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常见的有毒菌菇:不易识别的菌子不采食

常见的有毒菌菇:不易识别的菌子不采食中毒表现及处理云南省多地均有分布。一般夏秋季7月上旬至9月下旬在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形态特征亚稀褶红菇的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受伤后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褶与菌柄相连)。菌柄粗短,圆柱形,污白色、浅灰白色至灰黑色。成熟过老后整个菌体都会变成煤黑色。分布和生境

亚稀褶红菇,是剧毒菌种!

亚稀褶红菇,是剧毒菌种,俗称火炭菌,是云南省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的毒菌种类。近年来,我省每年均发生多起因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及死亡的事件,中毒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导致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与多地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他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外观极为相似,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预防亚稀褶红菇中毒的最佳办法是最好不要采食这类菌子!

常见的有毒菌菇:不易识别的菌子不采食(1)

常见的有毒菌菇:不易识别的菌子不采食(2)

亚稀褶红菇

常见的有毒菌菇:不易识别的菌子不采食(3)

这是2012年在中毒地区现场采摘的亚稀褶红菇、稀褶红菇、密褶红菇,从外观形态上是难以区分的。

形态特征

亚稀褶红菇的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受伤后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褶与菌柄相连)。菌柄粗短,圆柱形,污白色、浅灰白色至灰黑色。成熟过老后整个菌体都会变成煤黑色。

分布和生境

云南省多地均有分布。一般夏秋季7月上旬至9月下旬在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

中毒表现及处理

误食后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最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我国主要引起横纹肌溶解型的品种,中毒后立即就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处理。

(文中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以及我省各地疾控中心人员,在此感谢!)

供稿部门:营卫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