在女日巫。”又引《周礼·春官·序官》“男巫”。注:“巫掌招弥以除疾病。”这说明古代巫的主要职责:一是事鬼神,包括占卜、祈祷、祭祀、歌舞以迎降神等;二是治病消灾。袁珂先生解释十巫“从此升降”说:即从此上下于天,宣神旨,达民情之意。灵山盖山中天梯也。
关于“十巫”之名,《山海经·海内西经》所载六巫与前引十巫名稍有不同: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突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突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晋郭璞注此六巫说:“皆神医也。《世本》日:‘巫彭作医。’《楚辞·招魂》日:‘帝告巫阳。”’袁珂先生对照前引“十巫”姓名解释说:“十巫中有巫彭即此巫彭也,余巫礼,郝懿行以为即巫履(礼之义履也),巫鼢即巫凡(月分与凡音近),巫谢即巫相(谢与相声转),十巫与此六巫名皆相近。”
“寞窳”(y6 yO):本为蛇身人面的神兽,被贰负之臣所杀。又被十巫用神仙不死之药救活了,变为龙首。故郭璞《山海经图赞》云:“寞窳无罪,见害贰负;帝命群巫,操药夹守;遂沦弱渊,变为龙首。”
(二)巫咸国
《山海经·海外西经》还记载了“巫咸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袁珂先生认为:“巫咸国者,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也”,“灵山,疑即登葆山之异名也。”
明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巫山》引晋郭璞《巫山赋》云:“巫山,以帝尧医师巫咸封于斯山得名。”今巫溪中上游有宝源山。《舆地纪胜》记载:相传白鹿引猎者至此而得盐泉,“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故宝源山民间又称宝灵山。《大明一统志-大宁山川》日:“宝源山,在(巫溪)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气象盘蔚。大宁诸山,此独雄峻。上有牡丹、芍药、兰蕙,山半有石穴,出泉如瀑,即咸泉也。”按“葆”字有珍贵意,通“宝”字。《史记集解》引徐广日:“《史记》珍宝字皆作葆。”故巫溪之宝源山旧称宝山,亦即葆山。“宝”即指盐泉、丹砂。除丹砂被先民视为“神仙不死之药”外,宝源山本身就处在大关山、万顷山、鞋底山、兰英寨山、林檀垭山等自古闻名的“五大药山”之中,所以十巫在此“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就是情理之中了。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程世波、熊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