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生要靠自己的主动去获得,获得幸福要容易的多
幸福的人生要靠自己的主动去获得,获得幸福要容易的多在孩子被救活后,看着一家四口人都围在身边,田秀英发出感叹:“活着就好,活着就是幸福。”对于那些劝说她扔了孩子、趁着年轻再生一个的人,她不予理会。无疑,这是一位伟大母亲的故事。凡是听到故事的人,都在为田秀英鼓掌,而同时,他们又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比较式感慨:“无灾无难的生活和一个健康的身体真的很幸福啊!”一个人的幸福起点能低到什么程度呢?我看到的最低起点是——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出自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妈妈口中。她的儿子在3岁时被一场大火烧成重III度烧伤,她几次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孩子的性命,并在极其困顿艰难的环境下将孩子培养成一位大学生。假如有一本书能告诉人们怎样获得幸福,你愿意尝试吗?80%以上的人会说愿意。的确有这样一本书,书名就叫《幸福的方法》,作者是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我并不是推荐这本书,只是从书里面看到一个论点,可以帮助我们讨论关于幸福的那些事。泰
一
你感觉幸福吗?
用这个问题去问大街上1000个路人,得到的答案一般有三种:是;否;不知道。回答是或否的人一般很明确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是理想中的还是非理想中的;回答不知道的人是根本不晓得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别人都这样,因此我也这样,此类人内心没有建立自己的幸福标准,他的人生价值判断系统在外部世界,而不是根植于主观内在世界。
二
假如有一本书能告诉人们怎样获得幸福,你愿意尝试吗?80%以上的人会说愿意。的确有这样一本书,书名就叫《幸福的方法》,作者是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我并不是推荐这本书,只是从书里面看到一个论点,可以帮助我们讨论关于幸福的那些事。
泰勒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指出,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因素、与幸福相关的环境因素、帮助获取幸福的行动。遗传因素不必说,智力、外貌、财富等都要依靠遗传,这些跟能否获得幸福当然密不可分。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案例是关于其他两个因素。
一次,我在微信上跟友人聊天时提到“幸福的起点”。我认为,幸福的起点低其实挺好,如果幸福的起点太高就容易不满足,容易产生痛苦。
一个人的幸福起点能低到什么程度呢?我看到的最低起点是——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出自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妈妈口中。她的儿子在3岁时被一场大火烧成重III度烧伤,她几次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孩子的性命,并在极其困顿艰难的环境下将孩子培养成一位大学生。
在孩子被救活后,看着一家四口人都围在身边,田秀英发出感叹:“活着就好,活着就是幸福。”对于那些劝说她扔了孩子、趁着年轻再生一个的人,她不予理会。无疑,这是一位伟大母亲的故事。凡是听到故事的人,都在为田秀英鼓掌,而同时,他们又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比较式感慨:“无灾无难的生活和一个健康的身体真的很幸福啊!”
为什么田秀英有如此伟大的母爱力量,能够让一个重度烧伤的孩子最终健康成长、成才。其实也是家庭环境的因素。田秀英来自于残缺家庭,父亲四十几岁娶不上媳妇,就找了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疯女人,她从小没有享受过一点母爱。成家之后,自然非常渴望完整的家庭,且内心有强烈的意愿——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关爱,所以她自始至终没有放弃。正因如此,才让这个人间悲剧获得了一个欢喜的结局。
相反的案例来自于豆瓣上一个ID为周氏讯哥的作者发的帖子,内容是这样的:学校开学后,他用3个月时间做完了31个家庭的家访。他发现,在学校对面的中端社区,孩子们经济上非常自由,但他们的生活大多残缺——父母多是名牌大学毕业、几乎都是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绝大多数家庭每天不能保证和孩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或周末出去玩一玩。近三分之一家庭的孩子从早四点到晚九点根本见不到家人——他们独自回家、吃饭、写作业或者什么也不干。一个女孩的父母都是高校教授,她每天的晚饭都是研究生从食堂买好送回家里去。还有一个孩子,父亲是警察,母亲是公务员,由于两人各自忙工作导致感情破裂,不能给孩子一丁点情感及心理支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就了一身情商,八面玲珑,但背地里却消极灰暗、无根无源。
看了这个帖子后我想,与这些家庭相比较,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起来,他们能时刻感受到温暖和爱,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三
《幸福的方法》认为,无论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获得幸福,这句话的预设前提是:极度贫困、深陷疾病、遭遇战乱及政治迫害者不在其列。可见,那些能让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极端条件下的人。
如果不考虑遗传因素的影响,普罗大众要获得幸福,就必须采取能够获取幸福的行动。世界上没有一种持续性的幸福是“天上掉馅饼”模式。行动都是细微而具体的:一个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工作认真努力地投入、与人相处模式和沟通方法的不断改进等等……
当然,也包括维持稳定、温和的情感关系。
新居住环境有一对老夫妻,已到古稀之年,生活作息很规律,每天买菜做饭,饭后会在走廊的椅子上并排坐下来聊会儿天,偶尔也会一起到楼下散步。
大半辈子互相扶持着走了过来,剩下的日子继续携手相伴而行,即便没有学习什么幸福方法论,他们也演绎了“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经典幸福范例。
和另一个人能互相信任、彼此支撑,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获取幸福的情感基础,没有这种情感基础的幸福也许终究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