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以谁的一生经历为中心:揭密日本贵族社会生活场景的文学作品
源氏物语以谁的一生经历为中心:揭密日本贵族社会生活场景的文学作品所不同的是,《源氏物语》整篇中所贯穿的人性和人的价值。《源氏物语》没有只停留在表面的现实描写上,而是采用了不破坏客观描写的写作方法之上又随处插入了男女关系、生活技巧以及诗歌学、音乐、美术等各种文学艺术中的真知灼见之上的人生观、文明批判。在《源氏物语》中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想:无论贵族也好、统治权威也好,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是有限的,都将在历史中消亡。平凡的故事是肤浅的,但历史的眼光对世界观所作的深刻反省却是伟大的,作者将它们反映的文学艺术中。对于一个平安时代的贵族来说,平安京、京城周围的山水就是他封闭生活的全部世界,往往会把此外的广阔地域以及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人这些都当成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不同世界里的事物,搁置不理。这一点从与光源氏交往往的许多女性的身份来历中也能看出来。如藤壶女御是桐壶帝的中宫,胧月夜是光源氏哥哥朱雀帝的尚侍;光源氏最钟爱的紫姬是兵部卿宫的私生女,正是光源氏庶母藤壶女御的侄
“物语”,是日本贵族社会时期文化的最高成就。《源氏物语》诞生于日本贵族社会平安时代的后期,相当于中国的南宋初期,它代表了物语文学的顶峰。
“物语”是日本特有的文学题材,不是西方现代小说即“novel”这种外来的模式。“物语”的特点是以一个个短篇的场景描写连缀在一起,但它并没有小说一样严谨的结构。日本古代的物语是从民间的口传故事中演变而来的。比如被称为“物语鼻祖”的《竹取物语》,讲了来自于竹子里的孩子“辉夜姬”经历了人间磨难,最后又回归神界的故事。《竹取物语》诞生于平安时代的前期,要比《源氏物语》早几百年。
物语文学繁荣的平安时代应该被称为“平安京时代”。“平安京”指的是现在的“京都”。平安时代起自于桓武天皇把都城从奈良迁到平安京,结束于镰仓幕府的建立,中间一共有四百多年的时间。“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中晚唐时期一直到南宋初期这个历史时段。
这个时期的作为官僚的自觉意识荡然无存,实际的政务由下级官吏来承担,而贵族们则仅仅负责每年例行公事的官职任免,举办仪式、游乐、宴会等等活动。除了这些事以外,贵族们也别无它事可作,又与民间大众之间没有现实的联系。于是蜇居于平安京的贵族们醉心于春花秋月,沉迷于渔猎女色。
《源氏物语》把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社会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平安时代的贵族生活作为场景进行描写。把光源氏的一生以及他的下一代,两代人的爱恨纠葛和他们周围的数十个男男女女这些具有复杂关系的人物都写进了这部巨著中。《源氏物语》精彩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个性,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物繁杂的心理,具有超强的写作能力。
在这个盛行走婚制的时代,夫妇别居,母子同住,一个男人可以多个妻子,而一个女人也可以有多个性关系伙伴。家庭关系的疏离是这种婚姻制度的一大特点,儿子往往对除了生母之外的父亲的其它妻子并没有亲缘概念。就好像《源氏物语》里的主角光源氏,追求自己的庶母藤壶女御,两个人乱伦生下名义上的皇子,就是后来即位的冷泉帝。到处偷香窃玉的光源氏还追求比自己年长七岁的婶母六条御息所。
光源氏的生母是桐壶帝的更衣,虽然很得宠,但是出身低微,而且生下光源氏之后仅仅三年就去世了。光源氏虽然是桐壶帝喜爱的皇子,但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外家作为靠山,难以在宫中立足,桐壶帝不得不把儿子降为臣藉。为了给光源氏找个强大的靠山,当光源氏成年后,桐壶帝让他娶了有很大权力的左大臣的女儿葵姬。从《源氏物语》中来看,光源氏和葵姬的婚姻就是走婚制,也就是说即使结了婚夫妻也分开居住,所以葵姬还是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光源氏则到左大臣家来和她相会,往往头天夜里来,第二天清晨就离开了。尽管光源氏的妻子葵姬高贵优雅,后来又给他生育了继承人夕雾,但是因为葵姬并不擅于表达自己,所以光源氏一直认为她端庄有余而温柔不足,于是和妻子分开居住的光源于仍然到处渔猎女色。
对于一个平安时代的贵族来说,平安京、京城周围的山水就是他封闭生活的全部世界,往往会把此外的广阔地域以及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人这些都当成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不同世界里的事物,搁置不理。这一点从与光源氏交往往的许多女性的身份来历中也能看出来。如藤壶女御是桐壶帝的中宫,胧月夜是光源氏哥哥朱雀帝的尚侍;光源氏最钟爱的紫姬是兵部卿宫的私生女,正是光源氏庶母藤壶女御的侄女;还有被光源氏所供养的末摘花,是常陆亲王的遗女。
所不同的是,《源氏物语》整篇中所贯穿的人性和人的价值。《源氏物语》没有只停留在表面的现实描写上,而是采用了不破坏客观描写的写作方法之上又随处插入了男女关系、生活技巧以及诗歌学、音乐、美术等各种文学艺术中的真知灼见之上的人生观、文明批判。在《源氏物语》中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想:无论贵族也好、统治权威也好,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是有限的,都将在历史中消亡。平凡的故事是肤浅的,但历史的眼光对世界观所作的深刻反省却是伟大的,作者将它们反映的文学艺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