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只和平鸽:25年前的今天1997只和平鸽
全球第一只和平鸽:25年前的今天1997只和平鸽1940年8月,法西斯匪徒在巴黎残暴摔死了一名小男孩,并刺死了小男孩特别喜欢的几羽小鸽子。殊不知,“和平鸽”的美名居然源自一个悲惨的故事。“雨点”又叫“雨斑鸽”,它属于“花斑鸽系”,因为羽毛花色与雨点相似,所以被称为“雨点”。“雨点”的主人邵庆伟是安徽合肥一家摩托车公司的职工,香港回归之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参加了“万鸽放飞庆回归”活动,邵庆伟的“雨点”也在安徽省入选的710只信鸽里。鸽子自古以来就被世人视为“吉祥之鸟”,“和平鸽”的美名则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愿望。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香港各界在沙田区体育场举行了“万鸽放飞庆回归”活动,与此同时,在香港回归纪念碑奠基仪式上,1997只和平鸽展翅翱翔飞回祖国!
1997年游子回家,1997只和平鸽归心似箭,活动组织者的寓意显而易见。
鸽群里有一只名叫“雨点”的信鸽,它一开始并不那么起眼,可是,15天之后,“雨点”就成为了“感动中国”的大明星。
展翅翱翔 归心似箭
“雨点”又叫“雨斑鸽”,它属于“花斑鸽系”,因为羽毛花色与雨点相似,所以被称为“雨点”。
“雨点”的主人邵庆伟是安徽合肥一家摩托车公司的职工,香港回归之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参加了“万鸽放飞庆回归”活动,邵庆伟的“雨点”也在安徽省入选的710只信鸽里。
这里我要说一说“和平鸽”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时说一说放飞鸽子这个做法的来历。鸽子自古以来就被世人视为“吉祥之鸟”,“和平鸽”的美名则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愿望。
殊不知,“和平鸽”的美名居然源自一个悲惨的故事。
1940年8月,法西斯匪徒在巴黎残暴摔死了一名小男孩,并刺死了小男孩特别喜欢的几羽小鸽子。
安葬好小男孩和小鸽子的尸体之后,小男孩的爷爷找到当时侨居在巴黎的大画家毕加索。
老爷爷向毕加索讲述了小男孩和鸽子的悲惨故事,并请毕加索帮他画一只鸽子,以此纪念惨遭杀害的小孙子。
怀着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希冀,毕加索痛快地满足了老人的请求,1950年,毕加索又对那张油画进行了修改,让鸽子衔上了一束橄榄枝。
真正赋予这只鸽子美名的是智利诗人聂鲁达,他将画中的鸽子命名为“和平鸽”,“和平鸽”从此成为和平的象征,并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认同。
可爱的鸽子
与其他鸟类相比,鸽子不但美丽、温顺、擅长远程飞行,鸽子还特别恋巢。
正是鸽子有这样的特性,古代才有了“飞鸽传书”这样的通信方式。
为了完成主人赋予的使命,身躯娇小的信鸽可以飞越千山万水、排除千难万险,完成使命之后再执着地飞回到主人身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类有了比“飞鸽传书”更先进的通信方式,信鸽“传书”的功能被弱化,但是,人们并没有遗忘它。
很多国家开始在举办重大活动时放飞“和平鸽”,以此表达祈求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放飞鸽子同时也是人们放飞心情、表达喜悦之情的方式。
“小雨点”精神抖擞,带着主人的期待踏上征程。在“万鸽放飞庆回归”活动中,包括“雨点”在内,710羽安徽省向香港选送的信鸽参加了放飞“竞翔”。
然而,半个多月后平安回到安徽的信鸽却只有8羽,其中就有本文的主人公“雨点”。
从香港到安徽,“雨点”一共飞行了大约1300公里,它是这次“竟翔”中首羽回巢的信鸽,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鸽明星”。
我在这里要解释一下“鸽圈”的几个“专业用词”,比如,爱鸽、养鸽者之间通常互称“鸽友”,一只鸽子称为“一羽”鸽子,鸽子放飞竞赛称为“竞翔”。
养鸽人士都知道,“七零八落九齐十美”,每年7月初,信鸽都将开始更换羽毛,再加上安徽与香港远隔千里,气候条件不同,这个时候在香港放飞鸽子非常不合适。
可是,包括安徽合肥的邵庆伟在内,信鸽的主人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带着心爱的信鸽参加了放飞活动。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感人,那就是:让它们参与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活动,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即使冒一点风险也值!
在“雨点”即将前往香港之前,邵庆伟对“雨点”进行了放飞前的训练,因为香港比合肥炎热得多,而且多雨,邵庆伟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提高“雨点”的体能,并加强它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
放飞的鸽子
与其他信鸽相比,“雨点”的体型偏小,它也比别的鸽子更加安静、恋巢,当别的鸽子散步、打斗、嬉闹的时候,“雨点”通常会呆在笼舍里“静修”,或者独自在停栖架上休息。
但是,“雨点”的综合能力却一点都不差,在以往的历次“竞翔”活动中,“雨点”不止一次拔得头筹,没少给自己的主人长脸。
每次放飞,“雨点”都表现出绝佳的竞技状态,为了尽快归巢,“雨点”会朝着回家的方向不顾一切往前飞,大有“不入家门誓不休”的英雄气概。
对此次去香港放飞,邵庆伟对“雨点”还是有点担心的,他担心香港的气候环境对“雨点”不利,生怕影响“雨点”的”竞翔”成绩;
邵庆伟还有另外一个担心,假如遇到恶劣天气,“雨点”很可能在返回安徽的路上迷失方向、生病,甚至有可能丧失生命。
因此,在“雨点”启程去香港前的两天里,邵庆伟除了给它“改善伙食”外,还别出心裁地给“雨点”增加了一项训练内容-孵鸽蛋。
如果说“改善伙食”是为了给“雨点”增加营养的话,让“雨点”孵鸽蛋则是为了增强它对“家”的依恋。
邵庆伟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做无异于提醒“雨点”:“家里”的鸽蛋还等你回来接着孵化呢,你可要记得快些回来啊!
邵庆伟的想法是,不管“雨点”能否明白自己的心意,这样做肯定能够起到一点作用。
1997年6月25日晚上,邵庆伟再次给“雨点”“梳妆打扮”,然后,心境复杂的邵庆伟拎着鸽笼,把他心爱的小“雨点”送到了位于老城区体育场的集合点。
第二天一早,小“雨点”与其他700多个小伙伴一起被送上合肥开往广州的火车,带着安徽人民的心意出发了。
解放军进驻香港
“雨点”在广州稍作停留后又被送到了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深圳市,在那里,“雨点”跟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0000多羽信鸽汇合到了一起。
一天之后,有关人员把全国各地送来的10000多羽信鸽分成若干组,它们中的大部分将被送往香港放飞,只有少量信鸽留在了深圳。
“雨点”所在的那一组共有1997羽信鸽,它们是从10000多羽信鸽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雨点”这个组将被送往香港沙田区体育场,参加将在7月1日进行的放飞活动。
放飞1997年的7月1日早晨,时间还不到5点,香港沙田区体育场内就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此时,香港这个漂泊在外一百多年的游子刚刚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五个小时前,这里飘扬的还是港英的旗帜,现在,五星红旗已经在这里高高飘扬。
上午九十点左右,“香港各界庆回归万鸽放飞活动”在这里正式开始,手持红旗的香港市民陆陆续续来到体育场,鲜艳的红旗把整个体育场渲染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在主席台右侧,一个个鸽笼整整齐齐地排放在那里,过不了多久,“小雨点”将和其他1996羽信鸽一起“闪亮登场”。
香港市民欢迎解放军
这个时候,“小雨点”和它的小伙伴们显得非常淡定,它们早就见惯了这样的热闹场面,因此不慌不忙、不急不躁。
倒是临时负责“伺候”他们的主人们显得有些紧张,安徽省鸽协秘书长温业华就是其中之一。
一大早起床之后,温业华就直奔体育场,仔细检查过“鸽宝宝”们的各项状况后,温业华开始给来自安徽的“鸽宝宝”们喂食、添水。
其他“鸽宝宝”的主人们也陆陆续续来到了体育场,跟温业华一样,他们拿出“鸽宝宝”们最爱吃的食物,“伺候”它们享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的第一顿美食。
由于香港上午在下雨,所以,放飞活动举办方只能推迟放飞时间,于是,整个上午就成了香港市民观赏“鸽子秀”的时间。
在热情的香港市民围观下,“小雨点”和它的小伙伴们可算是出足了风头,一些胆大、“性格外向”的“鸽宝宝”跟香港小朋友之间甚至开始了互动。
只有“雨点”仍然那么淡定、安静,它似乎对鸽笼外的人们不那么热情,甚至有些冷淡。
有位香港市民提醒温业华,“这只鸽子是不是有问题,会不会生病了?”
温业华对此却一点都不担心,临来香港的时候,邵庆伟一边把“雨点”交到温业华的手上,一边向温业华介绍过“雨点”的“性格特征”,不合群、喜安静,这是“雨点”的典型风格。
香港放飞鸽子现场
下午1时30分,天空开始放晴,信鸽放飞仪式终于在香港沙田区体育场内正式开始。
随着活动主持人发出“放飞令”,温业华等“鸽主人”同时打开上百只鸽笼,1997羽来自祖国各地的“鸽宝宝”们争先恐后地冲出笼舍,扑腾着翅膀飞向天空。
一时间,沙田体育场上空升腾起一片五彩斑斓的云彩,在香港市民雷鸣般的掌声中,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1997羽信鸽全部飞上了天空。
人们欣喜地看到,那1997羽信鸽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排成行、列成串,也有一些信鸽“独来独往”(比如“小雨点),鸽子们的飞行高度和飞翔的姿态也有细微的差别。
唯一完全一致的是,所有的鸽子都在向北方展翅翱翔,他们争先恐后的姿态让在不少场的香港市民感慨万千。
有一位香港市民对怀抱中的孩子说:“小鸽子们要回家了,它们的家都在北方。”
“香港今天也回家了,我们的老家也在北方!”
归途老天似乎要考验“鸽宝宝”们的意志,鸽群从沙田体育场放飞一个小时后,天空开始飘起丝丝小雨,不一会儿,丝丝小雨又变成瓢泼大雨。
紧接着,鸽群们回家途径的地区也都下起了大雨,从7月1日开始,这一带连续多日大雨不断。
这是放飞活动举办方和“鸽宝宝”的主人们最担心的事情,恶劣的天气将成为“鸽宝宝”们回家路上最难对付的敌人,它们将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
香港市民迎回归
“雨点”还能平安到家吗?
在安徽合肥,“雨点”的主人邵庆伟心急如焚,一连几天时间里,邵庆伟几乎茶饭不思、心绪不宁,除了一次又一次收听天气预报之外,邵庆伟只能默默祈祷,期盼他的“小雨点”逢凶化吉,早日平安回到自己身边。
在漫长、无助的等待中,邵庆伟整整煎熬了十四天,胡子长了,邵庆伟也懒得刮,肚子饿了,邵庆伟也懒得生火做饭,随便吃几口方便面就打发过去了。
就算在公司上班,邵庆伟也是心不在焉,他的心全都系在了“雨点”的身上,“雨点”的安危才是他最在意的事情。
直至7月15日上午(也就是“雨点”从香港起飞之后的第十五天),邵庆伟都没能得到“雨点”的半点消息。
当天下午5时20分,邵庆伟一脸倦容回到家,一进家门,邵庆伟就听到阳台上传来鸽子的打闹声。
“一定是鸽子又打架了”,这是邵庆伟非常熟悉的声音,自从“雨点”去香港之后,每当阳台上响起这样的声音,邵庆伟就会第一时间跑去阳台,给起冲突的鸽子“调解矛盾”。
这一次,邵庆伟又要去给鸽子当“和事佬”,可是,当他走到阳台,却一下子呆在了那里。
只见“雨点”正在进行一场“鸽笼保卫战”,原来,自从“雨点”离开之后,有一只鸽子占据了“雨点”的领地,此时,历经磨难成功归巢的“雨点”正在与“占领者”厮斗,它用嘴啄、用翅膀扑,想尽办法要赶走“侵略者”。
看到“雨点”平安归来,邵庆伟喜不自禁地抱起“雨点”,激动之下,这个堂堂七尺汉子竟然热泪盈眶。
香港回归了,“雨点”也终于平安回来了,邵庆伟的“雨点”成为放飞回归“第一鸽”,至7月21日下午1时30分,又有7羽陆陆续续平安回到了家。
最后说说“雨点”另外一批小伙伴的事情。前文说到,全国各地参加“迎回归”放飞活动的信鸽共有10000多羽,它们中的大部分在回归日之前被送去了香港,并在香港进行了放飞,只有一小信鸽被留在了深圳。
留下来的那批信鸽的放飞时间是1997年7月1日6时整,放飞地点是深圳皇岗口岸。
1997年7月1日6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军车开始越过分界线,这也是预定放飞信鸽的时间。
解放军冒雨进驻香港
然而,瓢泼大雨就在这个时候倾泻而下,欢送驻港部队在群众看到,解放军战士们傲然挺立在敞篷卡车上,他们虽然全身湿透,却依然保持了挺拔的军姿,雄风丝毫不减。
相比之下,那些信鸽就没有那么威风了,在瓢泼大雨下,一只只信鸽顷刻间就被大雨淋湿全身,即便如此,负责放飞的工作人员仍然按计划放飞了信鸽,整个放飞工作与解放军入港行动完全同步、合拍。
不得不说,这群信鸽没有“雨点”那么幸运,至少,“雨点”是在晴空无雨的情况下放飞升空的。
它们中的大多数也许再也回不了家,但是,正如一位“鸽友”所说的那样:
香港回归是全球华人的大事、幸事、喜事,能够参加这次活动,即使让信鸽冒一些险,哪怕是一去不回也在所不辞!
值此欢庆香港回归二十五年之际,让我们向当年英雄的“鸽宝宝”们致敬,同时也向它们的主人表示诚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