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正当卢德铭在东征北伐中立志要为革命奋斗终生之际,当年8月,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卢德铭闻讯后,深为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径而愤慨,当天即在军校内登台演讲,号召全校进步师生群起声讨国民党右派的罪恶暴行,强烈要求严惩凶手,使校内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了极大的震慑。1925年6月,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毕业,卢德铭被留校担任政治部组织科员。一天孙中山先生来到学校,听到了卢德铭的演讲之后说道:“革命就要靠像他这样的有为青年!”卢德铭作为孙中山表彰的第一位黄埔学生, 一时在军校传为美谈。军校的中共党组织,这时也开始注意到这位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热血青年,并派党员接近他。而卢德铭也积极参加军校内的革命活动,大胆与国民党右派势力做斗争。经党组织考察,卢德铭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讨伐叛军陈炯明部的东征战斗中,卢德铭担任了黄埔学生军的侦察队长,率领60余名同学勇敢作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作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下,湘赣边界爆发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在起义总指挥部里,除了前委书记毛泽东,最忙碌的就要算是卢德铭了。

卢德铭时年仅22岁,一身北伐军戎装显得英气勃勃。此刻,他以原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的身份,受中共湖北省委的指派,担任了即将举行的湘赣农军秋收起义指挥部总指挥。

卢德铭1905年生于四川自贡,1923年夏毕业于成都公学,第二年在革命大潮的影响下,决定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被分配到第二期辎重兵队学习。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1)

在校期间,他博览群书,尤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进步书刊爱不释手,而且积极参加学校的讲演活动,他的文采与口才,这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露。进入黄埔军校后,卢德铭的军事科目门门成绩优异。此外军校盛行演讲,凡举行此类活动,卢德铭总是第一个被同学们推举上台,听他在台上热情洋溢、壮怀激烈地发表尖锐深刻的政治见解,并每每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天孙中山先生来到学校,听到了卢德铭的演讲之后说道:“革命就要靠像他这样的有为青年!”

卢德铭作为孙中山表彰的第一位黄埔学生, 一时在军校传为美谈。军校的中共党组织,这时也开始注意到这位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热血青年,并派党员接近他。而卢德铭也积极参加军校内的革命活动,大胆与国民党右派势力做斗争。经党组织考察,卢德铭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国民革命军讨伐叛军陈炯明部的东征战斗中,卢德铭担任了黄埔学生军的侦察队长,率领60余名同学勇敢作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受到上级的嘉奖。

1925年6月,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毕业,卢德铭被留校担任政治部组织科员。

正当卢德铭在东征北伐中立志要为革命奋斗终生之际,当年8月,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卢德铭闻讯后,深为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径而愤慨,当天即在军校内登台演讲,号召全校进步师生群起声讨国民党右派的罪恶暴行,强烈要求严惩凶手,使校内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了极大的震慑。

1925年11月,由中共两广区委领导掌握的叶挺独立团成立,卢德铭从军校调任该团第2营第4连连长。

1926年初夏,卢德铭随叶挺独立团出征北伐,在一路血战,尤其是在以恶仗闻名的汀泗桥、贺胜桥以及攻打武昌等重大战斗中,均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华,被提升为独立团第1营营长。

北伐军占领武汉以后,叶挺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师长,独立团改为该师73团,卢德铭升任团参谋长。

1927年6月底,张发奎由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升任第2方面军总指挥,同时在武昌组建了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党组织为掌握这支武装,决定派卢德铭担任警卫团长。人选提出后,张发奎迟迟没有表态,他打算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此职务,但经总指挥部参谋处长、中共党员张云逸的极力推荐,这时仍以国民党左派面目出现的张发奎才勉强点头同意了。

当时,中共早期的中央军委就设在武昌,在这一期间,负责军委工作的聂荣臻曾亲自找卢德铭谈话,嘱咐他要努力掌握好这支部队,以备日后应变。

经中共党组织的精心安排,由卢德铭任团长的警卫团的4个营中,就有3个营长以及各营连的政治指导员全部是共产党员,连排长等基层指挥员近一半亦是共产党员。因此,部队上下完全能够被我党所指挥调动。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2)

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

1927年7月15日,由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叛变革命,中国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 但是,汪精卫此时的政治野心仍然是想搞掉蒋介石,于是拉拢唐生智、张发奎、朱培德等新军阀发动了“东征讨蒋”。其具体部署为,张发奎率由国民革命军第4、11和20军3个军组成的第2方面军为江右军,而唐生智则率部为江左军。左右两路同时沿江东下,直逼蒋介石的南京政府。

尽管警卫团为总指挥部的直属部队,但当时由于实际兵力仅有两个半营,而在广东、湖南招收的一半新兵尚在前往武汉的途中,故警卫团如随大部队开拔,新兵抵达武汉后将无法接收安置。

接到出发东征的命令后,卢德铭便为此面见张发奎,请求准许警卫团在新兵到齐后再出发。张发奎此时也正面临刚组建的宪兵营新兵没到齐等问题,因此同意了这一方案, 并将有待补充新兵的宪兵营也一并交给卢德铭指挥。

然而,正当警卫团着手接收新兵组建新的编制之际,8月1日,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了。第二天深夜,卢德铭先后收到两份密电,前者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急令警卫团不待新兵到齐立即乘船出发,赶赴九江集结;后者是在20军贺龙部工作的中共党员周逸群发来的,他告知卢德铭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已经取得了成功,要警卫团星夜赶赴南昌会合起义军大部队。

“指导员,现在南昌已经打响了,我们怎么办?”卢德铭拿着两份密电,将团政治指导员、中共党员辛焕文和团参谋长、中共党员韩浚找来商量对策。

“不要理睬张发奎。但可以利用他的调令把部队拉出去。”辛焕文坚定地说。“我看,把武汉分校的力量也集合起来,这样我们参加起义的力量会更大。”卢德铭又想出了一个较为妥善的办法。“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派人去分校联络。”参谋长韩浚也同意了上述行动方案。

“好。立即分头行动,争取尽快出发!”

卢德铭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1927年8月4日,卢德铭率警卫团2000余人与党所领导的武汉中央军事学校的2000余人在武汉分乘四条轮船沿江东下,开往九江。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3)

其时,南昌起义军已经陆续撤出南昌,但由于联系困难,武汉警卫团和分校赶往南昌的部队并不清楚情况。但是,卢德铭在指挥船队到达九江附近的黄颡口时,便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故机警地下令停船靠岸,以待情况明了后再采取下步行动。

由于当天江面风大,警卫团在船上向武汉分校的两条船发出的停船汽笛信号没能得到回应,那两条船仍然破浪东下,直向九江开去,结果在九江全部被张发奎的部队缴械编遣。

警卫团在黄颡口停船后,卢德铭很快便派出一艘小轮船沿江侦察敌情。结果侦察员回来说,张发奎的部队已经沿江布防,船队根本无法通过九江开往南昌。

“弃船登陆,走旱路去南昌。”当天晚上,在船上召开的警卫团党员干部会上,卢德铭提出了下步行动计划。

“我们从这儿上岸,可沿武宁、靖安这条路线行军到南昌。”参谋长韩浚摊开地图,为指挥员们讲解着。

“那就通知各营下船,否则张发奎会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辛焕文建议道。

“命令各营连夜下船,马上急行军出发。”卢德铭见干部们一致同意了走旱路的计划,心里十分高兴,立即着手布置行军事宜。

警卫团离开了黄颡口,连续两天急行军到达阳新县城,并乘船走了一段水路到达武宁,从当地又翻越九岭山脉进抵靖安。部队在城郊休息了一夜后,于第二天来到离南昌不远的奉新县城。

为了了解南昌方向的动态,卢德铭再次派出了侦察员探明情况,这时才得知南昌起义军已经开走了,南昌已被张发奎的部队重新占领,同时张发奎还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前来堵截警卫团。

“看来南昌是去不成了,我们应该立即离开奉新。”卢德铭感到事态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不管形势怎样变化,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部队。”辛焕文感慨道,“现在就是无法和江西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得不到上级的指示,我们只有走一程看一程了。”

“团长,下一步如何打算,必须立即决断。张发奎的两个团离我们很近了,今晚不走,明天早上可能就要交火了。”韩浚有些着急了。

卢德铭在地图前沉思了片刻,突然一巴掌拍在地图上:“把部队拉到修水、铜鼓一带去!那里是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谁也管不着,先休整部队再做打算!”

“唔,这个主意好,就去修水!”听了卢团长的建议,指导员和参谋长均表示赞同。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4)

事实证明,警卫团开往修水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由于摆脱了张发奎部队的堵截,部队不仅可以从容行军,而且沿途还收编、招收了一些军阀混战中被打散了的小股部队和新兵,使警卫团先后在高安、铜鼓一带将缺编的第3、第4营的兵力都补充齐了。

为了稳定军心,取得粮饷,争取休整时间,卢德铭与辛焕文等人商量后,决定在派人去与江西、湖南两省的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的同时,又设法与盘踞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3军总指挥朱培德交涉,利用朱尚不知警卫团底细的情况,争取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的名义驻防修水。

虽然修水地处三省交界,形成了三不管的真空地带,但是当地却有以邱国轩为首的一股土匪武装,为害地方。邱部拥有1600余人,也算是当时没有正规军驻防的修水县最大的武装势力了。警卫团突然开抵修水,使不明情况的邱国轩十分害怕被围剿吃掉,因此当部队一到,他即率领队伍迅速撤往偏远山区暂避风头。

“邱国轩这个人,我们不能硬打,应该争取他参加革命。”在分析研究对策的会上,卢德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部队刚到,如果先和邱国轩打,一是他们地形熟,情况了解,二是以逸待劳,早有准备,因此,我们在没有很好休整以前,先不要动他。”

“应该派人与他交涉,做争取工作,让他明白我们到修水并不是来吃掉他的。只要他不骚扰地方,大家就相安无事。”辛焕文也同意团长的主张。

“这件事就由参谋长去办吧。多做争取工作,实在不行,再打也不迟。”卢德铭提议说。

“好。我明天就带人上山,找邱国轩谈判。”参谋长韩浚领受了任务。

韩浚与邱国轩会谈了两次,讲明了“省防军”的意图。邱国轩与当家的另几位头目商量后,同意接受改编。

于是,邱部除被遣散的老弱病残人员外,共编为2个营,并从警卫团划出1个营归其指挥成立1个团,由邱任团长,仍旧驻防原地。

此时,警卫团在修水已经扩编为6个营,实力大增,部队改编为师后,由卢德铭任师长,韩浚任副师长兼参谋长,辛焕文任政治部主任。

经修水扩编,警卫团兵强马壮。但是,由于一直未能与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使卢德铭很是苦恼。

按照当时党中央的规定,部队到达哪个省,便归由该省指挥。现在警卫团一直在江西境内,却无法接受江西省委的指挥部署。

“看来,此路不通,我们只有转向湖南找关系了。”

卢德铭深知再拖下去于部队生存不利,于是果断地重新做出了抉择。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5)

南昌起义后筹建两湖农军总指挥部

警卫团扩编以后,卢德铭经过多方奔走寻找,终于与中共湖南省委接上了关系。

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在省委的秘密机关会见了前来汇报工作的卢德铭。当卢德铭将警卫团离开武汉赶赴南昌参加起义以及中途受阻转向江西修水等经过情况报告后,夏曦考虑了片刻,即指示说:

“你们准备将部队扩大成一个师,省委是同意的。不过,现在修水和铜鼓都是后方,没有什么大的作战任务,我的意见,你和警卫团的辛焕文、韩浚三个人最好到广东去找南昌起义部队,目前他们最需要有作战经验的干部。”

卢德铭一下子怔住了。他来前丝毫没有想到省委会叫警卫团的几位主要领导干部离开部队。

“省委要求我们去广东,我服从组织上的决定。”尽管卢德铭内心不愿意离开自己亲手组建的这支部队,但还是表态服从上级的指示。

夏曦并没有察觉卢德铭的表情变化,而是进一步指示说:“你们走后,要指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同志担任师长,把部队稳定住。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没有。我这就回去交待工作,争取尽快出发。”卢德铭匆匆结束了与夏曦的谈话,赶回了修水驻地。

“叫我们去广东?”听完卢德铭传达了省委指示后,辛焕文和韩浚同样既感吃惊又不甚理解。

“我们刚刚接受湖南省委领导,必须坚决执行命令。”卢德铭压抑着内心的烦恼,对两位战友说。

“工作怎么安排?”韩浚问。

“第一,我们三人要绝对服从省委指示;第二,可以将我们原先议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的旗帜打出来;第三,今晚就召集团营干部开会宣布决定。”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6)

在当晚举行的干部大会上,卢德铭向大家宣布了省委的指示和新的干部人选:

“余洒度担任师长并兼任第1团团长,原2团4营营长李腾芳担任第2团团长,邱国轩仍任第3团团长”。

随后,三人便换上了便装,与送了一程又一程的警卫团官兵们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

由于对广东方面的情况不了解,卢德铭三人决定从长沙乘火车先到武汉,直接找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

然而,在武汉他们始终无法找到已转入地下的党中央领导机关,最后几经周折才和中共湖北省委接上了头。

接待卢德铭等人的湖北省委领导人是向警予。

在向警予的秘密住处,卢德铭再次将警卫团从武汉到修水以及湖南省委领导人夏曦命令警卫团三位领导干部离队前往广东等情况详细地向她做了汇报。

“夏曦的决定是错误的。”向警予听完汇报,第一句话即表示了不同意见,“你们不应该离开部队。这支队伍是你们建立起来的,部队对你们有感情,你们离队,会对部队的团结产生不利影响。

“广东方面是不是急需军事干部?”韩浚见向警予全盘否定了夏曦的意见,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

“南昌起义军战事虽然多,但目前看来并不缺乏指挥人员。何况作战经验也是从实际中取得的,不可能捡现成,谁都需要经过斗争锻炼才能有所提高,不一定非要你们去。”向警予说道。

“那我们下一步又怎么办呢?”卢德铭问。

“你们应该回部队去。”

“太好了!”卢德铭和韩浚兴奋地脱口喊道。

“最后的决定还要等省委开完会再通知你们。你们明天来听消息吧。”向警予很理解他们的急迫心情,说完又嘱咐他们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外出活动。第二天,卢德铭等人又来到了省委。

一见面,向警予便高兴地告诉他们:“省委同意你们回部队去。”

“不过,你们走时,已经指定了余洒度为师长。省委考虑,你们回去可以另外组织一个总指挥部,由卢德铭任总指挥,韩浚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辛焕文任政治指导员,以余洒度这个师为基础,把两湖的农军集中起来训练,必要时编为部队”。

“省委替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卢德铭紧紧握着向警予的手,对这位省委女领导的过人见解和果断的工作作风感到十分钦佩。

接着,向警予还拿出省委为筹办两湖农军总指挥部而准备的3000元活动经费,并说省委决定同时再派6名干部一道随卢德铭返回部队,以协助工作。

为了使卢德铭一行9人能够顺利重返修水,富有斗争经验的向警予要他们分成3个组,每组相距几里路,前后照应,如有不测,也不至于全部落入敌手。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7)

卢德铭影视剧剧照

按照出发前的安排,卢德铭等人在武昌上了火车,后又在中途一个小站下车,然后辛焕文带着2名省委干部打头,韩浚领着另2名省委干部走中间,卢德铭则与剩下2位省委干部殿后,3组拉开距离朝崇阳县大沙坪走去。可是,辛焕文3人刚到大沙坪时,由于设卡搜查的县警备队拦路盘问,辛焕文见无法脱身,只得掏枪向敌兵射击,在对射中被敌击中,英勇牺牲。

辛焕文小组出事后,走中路的韩浚并没有发觉,当夜也带着第2组走进了大沙坪镇,在一家饭馆准备吃饭时,突然看到门外四周布满了敌兵,这时,他们才知道肯定是前面一个组出了问题。好在2位省委下派的干部机警,迅速冲出饭馆逃往镇外,而韩浚则在敌人的追捕中被捕。

“德铭同志,前面出事了!”逃出大沙坪的2位脱险干部一口气跑出10余里路,总算找到了卢德铭带领的第3组。

“马上改变行动路线,不能按原计划行事了!”卢德铭感到情况严重,当即命令道。

“可是这一带的情况我们都不熟悉。”一位下派干部为难地说。

“找一找当地农会,请他们为我们找一位靠得住的人带路”。卢德铭想出了一个法子。

“好吧。”大家表示同意。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卢德铭壮烈牺牲

在崇阳农会的掩护下,卢德铭带着4名湖北省委派来的干部终于安全回到了修水。

卢德铭的重新归队,令警卫团广大官兵倍感欢欣鼓舞。卢德铭向新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传达了中共湖北省委的有关指示,同时宣布成立两湖农军总指挥部,由他担任总指挥,并立即派人通知将各地农军召集到修水。由于时间紧迫,当时仅集中到1000人,编为1个团。

农军发动起来了。这时,中共湖南省委于8月30日召开常委会,决定派毛泽东到平江、浏阳的农军中去当师长,并组织前敌委员会领导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8)

1927年9月初,毛泽东从长沙来到了安源,在这儿组织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军事行动的紧急会议。毛泽东决定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由他担任师长。他将警卫团编为第1团,安源煤矿工人、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农民自卫军编为第2团,平江、浏阳农民义勇队编为第3团,邱国轩部编为新编第4团,全师共约8000余人。

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安源军事会议上,还做出了部队分3路攻打长沙的决定。

具体部署为:

第1路:由第2团向萍乡和醴陵进攻;

第2路:由第3团向修水进击平江;

第3路:由第1团向铜鼓和浏阳进攻。

紧张的作战准备开始了。新组建的各团部队的指战员们听说要会攻长沙,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打好这一仗。1927年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向全省党组织发布命令,要求各地农民武装紧急动员,限9月16日会师长沙,攻占省城。命令还规定,安源地区务于9月9日发动,铜鼓地区务于9月11日发动,并自9日起将岳阳至长沙的铁道线全面破坏,全省务于9月11日一齐发动。

中共湖南省委将这一命令通知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长毛泽东。

两湖农军总指挥部这时已迁到了铜鼓。毛泽东接到省委通知后即赶往铜鼓找卢德铭商议秋收起义的具体行动计划。

尽管担任前委书记、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长的毛泽东与担任两湖农军总指挥的卢德铭是第一次见面, 但他们俩却一见如故,谈得非常融洽亲热。

“省委要求我们9月9日起义,这回我们湖南也要热闹喽!”毛泽东听完卢德铭的情况介绍,显得十分自信地打趣说。

“行动计划早已通知下去了,明天我们就把旗帜打出来。卢德铭同样为这一伟大时刻的即将到来而振奋。

“好,明天我们一路去修水。”毛泽东接着又在卢德铭的陪同下,到各团去检查起义准备情况。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开始,但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最终秋收起义以失败告终。

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之死)(9)

毛泽东与卢德铭雕像

9月20日,秋收起义军在前委书记毛泽东和总指挥卢德铭的率领下,由文家市出发,向位于罗霄山中段的井冈山挺进。

9月23日清晨,已侦悉起义军行动的江西军阀朱培德手下的一个特务营和江西第4保安团已在距芦溪10余里的山口岩一带设下埋伏,实施阻截。毛泽东、卢德铭率领部队刚刚接近山口岩,便遭到敌军密集火力袭击,起义军仓促应战,行军队伍也顿时被打乱了。

看见部队有被打散的危险,卢德铭镇定自若地一面挥枪指挥部队反击,一面让毛泽东率指挥机关转移。

“1连,跟我来!”卢德铭从1团调出1个连队,迅速抢占了大路旁的一个小山包,向敌人猛烈射击。

战斗异常激烈。

当大部队转移后,敌军占领了卢德铭率部坚守的阵地一侧的高地,居高临下,从几面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大家狠狠地打,我们多坚持一分钟, 指挥部便多一分安全!”卢德铭全然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英勇组织战士们顽强战斗。

小山包上硝烟弥漫,敌人的机枪扫射一阵猛似一阵。突然,一排枪弹击中了卢德铭的身躯,年仅22岁的他倒下了,手里还紧握着那支染满鲜血的驳壳枪。

在卢德铭拼死掩护下,毛泽东率领部队顺利突围,经过三湾改编,终于高擎着红旗,胜利踏上了井冈山。

毛泽东后来回忆卢德铭的牺牲悲叹道:“可惜啊!给我3个师我也不换卢德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