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地震最新信息:热点海淀突发2.9级地震
每日地震最新信息:热点海淀突发2.9级地震不信?就来看看下图吧!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北京市近些年未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图片来源: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北京市近些年未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只要一看到地震的消息,很多人就感到闹心了。
前天,北京海淀区发生2.9级地震。北京平原上共有七条较大的断裂带,你家在地震带上吗?北京市短时期内会发生大地震吗?
4月7日13时25分在北京海淀区(北纬40.08度,东经116.23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震中在哪里?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震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附近。
(图片来源: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北京市近些年未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
只要一看到地震的消息,很多人就感到闹心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北京市近些年未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
不信?就来看看下图吧!
这是中国地震局官网所查询的2013年以来北京所发生地震的一些情况。
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北京就完全不存在地震的威胁。
历史资料显示,北京是我国大陆东部历史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曾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特大城市之一。
据统计,公元294年以来,北京曾发生5.0到5.9级地震四次,6.0到6.9级地震六次,8级地震一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这次地震给北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据《乾隆三河县志》记载:“巳时地震,从西北至东南,如小舟遇风浪,人不能起立,城垣房屋存者无多,四面地裂,黑水涌出,月余方止,所属境内压毙人民甚众。”
北京所处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北京具有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条件。因此对北京的一些地质构造了解一些,还是很有好处的。
北京平原上较大的断裂带共有七条
断裂带尤其是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是北京地区重要的地质灾害。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北京地区断裂带的分布脉络了解不是很清晰具体,让很多地质科研人员对北京地区的地质情报判断经常面临困难,也让不少建筑物在地址的选择方面选错了位置。
自2004年7月开始,北京市地勘局数百名地质调查工作者历时4年实地踏勘,绘制完成了北京智能化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进一步明确了6300多平方公里的北京平原上的断裂带分布情况。
报告显示,北京平原上较大的断裂带共有七条,走向以北东--南西居多,另外在七大断裂带间杂有三四条北西--南东走向的小型断裂带。在这些断裂带中,因为活动断裂带更容易发生地震和其它地质灾害,因此它受到了地质调查人员更多的关注。
据调查,北京平原地区隐伏的活动断裂带主要有南口—孙河断裂带、黄庄—高丽营断裂带、顺义断裂带以及夏垫断裂带、八宝山断裂带等。
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地区是我国东部历史地震的多发区之一,它处于华北主要地震区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中段。在历史上,北京市也多次发生过大型地震,因此在北京市地勘局公布北京平原断裂带的有关调查情况以后,很多北京市民心理紧张,担心地震短时期内在北京发生,因为断裂带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地震。
此次海淀地震震中位于两大地震断裂带附近
北京城区地质图(红色断线为断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北京地震断裂带的图示可知,本次地震震中海淀区上庄镇附近处于八宝山断裂和黄庄一高丽营断裂海淀段以北不远处。
八宝山断裂和黄庄一高丽营断裂是北京地区的重要断裂之一 从1967年起被列为重点监测的活动断裂。
八宝山断裂和黄庄一高丽营断裂 呈波状弯曲展布于北京西山山麓和山前平原地带。八宝山断裂南起沫水 向北经岳各庄西、牛口峪、磁家务、晓幼营、羊圈头、化工七厂、八宝山直延伸到洼里一带 长80余公里。
黄庄一高丽营断裂位于八宝山断裂东侧 二者紧邻 近于平行展布。此断裂南自沫水 向北延经长沟、辛开口、晓幼营、大灰厂、辛庄西、芦井、黄庄、高丽营直至怀柔以北 全长120公里左右。
其中黄庄-高丽营断裂是横穿北京市城区的一条规模较大的隐伏深大活动断裂,是北京凹陷和西山隆起的分界构造。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由主断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断裂带内次级断层也较为发育。
这次海淀区上庄镇附近2.9级地震的发生,具体是什么性质?是哪条地震断裂带的活跃所致,还有待有关地震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研究。
北京市短时期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小
(图片来源:《地震学报》1981年11月刊)
不过,普通市民也不必过于在意北京这样的小型地震以及地震断裂带。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孙进忠表示,北京市民没有必要对北京市的断裂带过于紧张和不安,“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断裂带在我们国家的分布十分广泛,除了北京以外,全国其他很多城市中也有断裂带。虽然北京市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一些大地震,但是大地震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一个区域,只有当断裂带的内部能量平时‘卡住’无法得到释放并在积累到一定限度时才会发生。”
孙进忠说,虽然活动断裂带比较容易发生地震,但是活动断裂带发生地震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地壳内部一直在运动,内部积聚的能量一般都要通过断裂带释放出来,如果平常一直有能量释放,所在的断裂带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甚至是微型及小型地震,但是一般不会再发生比较大型的地震;如果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在断裂带‘卡’住无法及时释放出来,当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大的地震,汶川地震就比较典型,它四周的一些断裂带时常有活动,有能量持续释放出来,但是汶川所在断裂带在近些年来在汶川一带并不活跃,这里的能量积累达到了临界点,所以最后爆发了大地震。”
他分析认为,北京的几大活动断裂带近些年来都有一定的活动性,特别是八宝山--高丽营断裂带和南苑--通州两大断裂带,近些年来一直都有地壳内部的能量在释放出来,这几个地震带所发生的厂房开裂、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就是内部能量释放的例证。从这些地震断裂带活动的规律来看,北京市短时期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小。
不能将建筑跨建在断裂带上
长期以来北京地区也一直在对北京平原上的断裂带尤其是活动断裂带进行监测和研究。“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后,北京就一直很重视对断裂带的监测和研究,随着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会越来越有利于地震的预防。” 孙进忠说目前北京市地勘局对北京城区的断裂带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北京市防震和进行地震分析与预测将会提供很大的方便。
“另外,断裂带的进一步明确对也有利于北京市未来的规划和建设,以前我们对断裂带并不是很明确,很多建筑也没有充分考虑断裂带的有关情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现在和将来,北京市在进行相关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就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断裂带的分布和走向,哪些地方能建,哪些地方不能建,这都是需要予以考虑的,一定要科学的规划。”孙进忠表示。
地震防震专家表示,一般而言建筑物建在断裂带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断裂带两侧的一定范围内都不能规划重要建筑。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建筑跨建在断裂带上。
孙进忠也表示建筑物骑在断裂带上,只要断裂带稍有运动,就会给这些建筑物造成损害,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建筑物的开裂和坍塌,如果发生地震,骑在断裂带上的建筑物就会很快倒塌。因此,一些重要和大型建筑物的规划建设一定不能骑在断裂带上。
“现在我们对于北京市城区断裂带的位置已经有了很准确的定位,在规划部门进行规划时,我们会对其进行建议,尽量要求不要建筑大型建筑物及进行地铁施工。对于一些不得不穿越断裂带的工程,要采取应对的措施。比方说,对于管道,要使用比较柔软、可伸缩的材料,这样在断裂带活动的时候顶多会变形,而不会发生断裂。在北京城区,在不适合进行建筑的断裂带上可以种草、种树,进行绿化。”吕晓俭说,在活动比较剧烈的断裂带,要以避让为主,设防为辅。
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水立方等的规划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避让活动断裂带的例子。在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以后,为满足奥运场馆建设的需求,北京市地勘局提前启动了奥运公园专项地质调查。调查的结果发现北京奥运公园场址位于黄庄—高丽营断裂带附近,这条断裂带属于活动断裂带,重大建筑物如果横跨断裂带,安全会将受到威胁。在地质人员对这条断裂带的准确位置、宽度和断裂活动进行仔细勘察后,奥运主场馆的建筑物采取了避开活动断裂带的办法,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购房者购置房产时需要考虑断裂带因素
孙进忠说,“对于现在位于断裂带上的一些重要建筑,也应该进行加固和其它相关处理。”如果不进行处理,遇到幅度稍微大一些的断裂带运动,这些建筑物就会受到损害。
他还表示,现在房地产开发商和厂商在进行相关建筑时一定要考虑到地震断裂带的分布,购房者在北京购置房产时最好也要予以考虑。
“但是目前北京市普通市民和其他一些购房者对北京的断裂带还不是很了解,很少有人在购房时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孙进忠说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房产建筑的地质安全主要还是要政府在规划建设时进行把关,搞好整体规划布局,让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产开发合乎开发区域的地质要求。
事实上,对于准备新开发的楼盘,根据要求,地质勘探部门要先对国土部门、规划部门进行建议,并为他们在对楼盘项目进行审批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孙进忠认为,如果北京的住宅楼盘、写字楼和公共建筑都能够按照北京市的地质条件进行选址,避免骑在断裂带上,处在断裂带安全区域的建筑也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就会减少受灾体的数量。
“灾害的发生必须要有受灾体,人类是地震灾害的最主要受灾体,我们研究断裂带和地震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人们受灾。地震的发生是一种自然行为,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建筑,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的受灾体,减少我们人类自身所受到的危害。对于北京的活动断裂带,我们要加强相关研究与监测,也就是这个原因。”孙进忠说。
文/北京科技报记者 李鹏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本期编辑:廖迈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