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清修教学:设置挑战性任务
汤清修教学:设置挑战性任务3.设置挑战性任务——任务目的性明确、挑战能够激发兴趣单元教学设计的课堂实例分析今天接续分享《设置挑战性任务——任务目的性明确、挑战能够激发兴趣》。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级教师汤清修老师二
系列文章已依次更新
《新为什么要进行单元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的课堂实例分析——如何规划单元内容》
《创设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接续分享《设置挑战性任务——任务目的性明确、挑战能够激发兴趣》。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级教师汤清修老师
二
单元教学设计的课堂实例分析
3.设置挑战性任务——任务目的性明确、挑战能够激发兴趣
这里的任务跟活动不一样。任务的目标性更明确,而活动有时会出现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做,活动完成了,学生并不清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将过去常说的“活动”换成了“任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关键要明确任务应该如何布置,如何促成学生主动参与任务的完成。
任务首先要目标明确。看一下目前我们已经编写的一些单元任务,比如“研究落体运动”,过去单元名称一般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是告诉你要学习的内容,而现在用“研究落体运动”,明确这个单元的任务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物体下落),找出这类运动的特征、规律,然后进行推广和迁移,运用于其其它相关运动的分析与研究,这样的任务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
任务还要有挑战性。简单的任务学生没有兴趣,学生只是模仿着做一遍,也不会有很深入的学习。所以要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也是深度学习理论中提倡的一种策略。比如现在有一个中学生的国际比赛,叫IYPT。今年已经是第32届了,上海在五年前引入该项赛事。每年国际上会提前一年公布用于比赛的17道题目,全部是真实问题的研究,对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曾经有一题翻译过来叫“跳舞的硬币”,题目描述的是把一个空的玻璃瓶,放到冰箱里冷藏,然后拿出来,用硬币盖在这个瓶口,过一会儿会听到瓶口硬币跳动的声音,这就是“跳舞的硬币”。学生首先要做出实验,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学生照着描述去做实验时,许多时候都是不成功的,做的次数多了,无意中发现,瓶口上有水时,硬币密封了瓶口,实验现象就能看到,学生发现这个奥秘很是兴奋。可见,这个液膜是实验的关键,也是后续可以研究的一个关键点,作为题目并没有直接给出,就给学生的研究增加的难度和挑战性。
学生自己研究,通过努力达成后,非常兴奋,激发了后续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可见,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因此,我们在设计单元中的各项任务时,非常关注这两个方面。如:
任务1 解读电子地图中的运动信息(1课时)。其中解读确实是一项任务。
任务2 实验室获取运动信息,绘制运动图像(2课时)。这就不太像,后面我们改成学会获取运动信息,绘制运动图像的技能,把这个技能学会才是任务的完成。
任务3 百米“飞人”博尔特跑得有多快(2课时),现在改为“分析百米‘飞人’博尔特跑得有多快”,学会用一个视频分析技术分析百米运动员的赛跑。这也是一个分析技术,相当于今天给大家说的Tracker软件图像,但它是专业教练对竞技比赛的分析技术与方法。
今天展示的每一节课中,老师也设定一些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中周世平老师的课堂,学生表现得更为积极和主动。
图为周世平老师观摩课上
学生用TRACKER软件分析视频中落体的运动
周老师设计的这些任务,一开始“神奇的薯片罐”这一任务就能明显激起学生兴趣,现象很神奇,教师提出课堂结束时,大家都能根据学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并且还能自己动手做一个,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接着,研究乒乓球自由下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吗?目的主要是学习一种视频分析技能,为后面的任务完成做铺垫。针对高空抛物现象,请同学们做一回侦探,用分析软件分析高空抛物视频,推断是几楼抛出的物体……,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未完待续)
可点击放大图片观看▼
▲“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物理学科”编委会
顾问:张民生 朱慕菊
主任:崔允漷 陆志平
副主任:杨向东 张铁道 刘红云 杨晓哲
主编:徐淀芳
副主编:汤清修
核心组成员:袁芳 於丰 周世平 黄瑞花 周晓东
编写人员:梅云霞 方侃侃 柳毅 张艳 陈盛 任莲映 周晓松 徐周民 洪朝晖 杨国强 叶萍 江帆 姬宏斌 宋晓瑜 顾佩美 寿立红
❖ 物理学习指南(必修二)样张
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