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界未来大牛:诺奖得主空降智合论坛
法学界未来大牛:诺奖得主空降智合论坛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被誉为 世界经济学教父 ,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
作者 / Becky
来源 / 智合
他,不是中国人,
却对 央行政策 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誉为 世界经济学教父 ,
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是他第一个博士生;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五任院长,
两任是他的学生。
他的理论研究与央行政策息息相关,
先后有三个学生
任职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Eric Maskin,埃里克·马斯金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但诺奖并不足以概括他。
爱因斯坦说,
“科学的殿堂里有太多人,
但多数被他们的胃驱动;
只有少数人,一生都像顽童一样,
打着一个灯笼去寻找好奇的世界。”
Maskin就是这少数人之一,
他一生致力于经济学研究,
27岁写出震动学界的文章,
在现代经济学最基础的领域
做出卓越贡献。
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系任教7年,
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的荣誉会员。
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
也是欧洲经济学会会员、美国科学院成员。
被聘为清华、武大、浙大等高校名誉教授。
△ Maskin在清华大学授课
80年代,三十出头,
他已是麻省理工和哈佛的“双料”教授,
一大批中国留学生拜他为师。
课程应用性强,和中国改革密切相关,
他广受中国留学生的欢迎,
以 “最喜欢帮助中国学生的老师” 而闻名,
他很赞赏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不仅有深邃的理论追求,
还关注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很不一样。”
这些中国留学生回国,
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经济学家钱颖一,
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得主许成钢,
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长江商学院教授、副院长王一江,
都是Maskin的“中国弟子”。
在经济学界有一种说法,
“Maskin是那一代经济学者中最好的老师,
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最多、最出色。 ”
△ 从左至右:王一江、钱颖一、埃里克·马斯金、许成钢、李稻葵、白重恩
1950年,Maskin在纽约出生,
却在新泽西州的哈德逊河边上长大,
小城全市人口不足一千,
一所中学都没有,
他不得不每天往返10公里,
在邻市读完高中。
中学时,他就与众不同,
让无数学生苦不堪言的微积分和数学,
却令他着迷,
“数学有着惊人的美和不可抗拒的魅力。”
18岁,在哈佛主修数学,
一个偶然的选择,
决定了Maskin未来的方向,
也成就了他。
多达上千页的选课单,
在哈佛上学是选择恐惧症的噩梦。
“每门课都很想去,怎么办?”
徘徊良久,Maskin终于做出选择——
大神 肯尼斯·阿罗的“信息经济学课程” 。
肯尼斯·阿罗,经济学一代宗师,
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因为这门课,
掌握前沿理论“机制设计”,
这是他日后获得诺奖的开端,
他也因为这门课,
成为了肯尼斯·阿罗的博士生,
从此走向经济学研究。
1977年《纳什均衡和福利最优化》完稿,
22年后,论文正式发表。
学术界轰动了:
这是机制设计理论的里程碑!
时间并未让这篇论文褪色,
文章也是他获得诺奖的重要原因。
写出论文那一年,Maskin才27岁,
刚到麻省理工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
2007年,Maskin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同年获奖的,还有
莱昂尼德·赫维奇和罗杰·迈尔森,
接受采访时,他十分谦逊:
“赫维奇是机制设计理论之父,
我能有所成就也是站在他的肩膀上。 ”
△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左至右: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
Maskin气质温和,
笑起来还有些可爱,
但面对学术问题时,
会变得像一只全神贯注的鹰,
敏锐、深刻,
快速捕获“猎物”,洞察问题本质。
“当你的论证中有一点漏洞,
他会瞪着眼睛问你为什么。”
“要不就说出答案,
要不你就回去,一个星期后再来。”
Maskin会严厉且不留情面,
拿到修改后的论文,钱颖一很受震动:
“这还只是一篇论文初稿,
但他已逐字逐句地改正,
连标点符号和冠词都没放过。”
“推翻重来!推翻重来!”
“你的问题很好解释,不用做。”
哈佛求学时,王一江无数次被打击,
做了五六次选题,写了十来页纸,
仍然逃不开被Maskin推翻的结局。
有一回论证,王一江讲了20分钟,
Maskin没有说话,最后问了句:
“你怎么证明事实如你所说的那样?”
王一江愣住了。
做学术、写文章,
就是无数回合的自我辩论过程,
只有这样才经得起推敲,
才不会被别人几个问题就打倒。
“这就像初级棋手与高级棋手对弈,
走不了几步,后着就都被拆穿了,
但要想提升棋力,就要多与高手对弈。”
对于法律人,尤其是律所管理者而言,
经济学则是打开另一扇门的钥匙——
看世界的不同视角。