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心理学核心考点)
心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心理学核心考点)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核心考点 2(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三)注意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四)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核心考点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三)注意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四)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核心考点 2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一)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二)反射的分类
核心考点 3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一)历史背景
1、亚里士多德
①著作《论灵魂》
②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冯特(心理学之父)
①1879 年
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③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核心考点 4
感知觉的分类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分类
知觉的分类
1、物体知觉
物体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1)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分为真正运动的知觉和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
①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②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导运动。
③自主运动: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④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2、社会知觉
(1)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
(2)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几种偏差
①社会刻板印象,即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②晕轮效应,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也称光环效应。
③首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
④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⑤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核心考点 5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一、感觉规律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 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2.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①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一,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包括:
- 明适应:感觉阈限提高,感受性降低;
- 暗适应:感觉阈限降低,感受性提高。
第二,嗅觉适应。
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②感觉对比——不同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③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
- 正后像:后像与原刺激品质相同;
- 负后像:后像与原刺激品质相反或颜色互补。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③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二、知觉规律
核心考点 6
记忆分类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核心考点 7
遗忘规律和原因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①材料:无意义音节
②方法:节省法(重学法)
③规律: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④启示:及时复习,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2.遗忘的原因
核心考点 8
思维的种类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核心考点 9
思维的规律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一)思维的品质
(二)思维的过程
1. 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
2. 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指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3. 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4. 系统化与具体化
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
注意核心考点 10
注意的品质(基本特征)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注意的稳定性
①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②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③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2)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情绪情感核心考点 11
情绪情感的分类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的分类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紧张性和持续性,分为:
情感的分类
根据社会内容的角度,分为:
核心考点 12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及功能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一)外部表现
1.主观体验:一种自我感受。
2.外部表现: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内脏器官、内分泌腺或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
(二)功能
◆ 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 动机功能——情绪情感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 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具有干扰、破坏作用。
◆ 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 健康功能——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 感染功能——人类的情绪和情感可以互相传递和感受,具有感染性。此外,情绪和情感还具有强化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和协调功能。
意志核心考点 13
意志的品质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核心考点 14
意志行动的过程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1.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
(2)确定目标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
2.执行阶段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
动机斗争
(1)双趋冲突: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特点:两个都想要。
(2)双避冲突: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特点:两个都不想要。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特点:既想要……又怕……。
(4)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特点:对同一事件中多个趋避冲突目标进行选择。
需要核心考点 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
马斯洛是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早期,他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
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即需要由五个层次扩充为七个层次。
1、马斯洛对以上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前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需要。
2、缺失需要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成长需要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能力核心考点 17
能力测验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标准
1.信度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反映多次测量结果是否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效度:测验的有效性、准确程度
①内容效度:指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的程度;
②效标关联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
③结构效度:指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3.标准化(最基本要求)
难度:题目难易程度
区分度∶题目对不同水平的答题者反应的鉴别和区分能力
气质核心考点 18
气质类型与教育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
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禀性。
气质的类型:
1.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性质不同的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盖伦从体液说出发,组成了 13 种气质类型,后来简化为 4 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动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特性。
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结合,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
核心考点 19
性格的结构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
它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性格的意志特征
它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例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性格的情绪特征
它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例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认知特征)
它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2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生
1.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2. 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教学环境
1. 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等)、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等;
2. 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核心考点 2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