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什么时候能迎来春天?公链上线利好出尽
公链什么时候能迎来春天?公链上线利好出尽2019年,这么多优质公链上线了,然后呢?公链落地的尴尬处境,或许也该拿出来聊聊啦。然而,圈子里有一个说法,叫“公链上线=利好出尽”。公链上线似乎是一道分水岭,上线前优质项目因为团队实力够硬备受瞩目,上线后因为短期内做不出进度而渐渐被圈子遗忘。过去,公链间竞争TPS,现在,对公链而言,商业落地与生态建设似乎是更致命的伤。作者:Breeze万卉和林吓洪2019年是很多优质公链的主网上线之年:二月,IOST;三月,cosmos;六月,Algorand;七月,VNT;波卡与Nervos也可能在Q4上线……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投资区块链,猛戳:火星财经App下载
文章来源: 哔哔News
作者:Breeze
万卉和林吓洪
2019年是很多优质公链的主网上线之年:二月,IOST;三月,cosmos;六月,Algorand;七月,VNT;波卡与Nervos也可能在Q4上线……
然而,圈子里有一个说法,叫“公链上线=利好出尽”。公链上线似乎是一道分水岭,上线前优质项目因为团队实力够硬备受瞩目,上线后因为短期内做不出进度而渐渐被圈子遗忘。过去,公链间竞争TPS,现在,对公链而言,商业落地与生态建设似乎是更致命的伤。
2019年,这么多优质公链上线了,然后呢?公链落地的尴尬处境,或许也该拿出来聊聊啦。
本期圆桌派《公链上线之年,公链处境为何如此尴尬?》,我们请到了Primitive Ventures创始合伙人&Coindesk顾问委员会委员万卉、Bodhi创始人&Continue Capital创始合伙人林吓洪做客哔哔News,与大家聊聊对公链现状的看法。
注:本文不提供任何投资意见。哔哔news在此提醒大家,投资需谨慎。
圆桌大咖秀Q1:目前来看,大部分公链的发展状态都不佳。截至今年6月3日,融资额排名前50的公链中,进度正常的只有17个,只占到34%的比例。各位认为,公链推进慢甚至停滞的原因有哪些?
林吓洪:相比于创业成功率而言,我觉得公链的试错周期是很高的的确,过去几年的一个主基调还是公链,而公链的进展实在是太慢了。比如Difinity,这个项目的原公司2013年就开始做区块链,2016年开始做Dfinity。我原来对公链的进展极其乐观,结果这几年发现打脸了。我觉得还是因为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公链要是被看好,一般要解决的愿景都很大,但是愿景一大就很难马上实现。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比如以太坊,Casper从2013年开始构想,直到今天还在开发阶段,现在测试链都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我个人觉得34%已经是很高很高的数字了,相比于创业成功率而言,我觉得公链的生命周期(或者说试错周期)是很高的。
进度慢的第二个原因是行业本身变迁太快。比如2016年,当时主流的区块链项目,我基本在硅谷都能碰到,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zcash、filecoin、cosmos、dfinity当时刚出来。结果2017年之后,行业格局变得完全不一样,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这无疑让很多项目的计划都要重新调整。
圆桌第二问Q2: 大家都在说公链落地,公链落地与否有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大家比较看好的公链落地场景有哪些?这2-3年间,整个行业中,公链在应用落地上有进展吗?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点(比如更多地探讨2B业务,服务企业需求)?
万卉:大部分公链现在都不能用,水电都没有通,更不要说工厂了我个人对于公链的落地定义其实很简单,公链无论功能是复杂还是简单,都应该是“feature agnostic”,就是【独立于某一个特定的功能和应用存在的基础架构】。那么什么是公链落地,就是水电通了以后,第三方可以在标准化的基础架构上,自由发挥对应的【资源消耗品】。
我认为公链落地,应该是在没有公链自己的资源引导下,自发成长出来的【有市场需求的链上资源消耗品】。公链的现状是,大部分公链现在都不能用,水电都没有通,不要说工厂了,茅房估计都建不好。
大家要明白一点,现在是链比饭多。因为做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者非常有限,所以公链第一波竞争的是这些开发者的开发力。现在那么多公链,有第三方开发者社区的屈指可数。公链最终面临洗牌盘整万链归一(或者少数几条),路径是币价持续下跌,流动性逐渐衰竭,社区价格信仰崩塌,团队宣布放弃。最终变成流动性极低的纯炒作投机盘,和是什么链已经没有关系了。
圆桌第三问
Q3: 大佬们认为,现在,大家对公链的评判标准是否发生变化,你们各自有什么“鉴链”绝招吗?
林吓洪:公链本身的评判标准其实只有一个:公链本身是否是标准大家对公链的评判标准是否发生变化?我觉得,在认知方面,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肯定一直在变。但我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公链本身的评判标准其实只有一个:公链本身是否是标准。
大多数项目也都是这么喊的,但是实际做下来,绝大多数的项目都只是把自己做成了一个产品,少数把自己做成了一个品牌,只有极个别做成了标准。要让公链成为标准,本身就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我觉得衡量一条公链是否成功,那得问这条公链是否成为了标准。比如比特币现在是行业价值标准。Cosmos和Polkadot正在成为跨链标准的路上。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衡量标准,我觉得首先是共识,这个很好理解,但要做到却很难。
以太坊的出现是因为区块链上一个阶段只有比特币,功能很有限,所以以太坊的出现应该是一个供给满足需求的过程。以太坊一出来,大家都很认可以太坊的未来。在以太坊出现之前,谁也不知道智能合约应该是什么鬼。以太坊出来以后,大家“哦”,原来这就是智能合约。
而反过来看,目前的公链,解决不可能三角的项目一大把,解决其他问题的也很多。但是不可能三角的标准是什么呢?需求在哪里呢?实际上对不可能三角等诸多区块链问题的需求还未出现,更不要说标准是什么了。
所以我们看公链一般都是试图回答一个问题,这个公链的共识期有多久。所谓共识期就是大众在多长时间内会被认可。如果共识期是和行业绑定的,我们就下重注。如果共识期是几年的,那我们就不会all in。当下公链落地的困境在于竞争对手大多,但是没有几个作为标准能够跑出来的。
圆桌第四问Q4: 这个圈子很现实的,用户不管你项目技术怎么样,团队有没有在做事情,用户是以价格论公链的,公链市值管理做得不好就可能被骂,公链好不好,市场评价与币价紧密捆绑在一起,对于这个现象,大家怎么看?目前来看,“公链币”跑不过比特币和平台币,要让大家看到“实”的结果,公链该怎么做?
万卉:静态的价格是一个死的东西,我们说的价格其实是预期大家在聊价格的时候,聊的其实不是价格。静态的价格是一个死的东西,我们一般说的价格其实是预期。公链项目方要做的关键在于预期管理,但我觉得这个是无解的。以下几个原因:
1)价格是相对的,用户以价格论公链,也是因为他们先入为主有一个价格预期。为什么每条公链上来就能吊打以太?为什么Nervos开盘流通市值就可以几个亿美金?Polkadot可以几十个亿美金?估值模型在哪里?
2)没有合理的估值模型,对于项目的价格预期方差会非常大。现在的公链市值管理根本就无法管理,因为你无法管理一个方差过大的预期。所以能做的只有靠嘴拉盘,或者做一些浮于表面的事情。
3)公链币跑不过比特币和平台币,原因是比特币有足够强的价值存储预期,就算什么都不做,只要世界大乱,贸易战升级,他国法币崩盘,比特币就有它暴涨的理由。平台币因为其实就是股权收益类的资产,预期是可以算出来的,所以大家知道什么是高估什么是低估。
另外,其实要破局也不难,抛开各种拉盘操作的浮的价格,可以看寻租价值。下面是以太坊上各类“房子”的水电费排行。
圆桌第五问Q5:公链生态和任何生态建设是一样的,有用户就有发展,要吸引用户,必定要惊喜到甚至感动到用户。现在市场上有这么多公链,公链该如何争取到开发者以及存量用户,如何吸引到增量用户呢?
林吓洪:币圈的绝大多数炒币用户都不是最终用户,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是当下公链的核心困境这个问题如果用一个通俗的问法是这样:现在大量公链都准备好要开始了他们的表演,你认为舞台在哪里呢?这是一个迷之尴尬的问题。我来说一个大家其实已经面临但是没意识到的鸿沟:炒币用户和最终用户之前的距离。
在我看来,币圈的绝大多数炒币用户都不是最终用户。区块链项目的用户大致分两类,B端用户(各类企业和开发者)和C端用户(真正使用产品的用户)。当下很多公链为了吸引人(为了融资概念足够性感)都提出了各种宏大的愿景,尤其是技术层面要解决各种难题,这主要是为了吸引炒币用户。你还不能怪项目方太坏,这也是被市场倒逼的。
但是最终公链面临的却是问题解决了(可能只有一小半),终于上线了。这公链却往往不是最终用户想要的,或者是当下需要的。所以当下的公链其实是一个供给远高于需求的局面。
我举个典型的例子,15年以太坊正式上线的时候,我当时试了一下传说中的solidity智能合约,那是一个极其小儿科的投票应用。虽然很难用,当时我激动得(用Dovey的话说)笑出了猪叫。
当时的以太坊出现其实是抓住了很多开发者的心。而如今呢?不少公链真的很有趣,但是那种兴奋度已经没有了。像Algorand的体验,如果你在上面转一笔账就能感到爽,可是这个爽感并不够大。
而且有同样爽感的项目又太多了,用户最终都麻木了。很多最终用户(开发者)还傲娇起来了:有补贴吗?给福利吗?再次强调一下,公链项目本来就不应该先创造供给再找需求。总结一下,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是当下公链的核心困境。
那么增量用户到底在哪里?我觉得有两个方向可以走。第一是转型做一个有增量用户的方向,比如交易所?比如企业外包?这真的很难回答,但是这确实是个方向。以至于大家也看到了,实际上现在交易所已经一片红海。
第二是开辟新玩法。这个方向永远都是最难的。拿目前我的视角来说,我个人觉得(请勿当做投资建议),跨链如果落地了就会有很多新玩法。跨链面向的是既有的公链项目,不需要在区块链之外找用户。现在众多公链的出现,让跨链正逢其时。
圆桌第六问Q6: 对于公链而言,没有业务,没有客流或许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大佬们认为公链该如何建设生态,公链生态该如何实现自我造血?
万卉:公链领袖其实是应该具备政治家或者政治团队领袖气质的以太算是落地的公链,而且是生态最为丰富的一条公链,我觉得以太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设立的愿景足够弹性。以太一直以来的命题是”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具有全球性和反审查属性的去中心化资产平台与协作组织“。
这个和比特币的核心愿景是全球化货币不同,以太坊在愿景上直奔了人类组织的哲学核心 ——协作的范式。智能合约的概念的提出,其实是把2014年的“数据库”和“账本”服务普遍化了,普遍化到了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人也可以产生美好想象的程度。
V神同学对技术的偏执,对组织架构极度扁平和松散的追求,也吸粉了一大帮硬核去中心化玩家。在去年DevCon的一个party上,我和几位Ethereum 的小哥哥喝酒,酒后几位哥们大声嚷嚷说 ”We could die for Vitalik" (我们可以为V神去死)。一个能有死士维护的组织,除了加密数字货币行业的几个符号,也只有宗教和政治团体了。
生态建立的核心还是人。大家忽视了一点,公链领袖其实是应该具备政治家或者政治团队领袖气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