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探寻关羽故里:襄城小河村旧事之三

探寻关羽故里:襄城小河村旧事之三说是某一天,关梦才骑着他的小毛驴,手里拿着他的长烟杆,一路来到许昌县(现建安区)椹涧乡的三岗寺赶会。三岗寺又叫等子寺,据说,古代二十四孝之一蔡顺“拾葚异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今年82岁的村民关炎得说,村里已故离休教师关世显在1999年修序的《关氏家谱》中记载,关梦才是清嘉庆(1799年)年间的翰林,当时他的年龄已近六旬。所以说,能当上翰林的,都是精通文墨的大才,更是一个地方荣耀。著名诗人李白就曾翰林供奉,白居易也当过翰林学士。那么,小河村的关翰林又是咋回事呢?这还要从头说起。小河村的老房子正当中间悬挂的“茶苦松贞”匾额。

阅读提示:盘古至今,民间文化都以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相传,一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它更是一个地方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醒世,在育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民间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和源泉。历史上,小河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涌现出从军、从政或从事教育的人才。其中翰林关梦才的故事,在当地被人广为流传。那么,关梦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为啥放着官不做,一直隐居在家?他与当地传奇人物李三经的故事还有哪些?

关梦才游古刹解读皇帝诗句

翰林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它的由来一直追溯到唐朝。自唐玄宗时,就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起草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到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被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翰林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

所以说,能当上翰林的,都是精通文墨的大才,更是一个地方荣耀。著名诗人李白就曾翰林供奉,白居易也当过翰林学士。

那么,小河村的关翰林又是咋回事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探寻关羽故里:襄城小河村旧事之三(1)

小河村的老房子正当中间悬挂的“茶苦松贞”匾额。

今年82岁的村民关炎得说,村里已故离休教师关世显在1999年修序的《关氏家谱》中记载,关梦才是清嘉庆(1799年)年间的翰林,当时他的年龄已近六旬。

说是某一天,关梦才骑着他的小毛驴,手里拿着他的长烟杆,一路来到许昌县(现建安区)椹涧乡的三岗寺赶会。三岗寺又叫等子寺,据说,古代二十四孝之一蔡顺“拾葚异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关梦才来到寺院前,他先把小毛驴栓在一棵柏树上,而后进入寺院,在正对面的一面影背墙上看到一首诗,感到很是好奇。

“这首诗原来我还记得,如今给忘记了!”关炎得说,当时,关梦才一边吟诗,一边抑扬顿挫自言自语地解读着,没想到被站在墙两边的两人听到,他们一边客气地邀请关梦才先进屋喝茶,给予热情招待,一边安排人快马加鞭,进京向朝廷报告,说有人把皇帝题在三岗寺的诗给破解了。

而当时的皇帝之所以把诗题在这里,是自己做梦梦见这里要出人才,所以,由皇帝写诗出题,看谁能解答。多日后,没想到被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头说出特别费解的诗意。

能破解诗意者,肯定是个人才。接着,朝廷连下圣旨,要求关梦才进京为官,由皇帝恩赐为翰林,并为其送来官服、官帽、官印等。但关梦才性情古怪,清高耿直,不为俸禄官职左右,坚决不受。“传说当时有‘汉人不保清’的说法,当时的朝廷也拿关梦才没办法。”关炎得说,虽然成了翰林,但关梦才一直隐居在家,而有关关翰林的故事也是后人的传说。

探寻关羽故里:襄城小河村旧事之三(2)

当地老人给记者介绍村里的故事传说。

女儿出嫁却不陪送嫁妆

时过境迁,风云变幻,多年来,有关翰林关梦才的趣闻轶事在民间源远流传,经过时间的洗礼,不免有些夸张,甚至神乎其神,都让人乐此不疲。

女儿出嫁时,关梦才却没有给女儿陪送几样像样的嫁妆。为此,女儿出嫁后,婆家人很看不起她,说关翰林的女儿又咋了,老爹不就是“老鳖一”抠门,让其女儿整天受气。

过了一段时日,女儿回到娘家,见了父母一脸的不高兴,翰林问女儿为啥?她女儿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给父母诉苦,仔细说了在婆家的遭遇。

关梦才听了后,非常自信地告诉女儿,你回去给公公婆婆说,到下月的八月十五,我就把丰厚的嫁妆给你送过去,补偿补偿。女儿回到婆家,很快把消息告诉了公公婆婆,这让公婆一家人非常高兴,认为关翰林终于舍得“出血”了。

听说关翰林要给女儿补送嫁妆,到了送嫁妆的这一天,县官、乡绅等名流,纷纷前来祝贺,而关梦才对大家讲,大家前来祝贺,他也欢迎,但不准任何人随礼。接着,关梦才让人把自己家里的桌椅、柜子等木制家具一一拆卸掉,让大家每人拿一个构件,到女儿的婆家,再把构件安装成完整的家具。

因为送嫁妆的人太多,关翰林的亲家摆了很多宴席进行招待,室内安排不下,就把宴席摆到村外的田地里,但是送嫁妆的人还是源源不断地涌来,关翰林的亲家一下子懵了,知道得罪了亲家,赶紧到小河村赔罪,说以后再不提嫁妆的事了。这次送嫁妆,关翰林为女儿挣足了面子,使女儿婆家的人再不敢欺负她了。

关翰林与传奇人物李三经

李三经,群众又叫李三教、李三搅,他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是颍桥镇南街李家拐人,本是一个木匠,又是一个传奇人物。

探寻关羽故里:襄城小河村旧事之三(3)

乡贤杨绍卿写的《李三教传奇》。

关西坤说,李三经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还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生活中,他就像阿凡提一样,专门与地主、老财、土匪、奸商作对,为普通群众打抱不平。

记者在前些年的《许昌往事》版,也专门写过他的故事与传说。如今生活在平顶山市的襄城人杨绍卿,在前些年还专门写过一本《李三教传奇》,发生在李三经身上的故事可谓“大小几十筐,故事用车装”。

那么,李三经本是一个木匠,他与关翰林又有哪些故事呢?有一次,关翰林有意戏弄李三经,让他有苦难言。说明关翰林的智商在李三经之上。

有一年,关翰林到颍桥南街邀请李三经来家里制作窗户,但李三经嘴馋,看到关翰林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拿起来就吃,一点也不客气。这让关翰林一家人非常生气。

这一天,关翰林让家里的厨子在房间的条几上,放了几个硬邦邦的干馍,而后家人都到田里干农活儿去了。到了半晌午,李三经的肚子感觉有些饿,便在关翰林的家里乱找吃的,他发现条几上放有几个干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就吃。

等关翰林一家人在田里忙完回到家,看到干馍没了,关翰林故意大声问谁动干馍了,李三经笑着说,自己肚子饿得都干不成活儿,就把干馍给吃了。关翰林一听,显得大惊失色,告诉他那干馍是毒老鼠的诱饵,馍里掺有老鼠药,一下把李三经吓得不轻。

接着,关翰林指挥人用一张凉席把李三经卷起来捆绑结实,而后从茅厕里端来半盆屎尿,强行给李三经“灌肠”,让其反胃呕吐,于是就有了“李三经吃屎”的笑话。

“有关关翰林与李三经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颍桥和颍阳一带广为流传,如果找几个老人喷瞎话,一天也说不完!”关西坤笑着讲。记者黄增瑞 通讯员邓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