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海产业创新转型,民营经济如何再焕动能

南海产业创新转型,民营经济如何再焕动能“民营经济为主、中小企业为主、制造业为主,是南海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凭借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南海正着力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今,南海的这些民营企业,大都和邓锦明一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挑战。邓锦明家族的企业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后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年前,土生土长的南海人邓锦明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景兴。在那之前,他干过五金、做过皮具,然后靠传统制造业一步步积累着财富和生意经。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南海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决定,鼓励老百姓大胆发展民营经济,一时间,传统的小五金、小化工等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时任县委书记梁广大带领县委领导班子,抬着烧猪美酒去丹灶南沙大队万元户家中贺富的场景,在南海人心中至今还记忆犹新。邓锦明的岳父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民营经济素来发达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面对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只见星星(中小企业)不见月亮(大企业)”的挑战,如何应对

南海产业创新转型,民营经济如何再焕动能(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千灯湖公园

2018年11月底,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熊辉带着他的团队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考察当地的民营企业。对于他们的到来,广东景兴集团(以下简称“景兴”)副董事长邓锦明格外兴奋。希望提高研发水平的他,特意请熊辉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了公司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方面的问题。

邓锦明家族的企业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后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20年前,土生土长的南海人邓锦明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景兴。在那之前,他干过五金、做过皮具,然后靠传统制造业一步步积累着财富和生意经。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南海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决定,鼓励老百姓大胆发展民营经济,一时间,传统的小五金、小化工等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时任县委书记梁广大带领县委领导班子,抬着烧猪美酒去丹灶南沙大队万元户家中贺富的场景,在南海人心中至今还记忆犹新。邓锦明的岳父就是当年的那批万元户之一。

如今,南海的这些民营企业,大都和邓锦明一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挑战。

“民营经济为主、中小企业为主、制造业为主,是南海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凭借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南海正着力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传统产业不“传统”

从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到90年代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列前茅,再到2001年被评为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第二位,凭借民营经济的发展,南海曾创造了全国瞩目的经济奇迹。

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南海逐渐形成了以铝型材、内衣、纺织、五金、陶瓷、鞋业、机械制造、家具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它们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是中小民营企业高度集中的产业。

进入新世纪,面对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涨,以及国际市场的冲击,传统产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当前需直面的共同问题。

作为国内领先的个人健康护理用品企业之一,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景兴这家南海本土生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敢分一杯羹”的底气,来自于轻资产和重研发、市场、品牌的发展战略。

“我们和高校科研团队以及高科技企业合作,拥有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并且一直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拥有创新思维,拥抱新技术——在邓锦明看来,这正是让景兴这样的制造业企业抵御风浪的秘诀之一。

在景兴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的时候,南海桂城金谷光电产业社区内,以光电子产业为主营业务的昭信集团则初尝“机器人制造”红利,向精密智能装备方向转型。

一块手掌大小的磁芯板,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3672个小孔,机器人用手臂抓起一个直径仅1~2毫米的电子元器件,瞬间将其插入其中一个孔,准确无误。

“我们的四轴、六轴机器人和视觉定位识别机器人技术已十分成熟,如今已发展成做机器人的企业。”昭信董事长梁凤仪对本刊记者说。

而在整个昭信集团,随着“机器换人”带来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员工从2008年的12000人左右,减少到现在的4000人,员工减少三分之二,产能和效益却提高了30%。

南海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机械化在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废品率。

机器换人,在南海探索已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陈启沅曾是佛山南海装备制造业的鼻祖,是首先启动“机器换人”的第一人。不过,他那时的“机器换人”之路走得异常艰辛,连制造机器的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头做起。

今天的南海民营企业家们比起陈启沅幸运太多。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常务副局长杨明介绍,近几年,南海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及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投入。2017年工业技改投资额达244.6亿元,同比增长31.7%,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增至69家,制造业竞争力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2016年起,南海还开始推动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建设,引进了埃夫特智能装备、佛山华数等一批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17年,南海本土机器人产能达到每年6000台以上,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和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南海产业创新转型,民营经济如何再焕动能(2)

昭信智能装备应用车间

从“孤岛”到“双生态”

在去景兴参观交流之前,熊辉被邓锦明的儿子邓晓荣抢先请去了自己的公司。与父亲立足传统制造业不同,英国留学归来的邓晓荣涉足的是一个更新的领域——企业孵化平台。

2016年,邓晓荣和合作伙伴——中南机械以及星联科技两家民营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峪智能孵化中心,利用它们在智能装备行业的供应链资源,结合最新的3D打印技术,成为一个专为智能装备、新材料开发及应用而建立的孵化平台。

据邓晓荣介绍,位于南海大沥镇的这家孵化中心,由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一片占地24亩的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目前已有30家初创型企业或项目入驻。

同为华南理工大学校友的几位创始人,希望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创新人才资源,通过为研发团队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资金支持以及持股孵化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上引入一批创新团队和科研成果,孵化一批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利用母公司中南机械丰富的制造资源,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从而形成智能装备产业的集聚效应。

“以往类似的产学研孵化中心大都由政府主导,往往会让项目在中试(注:“中间性试验”的简称,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甚至产业化阶段遇到具体问题时,与企业衔接解决不畅。中南机械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密加工能力突出,能迅速将创业团队的理念产品化。”邓晓荣说。

作为南海LED龙头企业的昭信集团,在广州荔湾与佛山南海交界的沙尾桥边,则打造了另一种产业集聚平台——金谷·智创产业社区。

2010年5月11日,昭信集团所在的桂城街道提出要变乡村工业经济模式为“产业社区”发展模式,当时昭信集团就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将自有物业改造成了金谷社区,并由此开启了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型建设的资源整合之路。

梁凤仪告诉本刊记者,金谷围绕半导体、光通信材料进行招商,由最初只有昭信集团一家企业,到最终形成了光电产业链的聚集效应,内部又有能够协同创新的机制。在这里,共同技术领域产业链上的企业将可实现科研、工艺、应用、检测一系列资源的共享。

从单个企业“孤岛式”运营,到转型开放式创新平台,昭信集团、中南机械等企业正在探索搭建“双生态”孵化器:既有帮助创业者和企业成长的产业资源孵化器,又有创业的全套服务和生态圈支持。

而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孵化加速器或搭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南海的民营企业也得以从全国甚至全球集聚一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进而占领行业制高点,引领创新向“高精尖”延伸。

2017年2月28日,南海正式启动“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如今,越来越多的创客从世界各地赶来,成为了南海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

“我们要做全球创客新都市,要把南海建成年轻人集聚的地方,让南海成为年轻人的城市,成为创新型产业的城市。”黄志豪告诉本刊记者。

南海产业创新转型,民营经济如何再焕动能(3)

中峪智能孵化中心利用在智能装备行业的供应链资源,结合最新的3D打印技术,成为一个专为智能装备、新材料开发及应用而建立的孵化平台

见“星星”也见“月亮”

曾经,一句“只见星星不见月亮”道出了南海缺少大企业的痛点。

但据《南海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统计,2017年南海区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民企已达120多家。满天星光灿烂,月亮雏形初现。

事实上,南海一直都在大力扶持民营经济。

早在2003年南海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时,民营经济的发展就获得了各类政策的重点支持。此后,针对民营经济“强势产业不突出,领军型企业不够多”的问题,南海先后推出了雄鹰计划、育苗计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民营企业。

“正是得益于政府雄鹰计划的支持,我们企业得以渡过资金难关,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任泳谊告诉本刊记者,由他一手创办的广东金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南海大数据产业中的领军型企业。

2013年,南海公布了《南海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在促进南海民营企业做大做强20条意见里,“北斗星计划”尤为突出。该政策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不仅在南海前所未有,在广东省也并不多见。

2017年,南海又发起品牌企业行动计划,在土地改革、金融创新、推进本地采购等多项措施下,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增资扩产、科技创新、上市等。

在这项行动计划中,南海明确提出要一改“星星多、月亮少”的现状,推动区镇两级品牌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从众多的“星星”中加快培育“月亮”,孕育“太阳”。

“隐形冠军”企业,成为实施这一计划的抓手。

“南海有一批企业,他们规模不大,但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在行业细分领域已是省内、国内的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形冠军’。”南海区经贸局常务副局长伍慧英告诉本刊记者。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联精密’)正是这样一家企业。

“当你抄起一瓶国内知名品牌的矿泉水,有超五成概率握的是星联精密模具生产的瓶子。”星联精密董事总经理姜晓平曾对媒体说。

作为一家专业研发、制造PET吹瓶模具、注坯模具、瓶盖模具的高新技术企业,星联精密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PET瓶模具供应商。其每年研发瓶型、瓶胚模具2000多款,目前已获得了5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客户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12月5日,南海区召开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授牌大会,包括星联精密在内的70家企业入选。这其中,不少企业都参与或牵头制定行业或国家标准,抢占了行业的话语权。

从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来看,“隐形冠军”是南海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据伍慧英介绍,对于这些冠军企业,南海区推出“冠军企业”服务升级工作方案,使“隐形冠军”不仅是“生产冠军”,更要成为“品牌冠军” “技术冠军”,示范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南海产业创新转型,民营经济如何再焕动能(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正着力打造的各类产业基地和孵化器

新“广州十三行”

清乾隆年间,繁荣鼎盛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窗口”,曾由南海县管辖。产自南海各地的丝绸、陶瓷、铁器、中成药等货物,通过十三行远销海外,成为当时“中国制造”的名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南海民营企业始终与外部世界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78年,当时的平洲藤器加工厂和香港森美玩具有限公司签订了南海第一个来料加工的合同,自此开启了梁凤仪的创业之旅,奠定了日后昭信集团腾飞的基石。

进入新世纪,在充分享受了改革带来的国内市场红利之后,南海本土制造业面临着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等瓶颈。

“如果跳不出这个‘闭环’,制造业很难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东方精工董事长唐灼林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此时,“一带一路”建设为南海民企提供了新的契机。

自2013年以来,东方精工通过跨境并购,先后将意大利Fosber集团、意大利Ferrotto集团、意大利EDF等“收入囊中”。借助“蛇吞象”,东方精工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延伸并完美切入了国际市场。

而有“品牌输出尝鲜者”之称的蒙娜丽莎瓷砖,发展之初走的是给意大利品牌贴牌生产的道路。

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大潮加速涌入中国,这为中国陶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此时南海的一家陶瓷企业通过对海外市场体量进行预判,果断作出了成立出口贸易部的决定,并以“樵东”为名出征国际市场。但是,这个颇具岭南文化内涵的名字让外商“记不住”。于是,“蒙娜丽莎”品牌横空出世。

“贴牌的瓷砖卖到国外每平方米只有约7美元,而意大利瓷砖可以卖到超过13美元。”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曾告诉本刊记者。

高额利润背后,蒙娜丽莎自主品牌却一度在国际市场“失语”。

共建“一带一路”为其带来了转机。2016年蒙娜丽莎陶瓷在意大利建成生产基地,请GRUPPO ROMANI贴牌生产,借助国外的工艺技术和品牌优势,推动产品迈向高端化和全球化。如今,蒙娜丽莎品牌已在100多个国家进行了19类的商标注册,旗下产品已远销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及营销网店。

近几年,以东方精工、蒙娜丽莎、志高空调和坚美铝材等知名企业为代表,越来越多南海民营企业通过海外代加工、海外并购兼并重组等掘金“一带一路”,实现“倍增”。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南海区民营企业进出口就高达421.2亿元,大幅增长44.1%,占同期南海区进出口总值的61.6%。

2017年2月14日,南海区委、区政府印发《南海区建设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力平台建设,引导产品、资本、文化输出,鼓励民营企业抱团出海。

不仅如此,南海还凭借侨乡优势,打造了全球南海会馆合作发展联盟。依托联盟,实施“南海制造全球推广计划”,向世界展示南海好产品的风采,同时也作为南海企业的招商和贸易平台,促进南海与世界各地经贸合作。

中国进出口交易会(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在2018年10月举行的第124届广交会上,南海共有143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达418个,分别较上届增加了11家、32个,展位规模创下历年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有24家企业首次参加广交会。

“我们期待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能接过‘广州十三行’的历史传承,打造一个新的‘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与世界商贸接轨的新窗口、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节点,引领企业抱团出海,走向世界。”黄志豪说。记者冯瑛冰 王啟广 杨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